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画坛鬼才”黄永玉
【字体: 】   【时间:2023/9/6】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画坛鬼才”黄永玉

毛郑军

他是“画坛鬼才”,还是少有的“全才”。国画、油画、版画、漫画、木刻、雕塑样样精通。1980年,黄永玉设计了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当时价值8分钱的猴票,如今已涨到1.2万元一枚,身价翻了15万倍,整版的价格更是超过百万元,成为中国邮市中的神话!2008年,黄永玉的作品《奥运树》被国际奥委会收藏。他的27米长的巨幅荷花图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那么,“鬼才”究竟是怎样炼成的?

一、 “天然”艺术馆的浸润

凤凰雄浑而秀美的大自然,楚风浓烈的寺庙,神秘的巫傩文化……这些都让黄永玉从小对声光色气特别敏感,同时也增强了他的幻想能力和浪漫气质。凤凰的南边街是能工巧匠的天下,有铁匠铺、锡匠铺、铜匠铺、木匠铺……他们雕花制匾,熔铜镂金;观景山麓一字儿排开的一二十座庙宇,里面有湘西第一流艺术家的泥塑作品、木刻和壁画。像阎王殿里的红毛小鬼,虡提庵里的千手观音,玉皇阁后面大佛殿里的大肚子弥勒佛,天王庙里的白脸马夫……寺庙门窗上雕刻着龙凤、水云、花草、历史人物,造形灵动,十分华美。有许多庙里还有壁画,如天王庙戏台前,就有一幅宽丈余,高五六尺的壁画——《二十八宿战昆阳》。画的是刘秀率领二十八位部将与王莽在昆阳(今河南叶县北)决战的故事。画面按“兵对兵,将对将”的格局设计,步兵用盾和刀剑,武将骑马拼斗,形情各异,远处山后,王莽落荒而逃,只见刘秀策马追击,士兵们擂鼓鸣金,执旗呐喊,绣着将帅姓氏的旗帜迎风飘扬。黄永玉每次来到这里,总要看上个把小时。

二、 古城民间艺术家的熏染

黄永玉少年时,全城风筝做得最好的要数住在标营街的侯潮神了。他长得粗眉大眼,一年之内必定要大疯两次。春天树木发芽时疯一次,秋天树木落叶时又疯一次,平时没事。他做的风筝没扎什么花样,只是横一块竖一块,但是非常结实。他的风筝比别人的卖得贵,不光是他糊风筝不用薄如蝉翼的小白纸,用的是比较厚实的夹连纸,更是因为他在风筝上画的画漂亮。他作画,从来不打草稿。只见他手执一支毛笔,眼晴瞪着斜搁在墙板上的白色风筝。先看上一阵,用悬腕先勾灰墨,停下,又看上一阵,再在要害部位勾上浓墨,停下,又看上一阵,在全部轮廓内圈上勾一道白粉,一切勾妥,才认真敷色。敷到一半,忽然放下画笔,将右手卷成一个喇叭筒,“胡!胡!”地吹将起来。吹完,口中发出节奏强烈的“嘟!嘟!”之声,时快时慢,时大时小,如在模拟鼓点。偶尔,他会回过头来,对着身后看得如痴如醉的黄永玉及伙伴们咧嘴一笑,并翘起大拇指,晃它几下,好像在说,“一流货色”,“老子天下第一”,“你们快买呀”。

他画的大都是英雄人物,如孙悟空、张飞、关羽、鲁智深、窦尔墩、黄天霸等,他笔下的英雄,如系草莽,则紧衣窄袖,裤脚扎在绑腿里,穿草鞋,鞋上缀以一朵红艳艳的小绒球;如系武将,则穿铠甲,灯笼裤,粉底靴。人物姿态,喜画一脚横盘,一脚落地的金鸡独立状。种种成功的色彩配置,全凭一种激情和感觉作出,令人惊叹!“秋风凉,打动肖满孃。”古城里当时还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女子,外号肖潮婆。鹅蛋脸颊,凤凰眼,悬胆鼻,小嘴巴,一大把黑头发。年轻的时候也算长得漂亮。据说她男人在外地当县令迷上了外面的女人把她给气疯了。但她那束艺术神经却格外清醒。她剪的窗花、袖口花、胸围花、鞋花之类,堪称鬼斧神工。当地人同情她的遭遇,欣赏她的手艺的,都亲切地叫她“肖满孃”。每至深秋,天气渐冷,奶奶就会去请肖满孃为黄永玉和表兄弟们剪鞋样。送她一碗饭吃,并和颜悦色地求她,她就一定剪。照着她剪的鞋样做出来的棉鞋,既漂亮又合脚。还有,古城扎狮子龙灯的篾匠铺,蜡染铺、银匠铺、刺绣铺……这些民间艺术如细雨润物般滋润黄永玉幼小的心灵,成为他通向艺术天堂的一份特有的禀赋。

