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土家语的保护与传承
【字体: 】   【时间:2020/10/8】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土家语的保护与传承

【土家语母语区坡脚片区】  土家语核心保护区,被誉为“土家文化的原始森林”。位于龙山县南,东南与保靖县交界,包括联星、万龙、苏竹、吾拉、松林、报格、石堤等村,属靛房镇,总面积69平方千米,1700多户、6800多人。这里是目前全国土家族语言和习俗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有95%的人会讲土家语,有80%的人日常用土家语作交际工具,能用土家语原汁原味地演唱梯玛歌、摆手歌、哭嫁歌、山歌等传统歌谣,是土家族原生态文化核心保护区;既是土家族传统文化露天博物馆,又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资料的重要种子园,现有国家级、省级、州级、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6人,其中国家级2人、省级2人、州级6人。20138月,万龙古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土家语保护措施】  土家语是濒危语种之一,全国830多万土家族人群中,能讲土家语的目前仅6万人左右,仅占总人口的0.72%。土家语的主要保护措施有:一是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转发湘西自治州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基地实施方案的通知》(州政办发[200719号),把土家语抢救保护纳入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总体目标。2009年又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土家语苗语抢救保护传承工作的若干意见》(州政办发[200920号)。二是将土家语纳入湘西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级名录,并明确彭英子、姚元森为州级土家语代表性传承人。三是明确州民委牵头,组织编印《土家语课本》14册),在土家族聚居区的靛房、他砂、对山、碗米坡、红石林等乡镇中小学开展土家·汉双语双文传承型教学。四是把土家语保护传承纳入全州民族文化进机关活动中,龙山县明确规定相关部门干部和从业人员至少要学会50句以上土家语日常用语。五是对土家语言和习俗保存完整的坡脚片区实施重点保护。六是鼓励开展对土家语的研究。

【土家语“三位一体”传承】  土家族语言保护措施。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中提出的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家庭传承作补充、民族文化活动搭平台”的“三位一体”土家语传承方式。

【土家语“四会”活动】  土家族文化保护措施。为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州民委在全州双语文教学试点工作中,开展“会讲土家族语言、会唱土家族歌曲、会跳土家族舞蹈、会一门以上土家族技艺”的“四会”活动。

【《土家语课本(一、二册)》】  自编土家语小学课本。这套课本是叶德书于19869月至19937月,在龙山坡脚中心完小主持“土家·汉双语双文接龙教学实验”时,采用《土家语拼音方案》,选择土家语摇篮曲、儿歌、咚咚喹、盘歌、谚语、谜语、童话、寓言和儿童剧编写成的土家语教材。该教材于1992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一册有前言、《土家语拼音方案》、35课正文和70幅插图,作为学生学习土家语声母、韵母、声调、音节的发音和土家文的听说读写练习。二册有36课正文和25幅插图,让学生集中学习土家族摇篮曲、儿歌、咚咚喹、盘歌、谚语、谜语、童话、寓言和儿童剧等。

【《土家·汉双语读本》】  土家语课本。叶德书编写,2008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将《土家语课本》(一、二册)合编为一册,适当修改,逐一汉译。

【土家·汉双语双文接龙型教学实验】  土家语教学。是在操土家语的儿童中实施的一项土家文直呼,提前读写、补转过渡,与汉语接龙的教学实验。在吉首大学和州民委、州教委的支持下,彭秀模为顾问,叶德书蹲点龙山坡脚中心完小进行指导,于19869月,在坡脚乡中心完小招收406岁操土家语的儿童入学前班学习,在报格村小学招收一个学前班,分别由姚元翠、彭春嫦执教;另招收25名青年入夜校扫盲班。经过两年教学实验,操土家语的儿童学习质量迅速提高,25位青年脱盲。在叶德书指导下,实验学校扩大到坡脚、他砂、靛房3个乡镇的12个班级,共有学生500多人,实验教师25人。1993年,第一轮实验班学生参加全县初中新生考试,升学率为82%,居当时洗车区10所小学的第三位。这项实验在教学方法上创立了独特的三步走的“双语双文接龙教学法”:第一步,注重语言教育,用《土家语课本》教学,发展儿童语言和思维能力,促进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第二步,补转过渡,循序渐进,让儿童听、说、读、写土家文字的能力转化为听、说、读、写汉语拼音的能力,与汉语“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接龙;第三步,加强土家语与汉语普通话的语序对比教学,使学生掌握土家语和汉语语法差异与变通规律。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科研单位、学校教育专家实地考察后,对这项教学实验作了充分的肯定:“土家·汉双语双文接龙教学实验”是一项突破性的改革,对发展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闯出了一条新路,具有普遍意义。

