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摩崖
【字体: 】   【时间:2020/10/8】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摩崖

【土家族摩崖石刻】  经湘西自治州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人员查阅文献史料和实地调查,州境土家族地区摩崖石刻,有史料可查的始于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辰州知府张纶“抚谕洞蛮石刻”,惜实物不存。今存实物最早的为北宋嘉祐三年(1058“明溪新寨题名记”(与州境土家族密切相关,但不在州境)。元代既不存实物,亦无文字记载。今州境所存最早的摩崖为“明宣德老司城碧花潭摩崖”,明宣德三年(1428)永顺宣慰使彭仲题刻。永顺宣慰使彭世麒题刻最多,从弘治十二年(1499)至嘉靖四年(152527年间,共题刻游记11件,其中“钟灵山宣慰使收粟记摩崖”史料价值最高。共存明代摩崖19件,分布于永顺县和吉首市;存清代、民国摩崖各四五十件,各县市均有分布。

【张纶抚谕洞蛮石刻】  疑位于下溪州,即今永顺、古丈县地。北宋天禧年间(10171021)辰州知府张纶题刻:“谕苗酋祸福,构还所掠民,遣官与盟。”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金石下》载:“《宋史·循吏传》载:‘纶知辰州,溪峒蛮彭氏内寇,徙知渭州,蛮复入寇,仍为辰、澧、鼎等州巡检安抚使,谕苗酋祸福,构还所掠民,遣官与盟,刻石境上。’夫曰境上,虽未明言所在地,但此石刻事与彭氏相涉,似应在下溪州界内。”清乾隆《永顺府志·卷八上名宦》亦有类似记载。

【明溪新寨题名记摩崖】  又名“红字碑”。位于怀化市沅陵县明溪口镇浪潮村桥上组酉水东岸公路坎下。北宋嘉祐三年(1058),辰、澧、鼎州体量公事雷简夫撰文,辰州签判甄升书丹。记收复辰州官地事。铭记至和二年(1055)冬,辰军责怪蛮人怠慢,焚烧下溪州,抢走铜柱,禁开边市,蛮中岁饥,遂为边患。嘉祐二年至三年,雷简夫率军收复落鹤寨至石马崖等10年间蛮人所侵官地,进兵下溪州。溪州刺史彭仕羲以状伏罪,乞命请降,双方议和。并记随军官员姓名。铭文共419字,其中记事214字,题名辰州20人官职姓名,未列溪州官员。铭文直接刻于天然石壁之上,刻面290×260厘米,23行,每行15字至32字不等,每字大小约13厘米见方,楷书阴刻。因石面自然剥落,约四分之一的文字缺失。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建亭覆盖保护。

【明宣德碧花潭摩崖】  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施河碧花潭神仙打眼处,高出河床5米。明宣德三年(1428)永顺宣慰使彭仲题刻。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金石下》转引魏式曾《府志·续编》:“碧花潭石壁,刻‘碧花潭’三字,右勒‘宣德三年,与士夫同游’。”明宣德三年,时任永顺宣慰使为彭仲14181435年在任)“碧花潭”3字直接镌刻于自然石壁,刻面70厘米×25厘米,字径约20厘米,楷书阴刻,今清晰可辨;“宣德三年与士夫同游”9字今不见刻痕。在永顺县灵溪镇、吊井乡、颗砂乡的施河以及万坪镇的杉木河两岸,共发现明代土司摩崖1115件,除老司城下游龙洞锁口一处被水淹没外,其他均保存完整。

【自生桥摩崖】  位于永顺县吊井乡毛坪村自生桥组自生桥干洞口左侧石壁,明弘治十年(1497)永顺宣慰使彭世麒(字天祥,号思斋)题刻。铭文为“弘治十年重阳。石桥仙渡。宣慰使思斋立。”“石桥仙渡”4字居中横刻,字径25厘米;余字竖刻于两边,字径5厘米。刻于未经打磨的自然石壁上,刻面32厘米×122厘米,楷书阴刻。

【丝柳口摩崖】  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谢甫组施河丝柳口,高出河床50厘米。明弘治十二年(1499)永顺宣慰使彭世麒题刻。记千余人捕鱼醉酒游乐事。铭文为“弘治己未岁仲夏,余邀同世亲冉西坡游此,得鱼甚多。其日,游者从者千余,俱乐醉而归。思亝记”。“亝”为“斋”的古体字。思亝(斋),彭世麒号。石面经整修、凿平,稍加打磨,刻面62厘米×54厘米,5行,楷书阴刻。保存完整。

