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八面山麓土家语地名文化解读(一)
【字体: 】   【时间:2023/9/6】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八面山麓土家语地名文化解读(一)

——从地名中找寻土家族先民的足迹

彭志文 彭业忠 田东风

在武陵山腹地湘鄂渝交界处,有一个十分奇特的地理景观:一座名山与一条大河相依相偎。这座山就是土家族圣山——八面山,这条河就是土家族母亲河——酉水河。

酉水河中游八面山下的里耶盆地和大溪镇酉水河谷自旧石器时代以来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留下了溪口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遗址、笔山坝新石器时代遗址、大板商周文化遗址和里耶战国、秦、汉古城、魏家寨西汉古城、大板东汉古城等历史遗址,出土了38000多枚秦简等重要历史文物,是中华文明在武陵山区发展历程的重要篇章。土家族先民很早就生活在酉水河谷的里耶盆地,然后从盆地向八面山麓和山顶拓展,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土家语地名,是土家先民写在大地上的自传,蕴涵着丰富的土家族文化因素,值得分析研究和保护传承。

一、八面山麓的范围及地名概况

八面山位于湖南省龙山县与重庆市秀山县、酉阳县交界之处。《四川通志》:“八面山在州(酉阳州,今重庆市酉阳县)东北二百里,北接湖北,南界湖南,袤三百余里,广数十里,四面多悬崖。”《龙山县志》(光绪版):“八面山在县西南一百八十里……山东北为县境,西为四川酉阳州境,西南秀山县境。”八面山顶属于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西北麓属重庆市酉阳县可大乡,西麓属酉阳县酉水河镇、酉酬镇,西南麓属重庆市秀山县大溪乡和石堤镇;东北、东、东南麓,分别属龙山县咱果乡、内溪乡、里耶镇。

为了便于进行地名统计和分析,本文以地理和行政区划相结合的方法,将八面山麓界定为西、西南山麓以酉水河为界,具体包含秀山县石堤镇、大溪乡、酉阳县酉水河镇、酉酬镇部分行政村和可大乡全部行政村;北、东、西南山麓以乡镇区划为界,具体包含龙山县咱果乡、内溪乡、里耶镇全部行政村(社区)。涉及此范围的乡镇级地名有8个,此范围内的行政村(社区)级地名有76个,电子地图标注的自然村寨级地名有480多个。八面山麓乡镇、行政村(社区)地名具体情况如下表:

乡镇地名所属行政村(社区)地名石堤镇水坝村(涉及原兴河村)(共1个)大溪乡丰联村、丰胡村、前进村、下大溪村、力大村(共5个)酉水河镇河湾村、老柏村(共2个)酉酬镇和平村、江西村、古田村、沙子坝村(共4个)可大乡吴家村、中坝村、七分村、新溪村、可大村、昔比村、客寨村、程香村(共8个)咱果乡三分田村、王家村、咱果村、卡撮村、金线村、脉龙村、克寨村、土车沟村、连界村、哪寨村(共10个)内溪乡 塘口村、吴家村、五官村、双树村、洞坎村、内溪村、西眉村、伴住村、坡松村、灭贼村、沙湖村、岩力村(共12个)里耶镇中孚社区、贾市社区、柳坪村、太平村、大丰村、跃进村、农林村、长春村、杨家寨村、梓木村、桥上村、裴家堡村、银河村、新寨坝村、双坪村、杉树村、新双村、里耶社区、麦茶社区、大板社区、猫儿溪社区、杨家溪村、半坡村、岩冲村、树木村、比耳村、麦子坪村、巴沙村、东桃村、普车村、西拉村、恒咱村、锁湖村、兔吐村(共34个)

二、八面山麓地名语词语源分析

(一)八面山麓地名语词分析

地名语词结构一般由专名+通名两个部分构成。通名是指为地名定类的词,如省、县、乡、村、山、河、溪、坡、沟、坪等,通名有时可以省略。专名是指为地名定义的词,反映个体地名的读音、含义、方位和地域,是地名语词结构的核心部分,如龙山县的“龙山”,里耶镇的“里耶”。

八面山麓是土家族聚居区,汉族、苗族等民族相互杂居,分析八面山麓地名,既要分析地名语词结构特征,更要分析地名语词的语种构成特征。

八面山麓乡级地名、行政村级地名和自然寨级地名共56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地名是由专名+通名构成的,如里耶镇、客寨、凉水、中溪、干坝、火马坪等,里耶、石堤、客、凉是专名,镇、寨、水、溪、坝、坪是通名,少部分的地名只有专名没有通名,如石科(升子)、龙梯(笮笼)等。按照地名语词的语种划分,专名、通名都是汉语的地名,大约在48%以上,如酉水河镇、跃进村等,酉水河、跃进是专名,镇、村是通名;专名、通名都是土家语的有79个,如巴沙湖、咱竹湖、脉龙湖、阿壳里等,专名“巴沙”“咱竹”“脉龙”“阿壳”和通名“湖”“里”都是土家语;专名属土家语,通名是汉语的有173个,如那耶坪、兔吐坪、树木洞、土车沟等,专名“那耶”“兔吐”“树木”“土车”是土家语,通名“坪”“洞”“沟”是汉语;专名是土家语,没有通名的有39个,如石科、龙梯、卡巴、牙土、禁捎、比耳等;专名是汉语,通名是土家语的只有2个,如三脚里、脚里等,专名“三脚”“脚”是汉语,通名“里”是土家语。

