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工匠习俗
【字体: 】   【时间:2020/10/8】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工匠习俗

【鲁班祖师】  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鲁国都城人(今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前444。鲁班是我国古代一位出色的发明家,2000多年以来,他的名字以及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鲁班一生注重实践,善于动脑,在建筑、机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他能建造“宫室台榭”,曾制作出攻城用的“云梯”、舟战用的“勾强”,创制了“机关备制”的木马车,发明了曲尺、墨斗、刨子、凿子等木制工具,还发明了磨、碾、锁等。由于成就突出,也一直被建筑工匠尊为“祖师”。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象征。土家人传说老司城祖司殿是鲁班下凡一夜之间所造,经千年而不朽。老司城灵溪河上的板板桥也是鲁班所架,水涨桥高,水枯桥落,非常神奇。土家人尊鲁班为工匠的祖师爷,在匠作活动中要祭祀鲁班。

【药王神】  在我国民间信仰中,对药王的信仰甚为普遍。战国时名医扁鹊,即被奉为药王神,被人们建庙祭祀。“药王”一名,最早见于东晋时佛经译本中的药王菩萨。药王菩萨慈悲为怀,救人危难,故民间常把同样能救人危难的医生比喻成药王。药王被民间奉作医神,最迟出现在宋代。南宋时药王的原型有韦善俊(唐代卖药神仙)和韦慈藏(唐代御医)。明清各地的药王庙众多,庙中的药王也非指同一神。古代药王原型虽各有不同,但在民间,药王成为人们祈求安康、祛病禳灾的精神寄托,同时也反映了民间对历代名医的纪念和尊崇。湘西土家族地区,流传着药王是神农的传说,他尝百草,治百病,曾游湘西传技。土家人祭祀的药王为唐代名医孙思邈,他一生以济世救人为己任,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他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要求医生对技术要精,对病人要诚。土家医生不但技艺要高超,而且医德要高尚,能随叫随到,治疗毒蛇咬伤时甚至用嘴吮毒,不顾个人安危,正是受了药王神的影响。

【鲁班尺】  又称角尺。木工使用的曲尺,传说是鲁班发明的。主要用来校验刨削后的板、枋材以及结构之间是否垂直和边棱成直角的木工工具。1鲁班尺等于0.8市尺。鲁班尺产生不久即融合了丁兰尺,后又融入寸、厘米等单位,是度量、矫正的重要工具。由于其特殊的功能,在风水文化、建筑文化中应用最为广泛。土家木匠使用的鲁班尺,形如“丁”字,横笔厚而短,竖笔薄而长。在建造房屋和制作家具时,从整体到每一部位的高低、宽窄、长短,都要用此尺量一下,求得与吉利有关的刻度吻合,避开与灾凶有关的刻度,以适应祈求平安吉祥的心理。从所标文词的内容看,显然与旧时的星相学有关联。

【鲁班书】  又称为鲁班经。据传为圣人鲁班所著。全书为三卷,内容浩繁,是中国古代一本优秀著作,被誉为工匠艺人的百科全书。据说学习《鲁班书》必须要“缺一门”,否则,不是无后,就是残废,或者亲人遭殃。《鲁班书》与鲁班技艺在湘西广为流传,“土家人修新屋半夜敬鲁班的传说”,说湘西土家人建房技艺是从遥远的天国鲁班那里学来的。

【拜师学艺】  工匠拜师的习俗。当一个年轻人想拜某位工匠为师,并且得到这位师傅同意后,要举行拜师仪式。拜师仪式时间、地点由师傅决定。时间要么选定在师傅的生日,要么是喜庆吉利的日子,地点一般在饭庄,也有在家里的。如果是在饭庄,仪式一般在上午八九点钟开始,中午一两点钟结束。如果是在家里,一般在晚上举行。拜师仪式中,一般程序如下:听家门大义,读拜师帖,听师训示,焚香叩首等。徒弟向师傅递交拜师帖后,还要完成以下这些项目:向所属行业的祖师行礼;徒弟向师傅行礼;家长代表宣读拜师帖;师徒双方互表拜师心意;徒弟斟茶拜师;师傅宣读收徒贴;师傅给徒弟一件信物。

