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宗族与亲族
【字体: 】   【时间:2020/10/8】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宗族与亲族

【宗族】  指有着共同祖宗的人群集合体,通常在同一聚居地,形成大的聚落。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宗族亦称“家族”“族”,指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称“宗子”或“族长”),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族内有家,因此族又是家庭的联合体。家之父受制于族之宗子,即所谓“父,至尊也”,“大宗,尊之统也”。宗族是一单系结构,其世系是按男姓而非由男女两姓共同排列的,宗族中的所有女性都是男性的附庸。在湘西土家族地区的农村,多为一个姓氏为主集中居住,大的宗族居住地形成村庄或集镇,很多地名源自宗族聚落,如龙山县的叶家寨、张家寨、朱家寨、梁家寨等等。直到今天,那些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仍旧存在着这种以宗族聚居为主的村落。

【家族】  指湘西土家族地区以共同的祖先而聚居在一起的人群,其基本内容与“宗族”相似,但一般而言,家族概念的范围要小于宗族。请参见“宗族”条。

【分房制】  同一祖宗的不同支派制。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同样存在着这种分房制,它与汉民族的宗族结构十分相似。在土家族的家族模式中,所谓房,即宗支,即同一祖宗的不同支派。一般是以当地的创始之祖的儿子分派。若当地的那位始祖有3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有子孙繁衍下来),则分为3个宗支,又称3房。同宗之间血缘较近,关系较亲密。

【族长】  又称“宗子”。即一族之长。在湘西土家族地区,虽无明确的“族长”称呼,但却有着族长的事实。土家人为了自身或宗族的共同利益,一般都推举族内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者为族长。族长具有很大的宗法权力,家族内部的管理和各项事务的主持一般都由族长担任,小到家庭纠纷、婚丧喜庆,大如祭祖、祠庙管理等事务都要主持。许多家族除大宗之子(族长)统领最高决策权外,族内辈分高的长者也承担着重大职责。

【家族礼仪】  维护家族间正常关系的礼仪制度。土家族家族礼仪十分复杂,几乎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主要是沿着五条线索发展起来的:一是晚辈都非常尊重长辈、关心长辈,不直呼长辈的名字,不跟长辈开过头的玩笑,不与长辈坐在一条长凳上,不走在长辈的前面,接受长辈的批评恭敬严肃,出门回家给父母打招呼;二是长辈都对晚辈慈爱而不溺爱,视侄儿男女为己出,心甘情愿为晚辈付出,教育晚辈和颜悦色,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三是夫妻间互相尊重,男主外女主内,男人极少有大男子主义,女人基本上从一而终;四是兄弟姐妹间特尊长兄长嫂,视“长兄为父,长嫂为母”;五是家族团结互助,一家有难族长出面集资排解,一人受外人欺侮全族出动帮助,不帮助者将在族内将受到冷遇。

【家训】  家族中祖先或长辈对晚辈的道德要求和未来的希望。它对晚辈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化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家族的家训更多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长辈对晚辈的教导中,但也有一些富豪之家将家训写成文本或碑刻,以警示后人。土家族人接受汉文化的程度较高,故而其家训的主旨是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一般包括了以下六个方面:①注重家法、国法;②和睦宗族、乡里;③孝顺父母,尊敬长辈;④行为合乎礼教,正名分;⑤积极参加祖宗祭祀活动;⑥注意修身齐家,光宗耀祖。

【字派】  又称字辈。是一个家族中每个成员名字中表示家族辈份的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其意均为修身齐家,安民治国,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字辈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古代一种特别礼制,它一直延续到现代。湘西地区土家族的字辈大约兴起于五代时期,其彭姓土司之祖彭士愁就是彭氏字辈中的一辈。湘西彭氏字辈后来派系繁杂,各地彭氏字辈大都不统一,有“文承楚善,武继南英”之说,有“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之说,有“祖天明廷国,景运正光昌”之说,有“文景光宗祖,武英振家声”之说,还有属于其他字辈的。字辈应该说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通过字辈,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亲切感。

