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塔卧传赞歌
田 甜
塔卧,位于永顺县东北部,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长江南岸建立的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有“江南的延安”之誉。她,既是一篇惊天动地的传奇史诗,也是一曲波澜壮阔的英雄赞歌,更是子孙万代永远传承的红色基因宝库。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塔卧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从1933年底到1936年春,这片红土地从形成、发展、壮大到长征,经受了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1933年12月,中共湘鄂西分局在大村会议上提出“创建湘鄂川黔新苏区”的口号。次年10月24日,红二、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随即开展湘西攻势,形成了以永顺、大庸、龙山、桑植为中心,包括慈利、宣恩、咸丰等县以及鄂川边、川黔边部分地区在内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拥有包括沅水流域以及湖北、四川边境的大块游击区域。星星之火,浩荡银河。
塔卧作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在建立发展过程中,先后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和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扩红及根据地各项建设。军民团结,同仇敌忾,粉碎了敌军八十多个团的“围剿”,冲破了敌人的堵截,完成了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的重大使命。最后,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于1935年11月19日撤离塔卧根据地开始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取得了桃子溪、陈家河、十万坪等重大胜利,完成了巧渡鸭池、乌蒙回旋、六甲阻击的重要使命。
“红色省会”里四万多塔卧人前赴后继参加红军,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志士,有精忠智勇、赤心为众的邹自刚;冬日傲梅、敢于斗争的向冬梅……“百将摇篮”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走出了205位开国将帅。飘扬的五星红旗中,有塔卧人为民族解放英勇献身的风采;义勇军进行曲中,有土家儿女为民族大义而誓死卫国的铿锵誓言。
塔剑刺苍穹,卧雪餐风,铁锤砸烂旧乾坤,镰刀闪霓虹;红旗漫卷西风,势若猛虎游龙,血沃中华肥净土,遍地映山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苏区人民用生命谱写的红色故事,已经变成照亮未来、激励后辈奋斗的精神火炬,令后人世世代代传承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