【选徒】  工匠挑选徒弟的习俗。旧时,土家人认为,有一门手艺就等于有了吃饭的饭碗,如果手艺精湛,还会受到人们的尊重。故而年青人在读不起书的时候,都会拜师学艺。但对于师傅而言,多带一个徒弟,就等于多一个人与自己抢饭碗,所以师傅在挑选徒弟的时候都比较谨慎。基本标准是人品正直、朴实可靠,头脑灵活、善于思考,多选亲戚朋友的子弟。

【出师仪式】  工匠出师的习俗。土家人学艺,学徒期一般为三年。期满、艺熟,则举行出师仪式。出师仪式上,第一步敬祭各行业的祖师爷;第二步由徒弟给师傅献茶;第三步师傅给徒弟作交代,交代为人、为艺的准则;第四步徒弟叩谢;第五步师傅给徒弟赠送一整套工具。从此徒弟就可以离开师傅单独从艺了。

【行规】  从艺人员的规范。行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支柱。旧时,湘西土家族地区的行业师傅在传授徒弟技艺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对徒弟的行规教育,行规从而成为一种社会习俗广泛地传承下来。

【师徒如父子】  指师徒之间的关系就像父子关系一样亲密。土家人认为,父母生养了我们,师傅给我们传授手艺,使我们能够在世间立足,有了养家糊口的本事,两者恩情同样重如山。师傅对徒弟在生活上要严慈,在技艺上要倾囊相授;徒弟对师傅要敬重如父母,年节、师傅生日,要拜节看望,师傅终老,徒弟要戴孝送终,正如民谚所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偷学绝艺】  旧时湘西土家族地区工匠习俗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以前的师傅们尽管深受徒弟的尊重,但一般都不会将自己手艺中最绝密的技术传授给徒弟,因为师傅生怕徒弟学会绝艺后不听自己管教,今后还会与自己争夺“饭碗”。所以,做徒弟的不仅平时要小心伺候师傅,更要密切注视师傅的绝艺。尤其是当师傅施展绝艺的时候,往往会让徒弟离开,自己偷偷地做。这时,徒弟就要多一个心眼,一定要偷偷地学。纵然是学会了师傅手中的绝活,也不要大肆张扬,同样要低调,以免师傅疑心。等到自己单独可以行艺江湖后,再施展自己所学的绝艺。

【尊重匠人】  匠人靠手艺吃饭,土家人对工匠艺人十分尊重,匠人进家,主人要热情款待,管吃管住,让匠人吃好住好。在工钱报酬方面,有行业规定及民间约定,双方互不吃亏,匠人不会多要,顾主也不会吝啬,该多少就多少,往往在完工后,就一手付清,从不拖欠。纵然是一些匠人的功夫在某些细节上尚不到家,顾主一般也会采取宽容的态度。土家人不得罪匠人,因为担心匠人“做手脚”;匠人也不会得罪顾主,因为顾主的口碑就是他的饭碗。

【师门规矩】  土家族工匠群体从古至今有“师不谈师,艺不谈艺”的规矩。所谓师即匠人,所谓艺即手艺,亦即韩愈所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谈即批评之意,所有手艺人不管是内行之间,还是跨行之间,都不会评说对方的手艺差。这也是手艺人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

【肉口传艺】  湘西土家族工匠学手艺的同时,师傅还要传给弟子很多神奇法术,可称邪法,亦称辰州符。其中有些法术可以害人,比如阴火、阴箭、阴弹子,故称其为邪法。当然大多数法术有其积极的实用功能,比如石匠的九牛造,药匠的止血止痛水。只有继承了师傅的法术,才算真正入了行,所以学艺的人最后要学的一项就是法术。真正得法的方式就是肉口传教,有的师傅吐一口痰或口水叫弟子吃下,即可得法。当然稍好的一种方式是师傅嚼一块肉,然后吐出来让弟子吃下。据说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得到真法。