(二)八面山麓地名语源分析

地名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因而地名是不同时代由不同民族用自己语言命名的。八面山麓是土家族聚居区,土家族先民在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交融中,对八面山麓不同的客观地理自然人文环境进行识别,对不同地理人文实体用土家族语言命名,形成了丰富的土家语地名群,这些土家语地名都是用汉字记录和传承下来的。随着汉族的迁入,土家族逐渐汉化,八面山麓也留下了许多汉语地名,一些土家语地名被部分翻译成汉语地名,形成了土家语地名与汉语地名相互交杂的区域地名构成状况。所以,保护传承八面山麓土家族地名文化,必须分析研究其地名语源。

从八面山麓涉及的8个乡镇级地名来看,酉酬、酉水河是汉语地名,石堤、大溪、可大、咱果、内溪、里耶是土家语地名,土家语地名占的75%。乡镇级地名语源分析如下:

重庆市秀山县石堤镇因镇政府驻地石堤社区而得名。《秀山县志》(2001年 中华书局):“石堤乡,以石壁形成的天然堤岸而得名。”这种解释显然是望文生义。“石堤”是土家语“sirtir”的汉字记音,“sir(石)”指“肉”,泛指“兽”,“tir(堤)”是“得”或“得到”。“石堤”就是“肉(兽)得”,颠倒土家语结构,即“得肉(兽)”,是指土家人打猎得到猎物的地方。

湖南省永顺县也有一个叫石堤镇的地名,但与重庆市秀山县石堤镇的地名含义不同。永顺县石堤镇因其驻地石堤社区而得名,当地人读音为“石铁西”,永顺县石堤镇和石堤社区都是“石铁西”的误记。土家语“石铁”指“田”,该地地势平坦,田较多,故名。《湖南省行政区划大典.[M]》(湖南省民政厅主编 ):石堤镇原名为土家语石铁西(溪),即溪边有大田坝之意而得名,后简称“石堤”。

大溪乡因下达溪而得名,是土家语“达溪”的音变。《秀山县志》(2001年 中华书局):“大溪乡,以宋、元时期九溪十八洞之酉溪而得名。”此记载是错误的。大溪乡得名于下达溪,而不是得名于酉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重庆市卷[M]》(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 中国社会出版社):“大溪乡因宋、元时九溪十八洞之下大溪而得名。”《秀山县志》(清光绪十七年刊本):“小江里 石堤巡检分驻 宋农 庙泉 下达溪。”“下达溪”现在叫“下大溪”,其上方约4公里的地方叫上大溪。上大溪、下大溪是对称性地名,上、下是地名中的方位词,大溪才是核心语词。“大溪”是土家语“daf(达)xiv(西)”的音变,“达”指“互相”,“达西”指互相帮忙或互相转工,即相互帮忙的地方。上大溪、下大溪分别位于酉水河支流梅家河的上、中游。梅家河(原名麦家河)发源于八面山半山腰龙洞沟,流经上大溪、下大溪,注入酉水。以前,梅家河是上大溪、下大溪等地直达酉水河的主要交通通道,因水流百折千回,来往行人需左拐右跳,涉水前行,故当地人又称之为“48道脚不干”。

在八面山西麓的酉水河边还有一个叫“大溪”的乡镇级地名,即重庆市酉阳县的大溪镇。大溪镇与大溪乡是否含义相同?从字面来看没有差别,但分析大溪镇命名的依据和语源,其含义明显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重庆市卷[M]》:“大溪镇地处财神沟河与酉水河汇流处,河口较大,故名大溪口,大溪镇因此得名。”古人一般将两条河流交汇处称为溪口,所以,叫溪口的地名很多。显然,“大溪口”是汉语地名,因“大溪口”而得名的大溪镇的“大溪”肯定是汉语地名。

酉水河镇由后溪镇更名而来,镇人民政府驻后溪村,因位于酉水河边而更名为酉水河镇,是汉语地名。但后溪镇、后溪村是土家语地名,“后溪”是土家语“哈乞”的误记,“哈”是“克哈”的简化,指“坪”“平土”,“乞”指“大”,“哈乞”即“大坪”,后溪村位于酉水河边,地势平坦,故名大坪。

酉酬镇政府驻地位于王家坝河与酉水河交汇处的溪口村,“酉酬”因何得名,《酉阳县志》(2001)无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重庆市卷[M]》:“酉酬镇因酉溪境地旧属酉阳州,酉字加州字得名酉酬。”“酉酬”是汉语地名。 (未完待续)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