【明弘治碧花潭摩崖】  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施河碧花潭神仙打眼处,高出河床3.2米。明弘治十五年(1502)彭世麒题刻。游记。铭文为“弘治壬戌之秋,余与云□□□□□,结燕游记云。”明弘治十五年岁次壬戌,时任永顺宣慰使为彭世麒14921509年在任)。石面经整修、凿平,稍加打磨,刻面70厘米×16厘米,2行,楷书阴刻。铭文漫漶。

【长潭摩崖】  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谢甫组施河长潭,高出河床1.9米。明弘治末年彭世麒题刻。题记潭名事。铭文为“细话潭。思斋同诸亲友游此细话,改人名。”类似于前题“碧花潭”一样,彭世麒将此潭取名为“细话潭”。石面稍加修整,未经打磨,刻面85厘米×95厘米。“细话潭”3字横书,字径约27厘米;余字竖刻,2行。楷书阴刻。铭文漫患。

【燕子岩摩崖】  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谢甫组施河燕子岩,高出河床3.3米。明弘治末年彭世麒题刻。游记。铭文为“余思亝,暇时常率老母同眷属游乐,因醉趣以记之。”石面经修整、凿平,未打磨,刻面70厘米×40厘米,3行,楷书阴刻。保存完整。

【观猎台摩崖】  位于永顺县灵溪镇泽树村棒头坪组林场观猎台。明弘治末年至正德初年彭世麒题刻。狩猎游记。铭文为“观猎台。都宣慰使思亝,捕猎游此,记云。”观猎台,为大山腰上长出的一个小山包,高二三十米,登台可眺望数十里河山,乃狩猎游乐观景的极佳场所。石刻摩崖于自然石壁上,刻面82厘米×160厘米,宋书阴刻。保存完整。

【谢甫码头摩崖】  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谢甫组施河码头上游百米处,高出河床5.6米。明正德三年(1508)永顺宣慰使彭世麒题刻。游记。铭文为“正德三年,余与嫁酉司妹同游时水泛,故记。”石面经整修、凿平,稍加打磨,刻面63厘米×39厘米,3行,楷书阴刻。保存完整。

【明正德碧花潭摩崖】  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施河碧花潭神仙打眼处,高出河床3.3米。明正德初年彭世麒题刻。游记,题名碧花庄。铭文为“正德年来,与诸士夫乘舟游乐之勒,因名创‘碧花庄’。思亝书。”此刻河对面山庄即为碧花庄。石面经整修、凿平,稍加打磨,刻面52厘米×46厘米,4行,楷书阴刻。保存完整。

【爽岩峒摩崖群】  位于永顺县颗砂乡颗砂村2组青鱼潭爽岩洞。洞口石壁摩崖5件。题词,题诗。一件为明正德十六年(1521)彭世麒题刻:“爽岩峒。正德十六年冬月吉。思亝书。”二件为土司幕宾二川彭飞同游时所题诗一首:“古洞爽开处,藏春别有天。百壶酬胜赏,一笑了清缘。”三件为小崖胡静(原因同前)“偶从仙人游,邀我洞中宿。夜久月明孤,风吹岩下竹。”两诗状景媚主,恰到好处。四件为清道光十年(1830)督工匠带头目向未宁和诗二首。五件为道光十八年(1838)兰亭王超萃步原韵诗二首。均保存完整。

【宣慰使收粟记摩崖】  位于永顺县万坪镇岩洞村钟灵山西南山麓巴子河边。明嘉靖四年(1525)八月,钦升湖广都司都指挥使、仍致仕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前宣慰使彭世麒题刻。记收粟赈灾题名事。铭文记世麒“率众于此地,收粟壹万秤,以备赈济。”题名彭世麒、弟彭世麟、姻亲彭世梭、子明臣、明信、明时、明道,以及把总、总理、把目、舍人、舍目、管工、造字匠共35人官职姓氏。其中有土家语命名者如南未佘、洗剌送、加俾、白王俾、夌枯送等人名。刻于天然石壁之上,刻面160厘米×194厘米,刻文大致按3层排列,共43行,184字,楷书阴刻。保存基本完整。