【瞒一手】  湘西艺匠师傅教徒弟,有一规矩,就是瞒一手,因为同是手艺人,师傅怕徒弟超过自己,所以往往在传艺或传法的时候,会瞒一手最过硬的艺或法不传。有的终生不传,有的要在师傅临终时传给徒弟,如果当时徒弟无法回到师傅身边,就会造成本领的失传。瞒一手是造成湘西艺匠本领逐渐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准吃不准攒】  这一规矩是专对江洋大盗而言的。意即江洋大盗吃喝玩乐,什么都行,但不能积攒钱财,顶多只能带一把雨伞行走江湖。过去的江洋大盗亦有很多独特法术,比如“入门见”,操其术者,入室盗窃能清楚地知道财放在什么地方。江洋大盗学法时,师傅在地上覆4个碗,弟子脚跪在两碗底上,手按在两碗底上,屁股后面放一竹扫把。师傅站在弟子头前,突然发问:“你后面有人没?”弟子往后一看,须回答:“没有人!”即得盗法。若回答:“有人!”就学不到法。江洋大盗学法仪式意即今世吃这碗快活饭,来世变牛回报。因为做的是亏心伤德的事,亦无后。

【喝酒前点三下】  湘西地区艺人喝酒前,要用筷子在酒里点三下,具体做法是每点一下后,把沾在筷子上的酒往地上一洒,一点一洒共做三次。意思是敬天敬地敬师傅。湘西土家族地区每家堂屋里都要安神龛,供的是“天地君亲师”位,为什么匠人只点三下呢?因为“君亲”包含在“天”之中,所以匠人在喝酒之前只点三次。

【打狗谢灶,各是各教】  湘西地区匠人绝大多数都忌五爪,最忌狗肉,凡吃狗肉之后,就会法不灵艺不行。但是药匠中有一支操“五猖水”者,专吃狗肉。初次学法做法事,专门要打一只狗敬祖师,学成之后封刀接骨最过硬:正在生长的玉米杆用刀砍断后可以接上照旧生长,公鸡的脖子破断后,接上可以照样鸣叫。学“五猖水”虽然能获得神奇的骨科医术,但亦无后。

【药匠看彩头】  药匠出门行医,如果遇到有人抬锄头、铲子,或抬重东西,听到哭声,看到有人搬花圈,则认为病人难治或病重,就不会轻易出手治病。

【断桥】  道士怕“生”,是指道士在超度亡人时,怕事主家出现生小孩的情况;老司怕“死”,是指老司在解禳祈福时怕事主家出现死人的情况。此二者均属断桥,断桥后的道士和老司就无人延请了,必须重新盖卦度词。

【工匠隔四眼】  石匠或木匠等在事主家做工,若事主家有孕妇,则要特别小心。孕妇的双眼加上胎儿的双眼共有四只眼。匠人一要防止四眼对自己手艺的不良影响,二要防止大的响动造成孕妇流产。通常的做法就是隔四眼。动工之前,先在地上画“田”字符,再捶三锤,还要念口诀:“天甲地甲,年甲月甲,日甲时甲,胎神六甲,不准在我身前身后乱,退让五里,五五二十五里,等工夫圆满。吾奉太上老君,句句如令。功各圆满,各归原位。”通过这样隔四眼后,匠人和孕妇就会平安无事。

【木匠】  以木材为原料,以打制家具、建造房屋为职业的手工艺人。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木匠分两种,一种称大料木匠,主业是修建房屋;一种称小料木匠,主业是制作家具。主要工具有斧、锯、刨、凿、墨斗等。代表作有转角楼、雕花牙床。

【解板匠】  把原木通过解锯而加工成木板的工匠。湘西土家族地区这一类的工匠往往是临时性的,技艺要求不高,是一种体力活。将原木锯成长短适度,划好墨线,置于木马上,两人各站圆木两侧,各执锯子一端,一拉一送,相互配合,从原木一端锯向另一端,便解成一块木板。解板关键一是两人要协同配合,才能快速省力;二是锯要沿墨线走。

