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渔业经济
【字体: 】   【时间:2020/10/8】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渔业经济

【渔户】  又叫渔夫。以捕鱼为业的人家。元人戴表元在《江行杂书》诗中曾有这样的描述:“须臾雷风涨深墨,渔户悉闭收牛羊。”湘西地区溪河纵横,水产丰富,古代就有专门的渔户,他们以船为家,四季飘荡于溪河之上,整日撒网捕鱼,上街卖鱼,换取生活必需品。直到今天,湘西地区依然还生存着少量的渔户。

【渔业】  湘西古代有专门的渔户从事捕鱼业。明代文人描写:“江河间鱼亦不少,其品与吴浙所产不同。一种名谷鱼,类鮕与鮠,味亦肥美,余甚爱之。又有一种名钩鱼,状类鰦,身少扁,其唇甚长,垂下数寸,味皆在此。故俗有‘吃着钩鱼唇,不惜老婆褌’之语。又有一种名竹鱼,其色如竹,青翠可爱,味亦佳。鲂鱼极多,甚美,有重十余斤者。鲥鱼,鸟蛮滩下甚多,滩上直抵横以上一带皆无。嘉鱼,惟谢村岩江边里许则有,余皆无之。又有余所未见者,又不知几种。鲤、鲫等皆与吴浙同。”人们捕鱼的方式有网捕、鹭鸶、水獭、设卡、垂钓等。

【渔船】  渔户进行鱼类捕捞的船。湘西地区溪河水面不宽,深度也不大,故而船型较小,有的称之为舢板船,最多只能载二三人,十分轻便快捷。除配置一般船用设备外,还需配备捕捞设备,如渔网、卡子、鸬鹚,少数渔船上配有水獭协助人们捕鱼。

【鸬鹚】  也叫鱼鹰。身体比鸭稍大,体羽为金属黑色,善潜水捕鱼,飞行时直线前进。鸬鹚善于潜水,主要用脚蹼游水,速度很快,能在水中以长而钩的嘴捕鱼。民间传说:“鱼见鸬鹚骨头软。”鸬鹚捕到猎物后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渔民为了防止鸬鹚吃掉捕获的鱼,总是要在鸬鹚的脖子上戴上一个金属箍,这样可以防止鸬鹚吞下鱼。直到渔民觉得该休息的时候,才取下金属箍,再喂几条鱼儿给鸬鹚,以作奖赏。

【水獭】  半水栖兽类。流线型身体,长6080厘米,体重可达5千克。头部宽而略扁,吻短,下颚有须,眼略突出,耳短小而圆,体背灰褐,胸腹颜色为灰褐色,喉部、颈下灰白色,毛色呈季节性变化,夏季稍带红棕色。一次可在水下停留35分钟。湘西渔民常先训练水獭,训练时间约半年,待到可以捕鱼时才让水獭下水。水獭捕食前常在水边的石块上伏视,一旦发现猎物,即迅速入水,捕起鱼来像猫捉老鼠一样快捷。聪明伶俐的水獭,是渔民捕鱼的有效帮手,被渔民亲切称为“鱼猫子”。

【山塘养鱼】  “改土归流”后,在流官的劝导下,土家族人开始从事山塘养鱼。山塘要养好鱼,主要措施有蓄水静养、提早放养、合理混养、密养、科学投饵施肥、防治鱼病、轮捕轮放。放养时间为年前的11月至12月份,这样有利鱼种运输,提高成活率。本地青饲料丰富的山塘,可以主养草鱼,搭配放养少量鲤鱼、鲮鱼、白鲳等。在水体营养丰富,饲料、肥料、资金有保证的山塘,放养品种和密度可适当增加,以主养吃食性鱼类为主保水保肥的山塘,在鱼种下塘前1015天施足基肥,基肥可以用大草或粪肥。追肥一般为35天追肥一次。鱼病必须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稻田养鱼】  “改土归流”后,湘西地区稻田养鱼较为普遍,养殖鱼类以草鱼、鲤鱼为主,也养殖鲫、鲢、鳙、鲮等鱼。养鱼前须将稻田堤埂加宽、加高,拍打结实,挖鱼沟、鱼溜或鱼坑,鱼沟、坑应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坑深1米左右,沟坑联通,便于鱼的活动。还应设置鱼栅。鱼苗投放一般在插秧后710天为宜,每亩可养殖鱼种1000尾左右。要保持足够的养鱼水量。水稻前期,因秧苗嫩弱正是草鱼喜吃的好饲料,应将大规格的草鱼种控制在集鱼坑内,在鱼坑的周围制成拦鱼栅,防止草鱼进入稻田。待水稻稻叶挺直远离水面后应及时将集鱼坑周围的拦鱼设备拆掉,使其能够到田中活动觅食。投喂饲料要充足,坚持每天上、下午投喂两次,浮萍、青草或糠麸均可。

【放养冬鱼】  渔猎习俗。水源好的稻田在稻谷收割之后,把田翻犁,打些冬草沤入田中,深灌田水,使之成为“冬泡田”。把一些小鲤鱼放养于田,这就是“放养冬鱼”,又叫“隔年鱼”。来年春天把冬鱼苗取出,分养于已犁好的稻田中,这些“隔年鱼”进入稻田后长得快而大,一般都在250克以上。