【族谱】  又称家谱、家乘、祖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私密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湘西地区土家族人编修族谱,有据可查最早的是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田佑恭、田应鋆等编纂的《田氏宗谱》。清中叶后,湘西土家人修谱之风盛行,重要的族谱有清嘉庆彭肇植编纂的《土司族谱》等。进入21世纪后,土家人大兴修谱之风,有百余种族谱付梓成书。族谱内容一般包括家族经历、世系表、家训、家族人物传记、艺文著述、家谱图像等内容。

【祠堂】  也叫宗祠。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在湘西土家族地区,祠堂有着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族亲们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均利用祠堂作为活动、聚会场所。有时族人违反族规,则在祠堂受教育或受处罚,直至驱逐出宗祠,可见,祠堂也是土家族封建道德的法庭。有的宗祠附设学校,供族人子弟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的家族,祠堂往往越讲究,甚至成为了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祠堂多数都有堂号,系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对联。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

【彭氏宗祠】  湘西彭氏是湘西土家族中最大的宗族,自五代时期彭士愁与马楚政权签定盟约,竖立溪州铜柱以来,直到清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一直是湘西的豪门望族。北宋时期,湘西彭氏还成为二十州的都誓主,其实力之雄厚可见一斑。湘西彭氏宗祠奉彭瑊为祖,其子彭士愁、彭师杲的分支则分别担任溪州刺史、永顺军民宣慰使、保靖军民宣慰使之职,而彭士愁则为后来湘西土王祭祀中的彭公爵主。湘西彭氏担任湘西最大土司共27代,818年,成为湘西地区的一方霸主。据清人彭施涤《彭氏族谱序》所言:“公暨世蛮獠,由其子彦希、字士愁,朝命授静边都指挥使守溪州兼御史大夫上柱国陇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领大乡、三亭二县,管辖洞民总管。长子师裕,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尚书右仆射,守溪州三亭县令;次子师暠,子孙守保靖,子继孙承,奇功多著,故赠光禄大夫。封侯者有之,封王封将军者亦有之。载在志乘斑斑可考。我彭姓居此地五十数代千余年,其所从来者然也。”如今,彭氏遍及湘西各县市,其宗祠也在各地多有兴建,以明朝时土司彭元锦重修的永顺老司城彭氏宗祠为最。

【田氏宗祠】  湘西土家族地区田氏宗族的祠堂。田氏在湘西土家族中属于大姓人家,无论是人口还是势力在旧时的湘西都十分著名。在湘西土王祠中,一直都供奉着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三位神灵。由于湘西土家族地区各县都分布有田姓人口,这里主要介绍以民间传说中的田好汉这一支系。田氏宗祠多奉田好汉为祖,根据湘西土家族民间传说,田好汉与湘西最大的土司彭士愁是结拜兄弟,曾经与向老官人一起前往湘西开疆拓土,稳定一方,奠定了田氏、彭氏、向氏的一番基业。据湘西《田氏族谱·老谱序》所言:“稽自宋朝宣德元年,发迹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北门外万里桥枫树土地人氏,实系舜后……洪武当阳二年,开辟诸夷蛮洞,设立五关三隘……调田熙为永太守,镇守诸夷。田熙故,插葬十二都莫家岗,酉山卯向为茔。熙公子田虎实受国恩,钦命太师太保、都督元帅之职。”由此可见,湘西田氏在明朝时,宗族强盛,实力颇增,而且还成为凤凰县境内五寨长官司的土司头领,直到“改土归流”。田氏宗祠著名的有凤凰沱江、保靖迁陵、龙山坡脚田家祠堂。

