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古斯舞
土家族地区流传的一种极为古老的舞蹈艺术形式,主要流传于酉水流域的龙山、永顺、保靖、古丈等县域的土家族聚居区。“毛古斯”是土家语称谓的汉语音译,土家语对毛古斯的称谓也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如龙山县贾市乡一带称为“装拔帕”或“拔步卡”,龙山县靛房镇一带称“故事拔帕”,永顺大坝乡一带称“拔帕格茨”,古丈断龙山、红石林一带称“恶撮尼嘎”。这些称谓中的“拔帕”是汉语中包括女性(老婆婆)在内的“祖先”或“祖辈”的意思。因此,毛古斯意指通过装扮毛人祖先狩猎或生产、生活的情景祭祀祖先。毛古斯舞通常在土家族传统节日“舍把日”跳摆手舞活动中穿插进行。表演者身着茅草、稻草或粽叶扎制的衣裙,头戴草“帽”(帽上扎有三五根不等的辫子,帽的下檐遮住表演者的面孔,以免被人认出),手持粗鲁棍(也称齐眉棍——长约80厘米的木棍),在竹筒鼓或锣鼓的敲击声中表演狩猎及各种农事生产、生活场景。表演中有人物,有简单的情节和场次(如食姐——打猎、里你——找地方、借日——做阳春等),有对白,有舞蹈。对白用土家语,怪腔怪调,吐字含混不清;动作古朴、粗犷,主要有打露水、撬天、扫进扫出等,以碎步进退、屈膝抖身、左右跳摆为基本动律,形象地模仿远古祖先的神态。因此,有学者认为毛古斯是中国舞蹈的最早源头,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