【石匠】  以石材为原料,以打制石器为职业的手工艺人。湘西土家族地区的石匠分两种,一种称粗石匠,在山上开采原石,切成石料;一种称细石匠,在山下打凿石器。主要工具有锤、凿、墨斗等。代表作有磉墩岩、牌坊、墓碑等。

【雕刻匠】  专事雕刻的手工艺人。湘西雕刻有木雕、石雕、砖雕、金属雕、竹雕、根雕、骨雕、玉雕、微雕等。

【泥水匠】  砌墙的工匠。用泥浆将砖块、石头垒砌为墙。主要工具有石锤、灰刀、灰铲、灰桶、麻线、卷尺等。旧时,好的灰浆为糯米拌桐油、石灰、草纸,一般灰浆为石灰拌草纸,差的灰浆为黄泥巴拌短节稻草。砌墙时要求横要水平,纵要垂直,上下相错,横直相咬。

【瓦匠】  又称泥瓦匠。烧制砖瓦的工匠。做砖瓦时,需经过取土、炼泥、做泥墙、做坯、晾干、装窑、高温锻烧、下水冷却、出窑等工序。湘西瓦匠也就是制陶艺人,还烧制陶罐、碗碟等。在湘西,盖瓦捡瓦的工匠也被称为瓦匠。

【铁匠】  指锻造铁器的工匠。湘西土家族地区的铁匠主要是锻造铁制兵器、农具和生活用具。保靖四方城、古丈白鹤湾出土有战国铁质兵器、农具,说明湘西铁器锻造有悠久的历史。古代,州境有多处铁矿石开采冶炼场,能基本满足本地铁器所需。铁匠主要生产工具有风箱、炉、锤、砧子、钳子等。打铁需两人协作,一人为徒弟,负责拉风箱、挥大锤;一人为师傅,负责钳铁器、抡小锤。今湘西仍有铁匠铺,主要打造柴刀、菜刀。

【铣匠】  浇铸犁铧等的工匠。铣匠使用的是生铁(又名生水)。置一土炉,底部放一个盛“生水”的有把土盆,把木炭和生铁放在土炉内,点燃木炭,通过风箱加大火苗,把生铁烧溶,使生水掉入有把土盆内。提起盛满生水的土盆,灌铸进砂质模具内,便可生产出犁头及铁锅、鼎罐、碓嘴等生产生活用具。旧时,泸溪郑姓铁匠和孙姓铣匠打制的产品质量上乘,民间有“孙铣犁口郑打铁”之说。

【首饰匠】  专门将金属制成首饰的手工艺人。主要是指金银首饰的制作。湘西土家族人十分喜欢银佩饰,富有的土司王特别喜爱金饰,以永顺老司城土司墓出土的金器最为精致。这些金银首饰多为本地首饰匠打制,工具有炉、模具、小锤、剪刀等。

【补锅匠】  以修补锅碗瓢盆为职业的手艺人。旧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农家一口锅就是半个家当,买口新锅不是件轻松的事。因此,锅子出了洞孔就要让补锅匠修补好。锅子用久了,锅底会出现一些细小的孔,称沙眼,会漏水,需要修补。补锅前,先用小光锉在漏的地方打磨出一个小洞,这叫做“花亮子”;再拉风箱生火,用小坩锅熔化铁水,然后一手托厚布片,布上放少许谷糠,在布片上倒少许铁水,捂在锅下边小洞处,另一手执布片在锅上面按压,形成一个铜钱大小的补丁,刮平锅面补丁即成。若是大缸裂缝,则可用“锔”的方式修补。补锅匠走村窜寨作业,吹角号,号声如“补锅——补锅——”。

【铜匠】  用铜为材料制造各种器件和修理各种铜器的人。铜匠并不炼铜,只是以铜为原材料,用锤子之类工具敲打出诸如铜壶、铜锅、铜瓢、铜铲、铜锣、铜茶盘、铜锁之类的器皿,与冶炼浇注之类的工艺无关。湘西土家地区铜匠按营业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作坊店铺的铜匠,通常是挑一副挑子走街串乡,寻找工夫做的游方铜匠,以修补铜器为主,或打制小铜器;一类是有店铺或作坊的铜匠,打制大件和批量铜件。