【向氏宗祠】  湘西向氏同样也是土家族中的强宗大姓,在各县市都有分布。这里主要介绍以民间传说中的向老官人这一支系。向氏宗祠多奉向老官人为祖,根据湘西土家族民间传说,向老官人也是彭士愁的结拜兄弟,曾经与田好汉一起前往湘西开疆拓土,稳定一方,奠定了向氏、彭氏、田氏的一番基业。据《向氏族谱序》所言:“公以鹰扬雄才,为屏藩而司卫……略作干城以平南……喢牲血以伸约……立铜柱而标名,赫赫然可惊可畏。赠以金牌元帅爵,不负功赏,如其实守斯土也,降下重重诏凿,斯也如飞来片片莲花,任室宇之泄漏,谓明月为照,随雀韦之飘飘,曰清风扫地。葛以救彼,反推大户;粟以资生,遍道金罗。件件荒唐,非仙人之兴趣;语语虐浪,动暗主之猜疑。白马渡鸩毒是危,惜吴均而恨波底;黑墓岗窀穸为吉,封比干而泣……刻像以尊音,原昭赫濯之……立庙而祀先祖,以增血食之光。苗蛮因以占吉卜凶,土酋籍以禳灾而祈福。击鼓鸣钟,独取于三月六日,陈祠荐酒,何遍乎百子千孙。”这篇序言,几乎囊括了湘西土家族民间传说关于向老官人的重要事迹,也突出了向老官人的历史功绩。今天,向氏子孙遍及湘西各县市,其宗祠也在各地多有兴建。

【保靖彭家祠堂】  清代保靖土家彭姓族人在县城联甲街风筝坪山麓兴建的一处家族宗祠。清同治《保靖志稿辑要》称:“风筝坪坡,在县西门外,山势宽阔,圆净可爱。坡下人烟稠密,儿童尝于春日聚此,戏放纸鸢,故名。”其门首抵大街。保靖彭氏称自“陇西堂”“述古堂”。故宗内多供奉自彭师以来历世彭氏宗亲神位。祠堂三进,木结构建筑,周围封火青砖墙。后一进设宗祠先人神位。由于时移事易,归宗意识淡化,祠中两厢居室多为彭姓人居住,且不论产权归属。新中国成立后,祠堂自行解体。

【保靖贾家祠堂】  贾姓系保靖县土家大姓,子孙繁衍,竹苞松茂。祠堂位于县城江西庙往四衙码头转弯处胡同内,结构恢宏,院子青砖墙一壁高耸,石级数十,直抵楼门,门首镌刻“贾氏宗祠”四大楷书阴文。宗祠三进:中进为四合水天井,三进安放历代昭穆、先人神位若干。祠堂有住户十余家。除贾宝延、贾庄泉为贾氏族人外,其余均为外姓人居住。贾宝延的近亲昔日时常往祠堂祭祖烧香焚纸,以表对先人的虔诚、缅怀。20世纪70年代,因凤滩大坝建成蓄水,祠堂因处水库淹没区被撤除。

【保靖田家祠堂】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贾家祠堂与江西庙间下河街之右侧。一面灰面高墙下石门之首,书“田氏宗祠”4字。田氏族人称:田氏宗祠本为拔茅寨叒吾田姓族人修建,后由昂洞起车田氏族人掌祠。祠堂规模较大,堪比彭家祠堂,占地约3000平方米,中供奉田氏历代昭穆神位,建筑清一色木结构平房。凡周年祭祖、族内要事,都由族长召集族人共商决定。保靖名士田宗祯、田孝唐等皆出田氏宗亲之门,为昔日保靖土家原住民后裔中的佼佼者。该祠因属凤滩水库淹没区而被撤除。

【族田】  某地某宗族人的公田。它是聚族而居、合族而祀的产物,它是祖墓、祠堂的附属品。过去,许多族门,尤其是强宗大姓,总有很多事务需要商议,还有族内的一些开支以及管理祠堂、守护祖墓人员的工薪,人们又不便于年年月月一家一户收取,唯有筹钱筹粮后一次性购置田产交公为“族田”,由守祠看墓人管理、耕种,充作报酬,或租赁给族人耕种。明、清以来,这种现象在湘西土家族地区较为普遍。

【血缘亲】  又叫“血亲”。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在血缘亲中,血缘关系是其唯一条件。血缘关系是由婚姻或生育而产生的人际关系。如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其他亲属关系,它是人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关系。人类历史上,比较重要的血缘关系有:家庭关系、家族关系、宗族关系、氏族关系、种族关系。在湘西土家族地区,传统上一向重视血缘关系,目前土家族中家庭、家族、宗族观念依然十分浓厚。

【亲属关系】  湘西土家族地区的亲属关系与汉族地区的亲属关系十分接近。所谓亲属关系,指的是基于婚姻、血缘和法律拟制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土家族认为的亲属关系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孙子女和外孙子女、儿媳和公婆、女婿和岳父母以及其他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如伯、叔、姑、舅、姨、侄子女、甥子女、堂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