【司马溪记名摩崖】  位于吉首市太平乡司马村4组司马河畔耀齐田边。明嘉靖二十年(1541)张宸题刻。摩崖为“嘉靖二十年九月初九日,石□高缘见凭,东川张宸笔。清平乐纪。□□□□□□□□□□□□一□□□,从此长城倒缺,□□□无尔之刚,□□无尔之强,英雄气,天地缘,山高水茫茫。□□人张,忝在山之东,□□□此石之上,以记其名也。”表达居住在某山之东的人张宸,以此石记忧国忧民之情,抒英雄豪杰之志。摩崖石为红砂岩,顶部与左边经人工打凿,形成一个两米见方的石宇,使摩崖面免于日晒雨淋。摩崖面经凿平修整打磨,整修面87厘米×180厘米,刻面82厘米×84厘米,10行,每行4字至14字不等,字径5厘米,楷书阴刻。崖石保存完整,但崖面多处裂缝、揭块剥落,文字漫漶。

【司马溪水井摩崖】  位于吉首市太平乡司马村凉水井后石壁上。明嘉靖二十年(1541)东川张宸等题刻。赞颂石泉水井。七言诗336句,第一首无题,□□书;第二首《石泉歌》,东川张宸书;第三首《吟与晓泉歌》,未署撰者名。赞前人开井,泉水叮咚,清凉甘甜,去热洗尘,流出深山,可作东海沧溟水。石壁为红砂岩,经凿平磨光,刻面52厘米×210厘米,楷书阴刻。保存完整,有数字漫漶不清。

【白竹山摩崖】  明嘉靖年间彭明道题诗。诗曰:“泰山之固,磐石之坚。子修高隐,明道成仙。月楼其号,万古千年。是何名矣,十三洞天。纯阳子题。”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金石下》:“白竹山石刻,在内塔卧保。”“此刻己采入《唐志》,谓末书‘纯阳子题’四字。诗中所称‘月楼’,乃宣慰彭世麒子明道字也。明道学道遇吕岩,为之题壁,后人刻之,其笔势飞舞,居然飘飘欲仙。”纯阳子彭明道,永顺宣慰使彭世麒第十二子,活动时间在明正德至嘉靖年间。今该摩崖不存。

【丝柳口摩崖】  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谢甫组施河丝柳口前,高出河床40厘米。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永顺宣慰使彭翼南题刻。记款待徐阶游山玩水事。铭文为“嘉靖乙丑季夏,予款内阁大学士徐门□锦衣,仝云川吕松泉、庠士□太□,携宗族人等偕游,□□□□。□□□。”嘉靖四十四年岁次乙丑,时任永顺宣慰使为彭翼南15541568年在任)。故此刻当为彭翼南题刻。摩崖“内阁大学士徐”,当指吏部尚书徐阶,后于明隆庆二年(1568)为彭翼南撰写墓志铭。石面经整修、凿平、打磨,刻面36厘米×30厘米,6行,楷书阴刻。石面长年遭河水冲刷,文字严重漫漶。

【松云潭摩崖】  位于永顺县颗砂乡颗砂村两河口青鱼潭。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永顺宣慰使彭元锦题刻。游记。铭记“松云潭”,自万历十五年(1587)至四十六年,数十次来此地游乐,三十四年还“同庆□□□□,并男宣慰□□,及福瑞诸姬□□”同游。摩崖于自然石壁之上,石材红砂岩,刻面约1.6×2米。9行,每行8字至11字不等,楷书阴刻。摩崖面保存完整,但文字漫漶。左下角还镌有“东江渔火”4个大字。

【太虚洞摩崖群】  位于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小溪桥社区太虚洞内,今存摩崖5件。一件明末清初张景贤题字“太虚洞天”,摩崖面55厘米×145厘米,楷书阴刻。二件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襄阳总镇张谷贞、乾州游击孙可宗题字“太虚纪胜”,摩崖面76厘米×215厘米,楷书阴刻。三件清嘉庆二年(1797)长沙太守陈三辰题诗“民苗耕田”,四言八句,赞三厅(乾州、凤凰、永绥)宁谧,百姓在春和日丽下快乐耕种,摩崖面98厘米×120厘米,隶书阴刻。四件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乾州同知孙时浣等3人题字“诚求显应”,摩崖面68厘米×186厘米,楷书阴刻。五件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孙时浣题跋“天降甘霖”,记是年秋久旱,农民没法播种秋荞,适逢都戎巡边,虔诚求雨,降下甘霖,民苗欣悦。当为“诚求显应”题刻之跋。摩崖面28厘米×48厘米,12行满行12字,楷书阴刻。洞内另有4处石面经打磨,但未镌刻文字。清代历次《乾州厅志》均记太虚洞有明代碑碣数通,今均不存;明代摩崖数件,今仅存“太虚洞天”一件疑似明代所刊;并记“太虚洞天”为分守湖北带管辰沅兵备道蔡复一所题,实属误传。