【网箱养鱼】  又称“笼养鱼”。是以合成纤维网片或金属网片为材料,装配成一定形状和规格的箱体,设置在适宜养鱼的水体里用来养鱼的方式。网箱养鱼是当今世界水产养殖业向集约化生产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产量高、成本低、投资小,便于管理、节地节水节能、有效开发江河湖库大水面渔业等特点。湘西州有养殖水面6.67万公顷,主要集中保靖、永顺、古丈等库区,网箱养鱼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

【渔汛】  渔业是一种有季节性的生产。渔业根据生产活动分旺季、淡季和休渔季之别。在一定季节,鱼群特别密集,渔捞生产特别紧张,这个季节即被称为渔业汛期,即渔汛。湘西人所说的渔汛,主要是指鱼产卵季节。每至渔汛之际,河面上只见鱼群密密麻麻,布满河道,不断有鱼儿高高跳起,并且发出阵阵“哧哧”声,有时用背篓就可以抓到鱼。

【鱼秧】  又叫鱼苗。指孵化不久的幼鱼,主要分为人工繁殖的鱼苗和来自江河的天然鱼苗两种。旧时湘西土家族百姓在鱼汛期间,提前在河畔弯曲处的静水边,用竹子搭建一个房型的渔种场,内铺一种特有的鱼草,引诱产卵的鱼儿在鱼种场产卵。待鱼儿产卵后,便将鱼草上的鱼卵带回家中水塘中,任其自然孵化,孵化出来的鱼苗便是鱼秧。

【鱼类饲料】  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组成。鱼类不同,对饲料的需求有差异。湘西人养淡水鱼,饲料多由麸皮、鱼粉、豆饼、大麦、米糠、玉米粉、红薯藤粉、稻草粉、维生素、无机盐、抗生素等物质构成,按照不同比例,分别加以组合,制成颗粒状即成。

【湘西呆鲤】  生长于湘西及其周边山区溪河中的一种鲤鱼,背部比常见的鲤鱼要窄小一些,比鲫鱼大一些,身形粗短,同鳊鱼差不多。此类鲤鱼不爱活动,平时总是静止于水潭中,但一旦游动起来,速度十分快捷。湘西呆鲤鱼肉质鲜嫩细腻,味道极佳。它生长速度快,适合稻田放养,当年投放的鱼苗到秋收时可达50150克。此鱼抗病力强,很少发生病害,耐瘠耐浅水耐粗饲,不需要专门投饵投料,觅食力强,能从田中取食昆虫、微生物、细嫩草料等饵料。逃逸率低, 湘西呆鲤之所以“呆”,是因其鱼性温顺,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活动范围狭窄,即使稻田遇山洪田埂溢水或排(进)水口无拦围,鱼儿也不会随水而去。故而,湘西稻田养鱼多以呆鲤为主。

【鳜鱼】  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湘西地区野生鱼类之一。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一家食鳜鱼,清香飘全寨”。鳜鱼喜欢栖息于清洁、透明度较好、有微流水的环境。夜间觅食,冬季潜入深水处。鳜鱼为典型的肉食性鱼类,喜食活饵料,常吞食超过自身长度的鲢鱼、草鱼、青鱼、团头鲂、鳊、细鳞斜颌鲴等活鱼苗。鳜鱼肉老少皆宜,尤其是那些营养不良,体质衰弱、脾胃气虚、虚劳羸瘦之人食之有滋补身体之功效。

【甲鱼养殖】  旧时湘西溪河纵横,野生甲鱼众多,未有人工养殖。近年人们开始养殖甲鱼。养殖甲鱼首先是控制水温,2030℃是甲鱼生长的最佳温度范围。饲料投喂一般采取水下投喂方式,采用软颗粒饲料投喂。甲鱼生性喜净怕脏,定期排污是控制水质的有效手段,换水是调节水质最直接的方式。此外还要注意给水充氧,控制病害,甲鱼体重50150克时谨防白点病的发生,日常消毒以溴氯制剂为主,还要谨防疖疮病的发生。

【娃娃鱼养殖】  娃娃鱼又名大鲵,是世界珍贵的水产。湘西水质好,是娃娃鱼生长的理想场地。要求水质无毒无害,以溪流水、水库水、地下水等清、凉、活水为好,水温控制在028℃以内,以1022℃为好;饲料以鲜活的鱼虾蟹蛙及动物内脏为好,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喂养。大鲵在人工养殖环境中,由于环境、饵料、密度等影响,人工养殖大鲵比野外大鲵发病率、死亡率高出几十倍以上,必须在加强日常管理,注重预防疾病。

【白鳝】  即鳗鱼,别名白鳝、白鳗、河鳗、鳗鲡等。原产于海中,溯河到淡水内长大,后回到海中产卵。鳗鱼在江河湖泊中生长、发育,昼伏夜出,喜欢流水、弱光、穴居。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摄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冬季潜入泥中,进行冬眠。鳗鱼肉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矿物质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不仅可以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抗血栓,还能为大脑补充必要的营养素。

【牛蛙】  独居的水栖蛙,因其鸣叫声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湘西水质好,适合牛蛙生长,牛蛙养殖呈发展之势。牛蛙生长快、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是低脂肪高蛋白的高级营养食品。蛙皮可制作高级皮革和外科手术线,蛙内脏可以药用,蛙油可制作高级润滑油。

【石蛙】  湘西人又称为“蜯蜯”。属于流水生活型动物,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流溪的回水坑内。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善跳和攀爬,繁殖盛期,活动频繁,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食性广泛,除食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是南方丘陵山区名贵的水产品之一。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