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千年厄巴舞
【字体: 】   【时间:2020/10/12】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千年厄巴舞
                                 李琳筠
   厄巴舞又称“猴子舞”,流传在湘西州古丈县断龙山乡和红石林镇土家族地区,以妇女表演为主,是一种古老的民间娱乐性舞蹈。盛传厄巴舞源于五代后期,最初目的在于通过祈禳祭典活动,反抗彭氏土司。
  溪州最早有名有姓的头人为吴著冲,以及惹巴冲椿巴冲等八个头人。吴著冲早期在今天古丈县罗依溪镇、红石林镇、断龙山乡一带酉水南岸建基立业,被彭氏打败在酉水北岸依险固守,不支彭氏军队和前来增援的楚军进攻,渐退猛洞,再败遁入洛塔大吾山。终灭。吴著冲死后显圣,迫使彭氏让步建鬼堂祭祀,允许彭姓以外土家人跳一年一度给吴著冲生前爱看的贺颂舞蹈。年复一年,彭氏对溪州中下层和姓彭以外土家人无情地压迫和剥削,人们无尽地怀念能和彭氏抗争的吴著冲头人。
  穿越时空,土家女人们在鬼堂祭祀中尽情地展示自已的丰姿,希翼族神赐予她们能生孕出推翻彭氏残暴统治的强者。彭氏统治阶层发觉后,强行规定祭仪章程,修改注入为彭氏统治集团服务的歌舞,并把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的神像放在供桌上,人们渐渐完成由最初祭仪吴著冲到玩摆手娱神取悦。由于断龙山十年九旱、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生活困苦,历代彭氏土司统治阶层捞不到多少油水,便不太关注那里,致使大量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这块土地上得以保存。在断龙山腹地,人们对于土司的仇恨以舞蹈形式存在,一直没有磨灭。佐证的是断龙山乡和红石林镇各地摆手堂,供奉的不是彭公爵主诸人。
  历代民间口传文学中,很难找到正面歌颂彭氏统治者们的故事。据《湘西文化大词典》306页载社巴节:“土家族古老的宗教祭祖节日,时间因各地祖先的不同而异,形式上以湘西古丈县田家洞的社巴节最为独特。”除了摆手舞和茅古斯外,彭氏统治忽视了的厄巴舞,顽强地流传在报吾列村、喜其哈村、田家洞村、溪龙车村及红石林镇花蓝村、马达坪村等土家族聚居地,现今还保存两种版本,均以女性为主,动作特点贯穿活泼和猴趣。众所周知,土家族旧时很讲究女德,专以女性表演,少衣赤足,具有挑逗媚态的厄巴舞显然与之相悖,能流传下来,有其特殊意义所在。厄巴舞是五代后期以来,断龙山土家人反对彭氏强权的一个武器,对于团结当地土家人反对彭氏残暴统治有很大的疑聚力。
  厄巴舞不是通过历代祭师(土老司)传授,而是村、族长辈口传心授给下一代。据老年人介绍:老人传言旧时跳厄巴舞衣服穿得很少,动作极富挑逗男性,但姓彭的土家族女性重不参与演出。如果有彭氏统治者在场就跳摆手舞,没有彭氏统治者在场才跳厄巴舞。
  改土归流后,溪州彭氏土司统治退出历史舞台, 厄巴舞的内在意义发生了转型,人们开始侧重舞蹈中的猴趣和女性美。当时,土家人生产工具落后,很难捕捉到山崖上的猴子,认为山猴上山下溪,自由灵活,吃了猴肉让人变得聪明,女人生孕的后代一定优秀。经过展演唯求神祗保佑族人兴旺发达,厄巴舞最初的本意已不太为人关注和所知。故此,厄巴舞经过历代土家族妇女们的演绎,又注入许多美好的内涵,形成一种展示女性美的古老民间舞蹈。
  厄巴舞古朴优美,舞蹈语汇丰富多彩,模拟野猴,动作大方,形象逼真。断龙山乡的厄巴舞基本内容为:
   头人祭天。一群姐妹随头人跨步而来,兴高采烈聚拢于祭天坪,大礼跪天。