【母猪洞摩崖】  位于龙山县桂塘镇苦达岭村两河口组母猪洞口。两件。一件刻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记丘天极、向志乾出功德银事,刻面40厘米×48厘米。一件刻于清道光四年(1824),信士向国富题刻“为善最乐”诗一首,前为诗序,后为自由诗,26句,劝人勿食牛犬肉,多行善事,“牢字从牛,狱字从犬。不食牛犬,牢狱永免。”石壁红砂岩,经凿平,未打磨,刻面69厘米×64厘米,楷书阴刻。保存完整。

【剑潭石芝摩崖】  位于永顺县芙蓉镇剑潭南石壁。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永顺知府李拔题刻。“岭外灵根结,天然产石芝。九茎符凤脑,三秀荐仙肌。雨湿苔仍护,风高叶不垂。剑南留胜迹,玉露藉培滋。”今因酉水下游修建凤滩电站被水淹没。铭文收入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金石下》。

【田家洞捐资修池塘摩崖】  位于古丈县断龙山乡田家洞村铺上池塘石壁。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佚名书丹镌刻。记田启凤等14位田姓人为修池塘捐功德钱,共1.16万文。青石,石壁未经凿平打磨,刻面17厘米×43厘米,14行,每行6字,楷书阴刻。池塘位于摩崖下,约700平方米。池塘东头为原田家洞长官司驻地。今摩崖保存完整,仅两字漫漶不识;塘犹在,四面原砌条石及长官司故居不存。

【不二门摩崖群】  在永顺县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内,有观音岩寺庙,周近古木参天,去庙路旁崖壁如刀劈斧削,石质红中透亮,处处可作天然画卷。文人墨客、达官贵人钟情于此,模山范水,韵叶宫商,挥毫泼墨,钢凿铁錾,从清嘉庆至今,留下无数墨宝。可惜在20世纪60年代末众多真迹被凿掉。1979年,永顺县人民政府恢复部分摩崖,在不到1千米的距离内,今存摩崖54件,其中清代14件,民国8件,新中国建立后32件,是湘西自治州境摩崖最为密集的地方。另在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金石下》还收录有题词20件,今已不存。清代、民国摩崖内容分为两类,一为题词,内容多赞美佛光圣地,劝人为善,如嘉庆年间的“眼前南海”(今不存),道光十五年(1835)的“洞天福地”,民国28年(1939)的“自己为善,与人为善;人人为善,同登彼岸”。二为题诗,七律、五古,内容多赞美山水风光,土民风情,如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永顺知府福顺的《观音岩八景诗》七律8首,咸丰二年(1852)永顺知县陈秉钧的《土王庙》:“割据千年意若何,雄图偏踞仗岩阿。天环万岭开关塞,地束重滩助甲戈。五代兵残铜柱冷,百蛮风古洞民多。至今野庙年年赛,村巷犹传摆手歌。”将土家风俗“摆手”刻石存世。题词作诗中重要人物有辰永沅靖兵备道朱益浚,湖南督学使张金镛,探花景元,永顺知府福顺、周簳,永顺知县田星六等。今人题词作诗大多为临毛泽东的草书诗词,还有国家民委副主任洛布桑“人间天宫不二门”(汉、蒙合璧)、著名作家沈从文“石门天凿”。字体篆、隶、楷、行、草俱全,均为阴刻。2011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心印庵摩崖群】  位于永顺县松柏镇心印村心印山。旧有心印庵七十二间明屋,今不存。在其山脚、山腰、洞口、洞壁处,现存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至民国23年(1934)摩崖11件,其中清代3件,民国8件。形式有记事、题诗、题词、楹联。嘉庆二十五年“修路摩崖”,记心印庵庙宇雄宏,佛像庄严,众人集资修洞道、山路。民国8年(1919)《修玉皇阁碑序》,记心印庵“自明代建修祖师殿”,清代“复修观音殿,重造文昌阁”,民国“建修玉皇阁”。登心印山,需先从山南入洞,转至西北出洞后攀石螺旋而上。洞口顶部有道光七年(1827)镌刻“洞达禅关”,民国11年联“佛地石生大千世界,仙山洞达不二法门”。

【兰花山摩崖群】  位于永顺县高坪乡高坪村天坪组兰花山顶。相邻共3件。一件为清道光十七年(1837)佚名天灯叙,记兰花山佛宇有暗室一间,久有天灯一盏,众人积掖成裘,置香油钱,务使灯明不朽,为善靡尽。石面稍经修整,修整面359厘米×210厘米,刻面117厘米×160厘米,26行,楷书阴刻。一件为道光二十三年捐资人名录。一件为光绪四年(1878)永顺知府周簳巡边记,周带衙役由高梁坪巡边到此,共登山顶。刻面29厘米×23厘米,8行,楷书阴刻。