【机匠】  专事织麻、纺线、浆纱和上机织布的工艺人。通常织麻纺线后,多请机匠上门先进行上土机前的加工,如进行挂线、扯线、浆纱、上滚等,然后装上土机织布。织成的麻布称“麻凉”,供热天制衣或蚊帐用;织成的粗棉布称“家织布”。家机纺线质地较粗,扣面窄幅,一般在23尺之间,布料厚实。旧时人们或用粮油折价作为机匠报酬,或付铜元银元感谢师傅。

【裁缝】  裁剪、缝制衣服的手工艺人。旧时缝制服装,大多是个体独自将量体、裁剪、缝纫、熨烫、试样等各项工序一人完成,俗称“一手落”。大多数裁缝都是受人之请,上门做活,一般不计件数,只按时日计算工钱。师傅进门后,顾主撤下门板,架上长凳,就成了案板(工作台)。裁缝工具比较简单:剪刀、尺片、画粉、抵针、缝衣针、各色线、烫斗等,一个小布袋就能装下。

【弹匠】  也称弹花匠。弹制棉花,制作棉被的民间工匠。弹匠使用的工具有弹棉花的弓、木槌、压盘等。做工时,用木槌敲击弓上的弦,来沾取棉花,将棉花弹松后,拼成方形,用压盘压紧,两面放上棉花网线,一床棉絮便制成了。

【鞋匠】  制作新鞋和修理旧鞋的工匠艺人。旧时,湘西土家族地区人们穿的布鞋大多是家庭妇女亲手制作,只有那些家庭比较富裕的人家需要穿皮鞋时,才请鞋匠上门制作皮鞋。修理旧鞋的鞋匠,多在街头摆摊设点,钉钉补补,鞋前头包一块补丁,叫“打包头”;鞋底下垫一层胶片,叫“钉掌儿”。

【皮匠】  也称“鲍人”。用皮革制作物件或者修理皮货的手工艺人。明清时期,皮匠主要分四种:①熟皮匠。专门熟制各种皮革,如骑马之皮鞍、皮桌面、皮护书等革;②细皮匠。专门熟制各种细毛皮袄,是皮匠中很大的行当;③斜皮匠。专制细薄之革,如鞋的皮脸、鞋帮上挖口、披件上的包边、镶沿等,所用之皮均为斜皮;④缝皮匠。专将熟好的皮缝缀成衣,缝皮匠所接的大多是整个原兽形的皮,连缀成华贵的裘服,需要很高的技艺。

【染匠】  染布手工艺人。旧时,织布多为乳白色,做衣前需染色,土家人喜染青、蓝、红、绿等色。染匠多在自家开染坊,也有在乡场上开染坊者。染料为自制土靛。每染一匹布,需入染、漂洗、晾干,反复三四次,然后用圆木柱卷好,以脚踩巨石滚压,使布的正反分明,平光悦目。

【漆匠】  用油漆装饰器物的手工业者。湘西土家族地区的漆匠所使用的漆为生漆,即漆树的树脂,这种漆耐腐蚀,耐磨,生光。民间制作家具,丧葬中使用的棺材等都需要上漆。

【油匠】  即榨油匠。将油料作物制成油料的手工艺人。油匠作坊称为榨油坊。榨油时,先在偏锅里炒子,要恰到好处,炒生了出油率低,炒煳不但出油率低,而且油带煳味;然后碾成粉末,箍铁圈用稻草包成油饼,最后上榨榨油。今传统人工榨油已基本消失,农村多用电机实行半机械化榨油。