【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  土家语教学。根据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安排,20087月,州民委、州教育局、州文化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全州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提出了开展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工作的意义、试点乡镇、试点时间、教学基本内容、试点目标要求、工作措施。确定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学校为龙山县坡脚小学、靛房中学、靛房中心小学、他砂中心小学和永顺县对山九年一贯制学校,11个班级,学生608人,其中30%的学生能娴熟使用土家语。根据州政协委员提案,20139月,保靖县碗米坡镇民族寄宿制学校和古丈县红石林镇中心完小也纳入了试点学校。

【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测评方案】  土家语教学。为加强第二批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土家语“四会”人才,2011522日,湘西自治州抢救保护传承土家语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湘西自治州第二批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测评方案》。方案包括测评内容、计分方法、测评方法、成果运用四个部分。

【土家文化进校园】  又称土家文化艺术大课堂。土家族聚居乡镇利用本地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土家族文化引入校园,即把咚咚喹、溜子、土号、野喇叭及土家山歌等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把摆手舞、土家游戏等与体育教学结合起来,把土家织锦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在学校教学中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2009年以来,龙山县靛房镇九年制学校的土家文化艺术大课堂活动发展到土家大团摆、咚咚喹、溜子、木叶、花鼓、土家校歌、游戏七大项,使土家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2013年,该校所有教师和学生都会跳摆手舞,五年级以上所有男生都会跳毛古斯舞,80%的学生会演奏咚咚喹,有400多名学生熟练掌握了打溜子中的部分曲牌。

【龙山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  土家语教学。龙山县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开始于1986年,集中在土家族聚居的坡脚、靛房、他砂3个乡镇。20世纪90年代初因各种原因一度中断,2008年秋季恢复。20106月,州民委组织专家对坡脚小学和他砂中心小学试点班学生土家语“说、读、写”进行测试,坡脚小学2个班71名学生,人均得分91分,及格率98.6%,优秀率56.3%;他砂中心小学2个班,人均得分65.6分,及格率69%,优秀率4%。2013年秋季,坡脚小学、他砂中心小学和靛房九年制学校分别有3个班122人、3个班84人和5个班298人参加了第三批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

【永顺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  土家语教学。永顺县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开始于2008年秋季,集中在土家族聚居的对山乡九年一贯制学校。20106月,州民委组织专家对该校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土家语“说、读、写”测试,人均得分70分,及格率79.3%,优秀率10%。2013年秋季,除该校3个班186名学生参加试点外,大坝乡双凤村农民夜校开办土家语学习班,首批20名村民参加学习。

【保靖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  土家语教学。保靖县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开始于2013年秋季,集中在土家族聚居的碗米坡镇民族寄宿制学校,有2个班75名学生参加学习。

【古丈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  土家语教学。古丈县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开始于2013年秋季,集中在土家族聚居的红石林镇中心完小,有4个班66名学生参加学习。

【土家语教学基本经验】  20089月,湘西自治州土家·汉双语双文教学在龙山、永顺的5 所学校开办试点班11个,608名学生参加学习,其中60%的学生能娴熟使用土家语。20108月,州人民政府召开“全州双语双文教学试点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将教学工作基本经验概括为六句话,即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试点教学的先决条件;培训教师、精编教材是做好双语双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恪守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是做好双语双文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严格管理、严格考核是做好双语双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有效措施;与家庭传承相结合、融民族文化活动于一体,是双语双文教学工作必走的捷径;加强协作,争取各方支持,营造良好氛围,是做好双语双文教学工作必须把握的重要方略。

【古老土家语】  濒危语言。古代土家先民通用的语言,又名古代土家话。其主要特点是:亲属等的称谓,用古代称谓;三音格形容词和四音格联绵词出现的频率高;同一词义的音节比现今用的土家语词语音节多;喜欢用同义词。如今,古老土家语已少见,只能在古老的《哭嫁歌》《梯玛歌》《摆手歌》中去寻找。因此,只有保护传承这些民歌,才能保护传承古老土家语。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