三、 背着书本去流浪

由于家庭变故,12岁那年,黄永玉背着小包裹独自一人坐船离开凤凰,先到长沙,后去福建厦门投奔一位在集美学校教书的本家叔叔,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读初中。集美学校很大,图书馆就有六层楼。黄永玉来到这里,每天尽情地在书海里畅游。曾经多次在午饭时间,图书管理员看不到身材细小的他藏在书架背后,就把门锁上。他总是要等图书管理员吃饱午饭回来后,才得以“重获自由”,这时候食堂也只有一些剩菜残羹了。在校两年,他基本上把图书馆的书从头到尾都翻看了一遍。正是这些广泛的阅读让黄永玉终身受用不尽。1938年,集美学校被迫停办,战火打破了他的求学梦。初中刚读了两年,14岁的黄永玉就不得不辍学到社会上闯荡。谋生成了他头等大事,他的包袱里除了木刻刀、木板,其它的就是书了,他是带着书流浪的。“毕生都要读书”,这是黄永玉给自己定的最大规矩。

从福建到江西,从木工到瓷工,再到码头搬运工,黄永玉几乎干尽了各种行当,饱尝了人生百态。一天,他在码头上偶遇读中学时的军训教官,便被介绍到军队里成了一名司书。这是一份清闲的工作,每日只需抄写几篇公文,一个月就可收入8块钱。黄永玉偏偏不会享清福,抄完公文嫌其呆板无趣,就开始在上面“乱画”。他先是把“通令”二字用别致的花边装饰起来,又意犹未尽地将下面的横线改画成一只夸张的小狗。看到经过自己的一番打扮,刻板的公文变得活泼可爱,黄永玉心里感到很得意。没想到如此不严肃的公文让长官大发雷霆。16岁的小司书上任没几天,就失去了这份美差,只好重新开始流浪生活。后来,又有好心人把他介绍到税务机关当股长。工作之余,别人喝茶聊天,他却致力于木刻创作,又刻又印,把整个办公室变成了木刻作坊。看在介绍人的面子上,上司奉送了两个月的薪水请他去“另谋高就”。

“天天看书,天天写画”,更是黄永玉几十年来的生活方式。他是一个无书不成眠的“书呆子”。上世纪90年代,一次黄永玉到一个地方出差,由于走得匆忙没有带书,夜不能寐。无奈之中拿起床头柜上的电话簿就啃,直到把电话簿翻了个遍才罢休。谈及那次出差夜读电话簿,有人好奇地问:“电话簿有什么看头呢?”他说:“里面看头多着呢!有说栽花用什么肥料啦,什么肥料不能合用啦,如何给猫狗洗澡啦。”他说:“与一个聪明人谈话是幸运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聪明人谈话,读一万本好书就是和一万个聪明人谈话。”因此,他读书很杂,什么奇门遁甲,他都喜欢看。从《毛泽东选集》到恩格斯的《自然辨证法》,从达尔文的日记到《庄子》,从《浮生六记》到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薄伽丘的《十日谈》……他就像一个饥不择食的饿汉,不管是大鱼大肉,还是青菜萝卜,一概狼吞虎咽,一经消化,便成为他的艺术营养。在集美学校,他看过莱伊尔的《普通地质学》和达尔文的《在贝尔格军舰上的报告书》,当中有关地质、军舰、岩石、环境方面的知识,对他作画大有裨益。他说:“我画岩石,总不能将水成岩和火成岩画在一起吧!这是常识啊!”

四、 画一扇“窗”给家人

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岁月里,黄永玉一家人被赶进一间狭小的房子,虽然房子有窗户,但是被临近的房子高墙挡住了光,白天也要开着灯。妻子张梅溪的身体本来就弱,加上这一打击就病倒了。黄永玉心急如焚,请医生治了也不见好。他灵机一动,在房子的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顿时满屋生辉。不久,妻子张梅溪身体也渐渐好了起来。画一扇“窗”给家人的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不得不令人折服。后来,黄永玉被下放到农场劳动了三年,有段时间竟被关在牛棚里,饱受皮肉之苦,张梅溪心疼地哭了,他却在牛棚里饶有兴致地给张梅溪写起了情诗:我们在孩提时代的梦中早就相识/我们是洪荒时代在太空相互寻找的星星/我们相爱已经十万年……张梅溪看后,破涕为笑。

五、 笔耕不辍、情系桑梓

2008年,85岁的黄永玉准备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创作一部自传体系列的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他曾说过,自己的爱好里,文学排第一,雕塑排第二,木刻排第三,绘画排第四。绘画虽排最后,但可以养活前面三个行当。如今,他已经完成了《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第一部《朱雀城》,第二部《八年》和第三部《走读》共计300余万字的鸿篇巨制!黄永玉的家乡情结一直为世人所称道。近些年,黄永玉为家乡修建了十座桥:凤凰沱江上的“风雪雨雾”四桥。吉首峒河上的“肥爱花醉”四桥;乾州万溶江上的喜桥和乾州美术馆步行桥。

听到黄老逝世的消息,心里为之一怔,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应该是回无愁河了。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