   魔鹰展翅。模拟磨鹰,展翅遨游篮天,雄视四野,自由自在地飞翔,一往无前,形态逼真。
  动作特点:手脚同边向前跨进左脚,头上仰,先左手左脚跨步,双脚前弓后箭,身体侧向,前左手随头部上扬,后手(右手)向侧后伸直,臀部上翘。
  猴子摘桃。模拟猴儿动作。先左后右,半蹲,左脚跨步,身体前倾,双手前上方弯曲,呈准备攀摘动作,左脚跨,身体向右侧、右脚跨,身体向左侧,双脚跃起,双手上举作摘桃状,脚落地、蹲式、双手拟捧桃作吃状,收势。
  猴子戏蛙。模拟野猫戏蛙、勇猛、果敢、和机智灵活形象。基本动作为:两脚矮桩半蹲,身体前倾,双手着地,双脚向前跳跃,蹬离地面,双手作拨拉状,重复一次。后两节双手向内弯曲,齐胸,先左脚向前跨步,成半蹲式,双手随身向右侧转,收式,再右脚向前跨,半蹲,双手随身左侧作弯箍状,臀部翘起。展示土家女性先民机智勇敢、灵活矫健的形象。
  猴子捞月。动作特点:半蹲,上身前倾,先跨左脚,两手侧平展,手脚同边同向,收势半蹲,头后上仰,手上弯曲至颈后,呈仰望状,各式均呈半蹲矮桩,左右互换,收势。展示妇女柔美细腻的情趣和优雅纯洁的情思,表述对美的追求和无限神往。
  母鸡下蛋。模拟母鸡护窝生蛋,开跨半蹲,双手后伸半展开成翅膀状,身体前倾,左脚跳起落地,左腿半蹲站立,右脚抬起弯曲,即半蹲式单脚弯曲站立,收势。换边换脚、两脚两手同前势,翘臀,模拟母鸡形态,喻妇女对族人呵护有加,象母鸡护窝般的无微不至的母性情愫。
  马达坪的厄巴舞有:猴子探水中月,猴下水游泳,扭臀献媚,猴子捞月,猴爬坎,拜菩萨,猴捞鱼,群猴跳圈,八个部分。表演形式、过程和动作基本上与断龙山乡的相吻,多了拜菩萨和群猴跳圈两个动作。每个表演动作的名称联系到猴,故事情节性联贯:月明夜静之夜,一群野猴下山,看到水中之月猜疑不定,但不及细想下水游泳玩个疼快,岸上水中玩着在异性前示爱,玩累了再想起水中之月,潜水捞之,不得,爬岩上坎探望,跳来跳去如人拜菩萨样,再下水捞复得鱼,便弃月捞鱼,收获颇丰高兴跳圈祝贺返回。
  两种版本的舞中六个动作完全一样,均模拟群猴天真、活泼好动、无忧虑的群体欢娱生活,舞蹈中频繁出现的展肢、翅臀、仰头扬手、挺胸跨步、跳跃等形象的舞蹈语汇,独特古朴的舞蹈元素,展示出土家族女人的魅力和聪慧、勤劳、朴直、大方和对美的追求,热爱生活,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土家族妇女维护氏族生存,反对彭氏强权坚韧不拨的奋斗精神,和勤劳勇敢的奉献精神。
  厄巴舞,顾名释意。厄,猴子;巴,音bà,土家族语作“跳”理解,又可当“看玩”、“看见”。全意可作展示,即“看猴子跳的”舞,跳猴(舞)让人(神)看。将女性自身的美,即形体美,心灵美,虔诚地献舞展示,取悦族神。同时,吸引异性a的舞蹈理念也尽在其中。可以说厄巴舞是展示女性美的独特舞蹈,其生命力之顽强,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受到人们的喜爱,不言而喻,意义深远。
  厄巴舞的发掘和面世,得益于“非遗”普查。2010年5月,古丈县民保中心反复论证后,申报成为湘西州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厄巴舞是继土家族哭嫁歌之后,又一个反映土家族女性世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使反映土家族伟大女性美德得到发掘重视和展演,丰富了民族舞蹈艺术宝库,为研究土家族先民,尤其是土家族妇女的不屈辱的发展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鲜活样式和载体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