【分家】  儿子另成一家与父母分开过生活。土家人多为小家小户,在他们看来,“树大要分桠,儿大要分家”,“家不分不发”,只有不断地分家,整个家族才会人丁兴旺。只有及早分家,父母才能看着儿子媳妇长大成熟。时间多在儿子结婚后或生下第一个孩子后不久,由族长或寨长或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注重公平。分家前父母一般都给儿子建有新房,分给一部分生产生活用具,田地山林桐茶几个儿子平分。老屋留给小儿子,父母跟小儿子居住。

【独立门户分香火】  独立门户仪式。土家人儿子长成另起新居安神龛时,要从旧居的神龛上移植香火,以求承继和发达。择日请来红衣老司一起端着托盘,盘内放香纸酒烛、利食礼牲,到老堂屋作揖燃香烧纸点灯奠酒,老司施过法事后,便从神龛上分出三支燃香和香炉碗内的香灰,放在新香炉碗内,用托盘端到新居奉上神龛,老司做安堂法事,请来全族人打筶饮酒吃猪头,把祖先请上家龛,保佑全家吉庆平安,瓜瓞绵绵。

【家庭】  因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的基本单位。土家族家庭一般都是传统的家庭,它是亲属中较小的户内群体,由共同生活居住、共同经济核算、相互合作发挥作用的人组成的单位。在土家族人的一生中,大部分人属于两种家庭:出生,并进行大多社会化的家庭是出身家庭;因结婚、生子而建立的家庭是生育家庭。按照土家族家庭的规模划分,土家族的家庭结构有两大类,一是核心家庭:由一对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一是扩展家庭:扩展家庭又分为主干家庭和扩大·联合家庭。所谓主干家庭,是由一对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这类家庭是土家族人最为普遍的家庭类型。所谓扩大·联合家庭则是由一对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扩大家庭曾经是土家人的梦想,即儿孙满堂、数代同堂的家庭,但在其实际生活中,这类家庭往往属于那些少数豪门大户,普通百姓的家庭则更多的属于核心家庭类型。

【男主外女主内】  夫妻间在家庭中的分工。意思是家庭中的男人应该在外闯荡拼搏,从事农耕等重体力活动,赚钱养家,而女人则从事体力较轻的家务活,处理家庭生活中的种种杂事。这种家庭男女之间的责任分工,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封建社会长期的男尊女卑思想的传承演变的结果。女子能力特别强而男子能力特别弱的情况下,会出现女子内外一把抓的现象,但极少出现男子“主内”的现象。

【少年叔叔当弟兄】  亲属关系间的民间谚语。其意思是,侄儿侄女与年纪相仿的家族中的叔叔们,关系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等级森严,也是可以像兄弟之间一样和谐相处的。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年龄的相仿,作叔叔的也不好意思在侄儿侄女面前板起一副面孔,装出一副大人的样子来。其实,这种类似于兄弟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对少年叔叔与侄儿,更容易相互接纳,相互认可。

【过继】  又叫过房。指没有儿子的家庭,收养同宗之子为自己的后嗣。在湘西土家族地区,当一对夫妇无儿子的时候,往往会向家族中儿子较多的家庭商求过继一幼儿为子,如果双方同意,只要经过族长的认可,举行过继仪式,向宗族宣布这一事实,过继子将从此成为继父母的孩子,其成长的一切费用都由继父母承担,而且在名义上不再是自己亲身父母的孩子。过继子长大成人,必须赡养继父母,继父母遗产归过继子所有。

【绝户】  通常是指那些无儿无女的家庭。但在湘西土家族地区,那些虽有女儿,却无儿子的家庭,也往往被称为绝户。绝户往往有自卑感,于是采用过继的办法以延续香火,从而不再是绝户。

【亲家】  男女结婚以后,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互称“亲家”。“亲家”称呼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的比较广泛。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后来,通行到了民间。在湘西土家族地区,这种称呼也一直沿用到今天。