【篾匠】  以编制竹器为职业的手工艺人。湘西盛产竹类,编织竹器常用竹子水竹、南竹。土家人生产、生活离不开竹器,种类繁多。篾匠的主要工具有锯子、篾刀、匀刀、刮刀、剪刀、板尺。编织前,根据需要将竹锯短,用篾刀剖竹,将青篾、黄篾分层,过匀刀使篾宽一致,过刮刀去掉竹节巴并使竹面光滑,方可编织。篾匠中最高水准是打睡席,时旧,凡结婚都得有一床睡席。蔑匠尊鲁班的妹妹为祖师爷,因祖师为女性,故篾匠做工时忌打赤膊、忌说丑话。

【桶匠】  也称箍桶匠。以制作或修理木桶为职业的手工艺人。桶匠属木匠中的一个分支。桶匠多需走街串巷揽生意。与其他手艺人的担子相比,桶匠担子有着明显的特点,就是担子的一头有一个椭圆形的木桶,桶盖一半固定一半可开关,作用一是放置工具,二是干活时当凳子使用。工具除了刨子、锯子以外,还有麻丝和油腻子,这是用来防漏的。制作油腻子是箍桶匠的一项技术活,它用桐油和石灰膏按一定比例揉拌而成,既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箍桶从下料到完成,共有40多道工序。

【扎花匠】  也称纸扎匠人。以扎制灯具、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人物、纸马、戏文、舞具、风筝、灯彩等为职业的手工艺人。纸扎时以竹、木为骨架,以线团缚紧,以糊彩纸为装饰。明清时期,湘西土家地区开始盛行纸扎工艺,著名的纸扎有泸溪鳌山灯、乾州扎春,工艺精湛,造型精美。

【伞匠】  制作油纸伞的工匠。油纸伞是一种用涂上熟桐油的棉纸做伞面的雨伞。在土家族婚俗中,伞代表团圆,是必不可少的器具,媒人提亲时要带伞,新娘坐轿时要抱伞。土家人做伞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油纸伞制作过程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形容做伞工序之多。主要步骤有:号竹,即选竹;做骨架:削伞骨,进行水浸、晾晒等处理,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上伞面:把裁好的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绘花:于伞面绘上图案,晒干;上油:最后在伞面刷上熟桐油,待完全干后就可以使用了。

【劁猪匠】  以阉割家畜为职业的手工艺人。在湘西土家地区,主要是劁小猪。劁猪匠的工具简单,一把小尖刀、一个小钩子。劁猪时,将小猪放倒,肚朝内,匠人一脚踏猪脖子,一脚踏猪后脚,在猪腿部割一小口,钩出睾丸或卵巢用尖刀割去,在小盆中取一点水洒于伤口,不缝针,不用抗生素,不会感染,不到一分钟即成,小猪仍活蹦乱跳。小猪阉割后,性情温顺,容易长膘,肉质良好。劁猪匠走村窜寨上门作业,吹角号,号声呜呜一响,村民就知道有劁猪匠进寨了。

【打虎匠】  对猎杀老虎勇士者的尊称。旧时湘西虎豹多,人畜常受其害,故而有了以打虎为职业的勇士。打虎匠使用的工具只有一柄钢叉和一把钢刀。他们熟悉老虎生活习性,深知老虎要害。猛虎攻击人时,一般是“扑”,即高高跃起,从空中猛扑,此时正是击杀老虎的最佳时机。老虎扑来的时候,打虎匠下蹲,双手紧握钢叉,钢叉与地面垂直,当老虎落下时,正好撞在钢叉上,打虎匠用钢刀迅速刺入老虎的脖子或心脏部位,一刀毙命。

【剃头匠】  即理发师。剃头匠不开门设店,而是逢赶集时在街头巷尾摆摊临时设点,一刀,一椅,一水桶;一推,一刮,一清洗。场所随意,工具简陋,技巧熟练,快捷方便。

【酿酒匠】  湘西土家族地区专门酿制米酒或苞谷酒的手工艺人。其酿酒方法一般经过淘米、蒸煮、拌曲、糖化、发酵、兑糟、再发酵、入锅蒸馏,醇香醉人的烧酒便酿制完成了。旧时湘西土家族地区的酒都是民间家庭酿酒,清末、民国时期出现家庭作坊,才有了专门的酿酒工厂。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