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湘西 邀您共赴
本报全媒体记者 田 华
湘西州是地理地貌的绝美秘境,是自然生态的遗世花园,是文化风情的灿烂星空,是民族歌舞的欢乐海洋,是举世闻名的诗和远方。
近年来,湘西擦亮绿色生态名片,依托自然山水,在新时代探索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以旅游助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绝美秘境 倾听自然乐章
新年伊始,湘西迎来了数场大雪,平均海拔1200多米的龙山县里耶镇八面山景区连续多日银装素裹,打雪仗、滑雪车、拍雪景,游客在冰雪世界里尽享欢乐;古丈县默戎镇中寨村,小朋友们乘坐观光小火车在山水田园间穿梭,欢声笑语洒满山谷;吉首市矮寨奇观旅游区,天南地北的游客踏上矮寨大桥、玻璃栈道,临空眺望百年路桥奇观、千年苗寨风情、万年峡谷风光,感叹自然之神奇;永顺县不二门景区,泉水潺潺,水汽氤氲,山林环绕的温泉充满淳朴的野趣与浪漫气息,游客三五成群享受热气腾腾的温泉时光……
湘西州境内武陵山脉蜿蜒,溪河纵横其间,以“神秘”著称。有“中南第一奇峡”坐龙峡、“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武陵第一奇观”红石林、“苗族圣山”吕洞山、“南方空中草原”八面山……资源分布之广、种类之丰富,令人赞叹。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以青山绿水为依托,湘西州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以“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乡村精品旅游线、四大核心景区、两条风光带和州内公路、铁路、河流、水系为重点,大力建设生态廊道,点面结合打造生态景观。
当前,湘西州先后创建了以岩溶地貌景观为主体的湘西世界地质公园、永顺猛洞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吉首峒河国家级湿地公园、保靖白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顺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丈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400多个世界及国字号生态文化旅游品牌。
绿水青山变为绿色银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21年,湘西州接待游客超过5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528亿元。2021年8月以来,八面山景区共接待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0万元,景区直接营业收入达1000万元;中寨村依托鬼溪等山水田园风光,乡村旅游发展劲头十足;不二门景区春节期间仅温泉项目累计购票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00.4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8.92%和30.75%……
近日,中央政府网公开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稳步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国家公园建设,打造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保护利用高地”。这对于拥有众多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的湘西州,无疑是重大利好,文化生态旅游发展迎来新机遇。
在多种政策支持下,湘西州全域旅游发展如火如荼,继续抢抓机遇,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生态旅游发展,让绿色资源结出“金色果实”。
绿色山水 造就幸福生活
不管是乘坐高铁还是经高速公路进入湘西,山中满是青松翠柏,城中遍植桂花香樟,满眼所见皆是绿色。
生态是湘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湘西最美的底色。
新春伊始,凤凰县又喜提“湖南省园林县城”荣誉称号,湘西州生态建设再次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
如今的湘西,生态优美,绿意盎然,是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新湘西!全州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0%以上,39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10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2,位居全省第一,被国家林草局誉为全国绿色发展的典范城市。
“绿色湘西”早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公认。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湘西州率先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张花高速公路等4条高速公路和国道获评“湖南省最美绿色通道”,桑龙公路等2条县域公路获评“湖南省最美公路”。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凤凰长潭岗生态走廊、永顺青坪国家油桐种质资源库千亩桐花等成为湘西最美森林景观的“缩影”。
花垣县十八洞村等18个乡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全州另有1364个村被湖南省林业局认定为“湖南省森林乡村”。
优质的生态环境成就了优质的农产品,“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古丈红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龙山百合、湘西柑橘、湘西猕猴桃等一批“叫得响、有市场”的特色农产品一起,丰富了旅游消费品市场。
如今的湘西,处处呈现着山乡巨变、山河锦绣的时代画卷,是山门大开、联通时代脉搏的新湘西!如今的湘西,是绿色的湘西,是全国十大旅游热点地区,是“绿水青山”正在变为“金山银山”的湘西。
今年,湖南省将举办首届旅游发展大会,湘西州将以此为契机,系统推进文化保护、生态修复、人居环境优化、服务质量提升和文明程度提升工作,进一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开窗赏繁花,出门见森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好景象喜迎旅发大会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