【外家】  指已婚女子的娘家及其亲属,如外公外婆、舅舅姨妈、表兄弟姊妹等,都属于“外家”。站在外家的立场上看,娘家亲属也视已婚女子的一家为“外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外公外婆和舅舅姨妈等,称呼女儿或姐妹的子女时,一律称作“外外”,即外甥的意思。

【后背亲】  又称“后山”。指已婚女子娘家及其亲属们。湘西土家族地区流行这样一句谚语:“快刀不砍后山。”意思是无论已婚女子如何有出息,也不能伤害自己娘家及其亲属,因为二者之间同样有着一种血浓于水的血缘关系。旧时土家族已婚女子,非常重视自己的娘家亲属,并将这些娘家亲属视为自己生存发展的靠山。只要娘家兴旺发达,有钱有势,自己在男方家庭就不会被欺负,就可以扬眉吐气。

【娘亲舅大】  指对舅舅的尊敬态度。在土家族人心中,母亲是最亲的人,而舅舅则是对自己最具有监护、教导权利的人,因此,人们十分尊敬自己的舅舅,听舅舅的话,顺从舅舅的意见。

【舅权制】  人类社会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起始于原始时代的母系社会,是母权制的附属物或派生物,随着母权向父权的转变,舅权制亦趋衰弱。但是在湘西土家族地区,舅权制至今依然还存在。首先,舅父对外甥和外甥女的婚配拥有议决权,男孩女孩到结婚年龄,选择配偶必须征询舅舅的意见。在外甥、外甥女的婚嫁问题上的舅权,最突出地体现在姑舅表婚制下舅父对外甥、外甥女的嫁娶拥有直接的优先权,即外甥、外甥女择偶的首选对象应是舅父的儿女。“嫁娶尚舅家,无可匹者,方可别娶。”“否则争,甚则仇杀”。在土家族的许多地区,至今依然普遍存在着婚宴上舅父坐首席的“尊舅”习俗。这些舅父所享有的殊荣皆与母权制时代的舅权一脉相承。其次,舅父对外甥的父母(主要是母亲)的终老问题拥有干预甚或决定的权力。父母因年老疾病等失去经济自立能力,儿女得承担赡养义务,其费用及支付方式必须获得舅父的首肯。母亲故世,外甥必须戴孝去请作为“丧主”的舅父,必须容忍舅父以“丧主”身份闹丧,否则不能发丧。这种“闹丧”的习俗生动地体现了舅权的存在。而今“舅权制”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从支配人们生活的一种社会制度变为民间生活中人们自觉遵守的一种社会道德。

【甥舅关系】  指外甥与舅舅、姨妈等外亲的关系。一般来说,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甥舅关系是非常亲密的。也许是因为舅权制度的影响,舅舅对外甥和外甥女的婚姻具有议决权,而且对父母终老问题有着干预和决定权。但个别家庭的甥舅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亲密关系。在龙山县苗儿滩镇就流传着这样的民间谚语:“外甥不认舅,只要锤头扭。”意思是有时候甥舅关系也会闹僵。从这句民间谚语可以看出,现今土家族部分地区的甥舅关系也会有例外,这也可以视为是父系亲属制度对舅权制度的一种反抗。

【干亲家】  一种寄拜习俗。当某人认为自己孩子命途多艰,难以养活,或者因为自己与某异姓人关系特别要好,便将自己的孩子拜寄在某人名下,作某人的干儿子或干女儿,于是两家人便成为“干亲家”。土家族人一般不轻意答应做别人的干爹,因为他们认为做了别人的干爹,也就等于将自己命中一半的衣禄分给了“干儿子”或“干女儿”,对自己不利。一旦结为干亲家,孩子每年都得给干爹拜年送礼,作干爹的自然也会打发物质或金钱作为回赠。从此,两家联系更为紧密,相互帮助。

【姑娘田】  未嫁姑娘私田。当女儿长大后,较富裕人家的父母会分一部分田土给未出嫁的女儿,任其耕种,田地里的收获也尽归女儿所有,作为她自己出嫁时的嫁妆或私房钱保存,以示父母对女儿的重视,这类田土因此被称为“姑娘田”。拥有姑娘田的同村女子们常常一起互帮互助,共同耕种,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