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举办首届洞庭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田 浩 张 谨 田 华 龙俊玉)6月20日,洞庭郡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暨保靖县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保靖县迁陵镇举行。来自省、州、县三级的文物考古、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研讨活动。
会前,嘉宾们参观了迁陵博物馆、四方城遗址,观看了苗族迎宾鼓、酉水船工号子、土家山歌等非物质文化展演。在四方城遗址,活动举办方为“洞庭郡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揭牌,并为相关专家及中心主任颁发聘书。
学术研讨会上,各专家学者就四方城考古发掘成果、现状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学术分享,并就四方城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该区域与中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郡县制发展、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过程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分享会后,专家学者就四方城后期研究方向、文旅融合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四方城遗址上承里耶古城,下接窑头古城,与沅水流域一系列古代城址相互依存,介于张家界、凤凰古城、老司城、里耶古镇之间,对于当地文旅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专家们认为,该遗址可能是战国时期楚国洞庭郡郡址,包括城址、战国粮窖遗址、汉代青铜冶炼作坊遗址和17个墓群。其地理位置特殊、年代跨度长,历经战国、秦汉、六朝,至宋代,东涉洞庭、长江,西通乌江,见证了中国从多元到一体的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生动阐释了南方山区的土著文化与中原华夏文化互相碰撞、融合的历史进程,是开启识别湘西地区古文化起源、发展、演变的一把不朽钥匙。
活动方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全面深入挖掘四方城文化内涵,推动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深度融合,将其努力打造成研究、宣传、展示保靖乃至武陵山历史文化的亮丽名片,让两千多年前的楚洞庭郡再续传奇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