【字圃题诗摩崖】  位于永顺县对山乡难家水河岸石壁。清代丁连□题刻。七言律诗两首。诗人荡一叶扁舟,穿行于绿水青山间,与鱼儿相戏,与鸟儿互答,“领略江山风月味,浑忘人世古今忧”。寄情于景,浑然自乐。因山体滑坡,石刻被淹埋于泥沙之中。镌刻者何许人氏不详,具体年代不详。

【太平山摩崖群】  位于龙山县桶车乡太平山村太平山。清代摩崖,有楷书阴刻“太平山”“八功德水”等字。

【屋壁洞摩崖群】  位于龙山县湾塘乡切壁村西南,清代。共两处,一处行书阴刻“荷塘垂钓”,一处行书阴刻“庙似乘龙在此”和“领此回禄”,并刻有鸟兽、人物等纹饰。

【力比天成摩崖】  位于永顺县万坪镇龙寨村上寨组猪儿庙后山。清光绪九年(1883)田继早题刻。铭文“力比天成”及落款。刻面约1.8×4.8米,每字高约1.3米,宽约1米,楷书阴刻。

【天开文运摩崖】  位于保靖县城中码头酉水北岸悬崖上。题刻“天开文运。光绪十七年孟夏月刊。”即1891年古历4月刊刻。冀望保靖文运开来,多出人才而镌。石面经凿平打磨,刻面360厘米×900厘米。“天开文运”4字颜体阴刻,字高240厘米,宽180厘米,画宽30厘米,刻深10厘米,平底;“光绪十七年孟夏月刊”9字楷体阴刻,每字长阔40厘米。保存完好。关于石刻的题字书丹、由谁组织摩崖,有多种说法,尚无定论。州境单件、单字最大石刻。

【天桥山诗题摩崖】  位于泸溪县武溪镇天桥山晒日台。□□翰题刻。五律一首,12句;七律一首,8句。描绘重阳菊花盛开,诗人沿着曲径小道,过危桥(天桥),登上天桥山,来到净土佛地道观,临风把酒,情寄前贤。刻于自然石壁之上,刻面26厘米×65厘米,五律一首楷书阴刻,七律一首行书阴刻。整体保存完整,但左下角缺失,疑刻有时间与题者。据考,题刻时间为光绪二十年(1894)岁次甲午。

【杜母园摩崖群】  位于凤凰县沱江镇杜田村杜母园,即今听涛山。民国3年至4年(19141915),湘西镇守使田应诏为母亲杜夫人60大寿修杜母(公)园,思母寡居抚孤,养育之恩德。临河官道竖牌坊,山上建亭台楼阁,植佳木,辟幽径。上至民国副总统,下至女校学生,纷纷题词歌咏,摩崖于石。今牌坊、台阁均不存,唯存摩崖14件。其中题词7件:“杜母园”,佚名题;“春晖寸草”,田应诏题;“兴废周知”,黎元洪题;“拥翠”,刘□□题;“听涛”,养性主人题;“云窟”,龙潭渔隐题;“傍云”,镇标骑兵队立;“凤凰第一泉”,田应诏题。纪事题诗7件:“屺思亭”,杨秀瑄题;“憩石”,杨永清题;“维则”,巨鳌题;“柏卢”,□屯官题;龙潭渔隐题诗一首;女校学生田玉音题诗一首。除田应诏本人题词两件外,最为称道的有两件,一是民国副总统黎元洪亲自题词;一是女校学生题诗,这是湘西自治州境内至今所发现的民国年前唯一一件女性题刻。杜母园石质为红砂碎石,俗称“五彩石”,石质松碎,呈颗粒状,不易凿平磨光,极易风化脱落,今铭文大多漫漶。

【江口码头义渡摩崖】  位于保靖县大妥乡府库村酉水河南岸江口码头。两件,佚名撰文书丹。一件刻于民国6年(1917),为金炳贵等26人捐资(修码头或造船)石刻,共捐钱7200文。刻面40厘米×130厘米。一件刻于民国12年(1923),记王光兴捐修渡船一只,出钱200串,生息作修船费用;渡夫口粮自敛。刻于自然石壁,刻面50厘米×80厘米,10行,楷书阴刻。石面保存完整,若干字被人为敲打磨损。

(二)单碑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