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金篆
【字体: 】   【时间:2020/10/8】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金篆

【湘西州金篆】  在湘西州出土、地面保存及文献记载的镌刻有文字的金属器物已知的有五六十件,今存实物三四十件。最早的为战国时代的青铜器,器形有镜、戈、印章等;最迟的铜器到明代。铭文几字到两千余字不等。最著名的金篆为后晋天福五年(940“溪州铜柱”。州域尚未发现清代至民国的铜质铭器,仅存生铁浇铸寺庙用的钟鼎。州域虽存战国冶铜遗址(保靖四方城等)和明、清多处铜铁开采冶炼遗址,但无足够证据证明曾经铸字。铭文大多未署“金火匠”姓名,署名者大多未署地望,署地望者不见州域地名。要想证明州域古代曾经铸字,还缺乏可靠的证据。

【青铜镜“见日之光”铭文】  2002年,在保靖县清水坪战国墓中出土铜镜两面,保存完好,今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铭文分别为:“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和“内,而清而质,而昭而明,而光而泉,而夫日月。”篆书阳刻。

【青铜铭文戈】  1984年,在古丈县河西镇(今属红石林镇)白鹤湾战国墓中出土,保存完好,今藏古丈县文物管理局。青铜器,通体无锈蚀,长25厘米,宽11厘米,重250克。柄有篆书阴刻铭文两行:“五年雍丘令。修工师章冶剂。”

【孙容印】  1984年,在古丈县河西镇(今属红石林镇)白鹤湾战国墓中出土,保存完好,今藏古丈县文物管理局。青铜器,金辉色,半环钮,通高8毫米,印面正方形,边长9.5毫米。印文为“孙容”两字,篆书阳刻。

【青铜鼎铭文】  2002年,在保靖县清水坪西汉墓中出土,保存完好,今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铜器,铭文为:“铜一斗,鼎重十斤四两。”4行,篆书阴刻。

【酉阳长印】  1977年,在湖南省常德市南坪一汉墓群中出土“酉阳长印”“酉阳丞印”各1枚,保存完好,今藏湖南省博物馆。

【迁陵侯印】  1979年,在湖南省长沙市火车站工地一西汉墓中出土“迁陵侯印”1枚,保存完好,今藏湖南省博物馆。

【陈过之印】  1998年,在保靖县清水坪西汉墓中出土,保存完好,今藏保靖县文物管理局。印青铜龟钮印,据《汉书·百官公卿表》,执龟钮铜印者应为六百石以上的贵族。该印通高12毫米,直径15毫米,重10克。该印印文为“陈过之印”,篆书,“陈过”两字阴刻,“之印”两字阳刻。

【陈农信印】  2002年,在保靖县清水坪西汉墓中出土,保存完好,今藏保靖县文物管理局。印钮龟形,质地青铜,通高16毫米,印面边长18毫米。印文为“陈农信印”,篆书阴刻。

【铜洗“侯王”铭文】  2002年,在保靖县清水坪西汉墓中出土,保存完整,今藏保靖县文物管理局。铜质,上口径34.7厘米,底径20.3厘米,通高11.7厘米。铭文为“富贵昌宜侯王”,篆书阴刻。

【溪州铜柱铭文】  溪州铜柱,今在永顺县芙蓉镇湘西民俗风光馆。后晋天福五年(940)十二月楚王马希范造,天策府学士李弘皋撰文,天策府都尉马希广监造。记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交战议和订立盟约事。铭记彭士愁前三四代就领袖溪州,上不得罪大国,下不残害百姓,布惠立威,深得民心。然近年乘隙骚扰辰州、澧州,抢掠农家。楚王应边境官员请求,于天福四年九月,派静江军指挥使刘勍率部讨伐。士愁撤离州城,退于高山,扎寨守险。刘勍筑栈仰攻,毫不放松。士愁水尽粮绝,次年正月,派子师杲表达诚意,愿意归顺。楚王降旨招抚提携,依照前奏,授彭士愁溪州刺史,文武官员恢复原职,将州城下迁于河岸平地。同年十二月,双方凭神盟誓,订立《复溪州铜柱记》(为楚方平叛收复溪州,并恢复溪州原貎而以铜柱刻文作记)盟约,立柱为据。溪方表示:“当都愿将本管诸团百姓军人及父祖本分田场土产,归明王化……不许管界团保军人百姓,乱入诸州四界,劫掠詃盗,逃走人户……其五姓主首、州县职掌有罪,本都申上科惩;如别无罪名,请不降官军攻讨”。楚方表示:“尔能恭顺,我无科傜。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都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双方立约署名者,楚方为前述3人;溪方有19人、6姓,其中彭姓彭士愁等8人,田姓前溪州诸军事、守溪州刺史田弘祐等4人,龚姓前砂井镇遏使、三井都管使龚朗芝等2人,覃姓金涧里指挥使覃彦胜等3人,向姓前溪州左厢都押衙向宗彦1人,朱姓溪州知后官朱彦蝺1人。铜柱上除前述后晋天福五年所刻铭文外,北宋还羼刻有54个衔名及重立事项等。八面刻字,共42行,铭文2614字,其中天福五年原刻2121字,后世补刻493字。铜柱原始竖立地尚有争议,有据可查的迁移有七八次之多。但从北宋嘉祐二年(1057)重立于今古丈县罗依溪镇会溪坪村酉水河北岸,至1979年因凤滩电站建成蓄水而搬迁,922年间一直未曾移动。铭文所记“铜柱高壹丈贰尺,内入地陆尺,重伍阡斤”并不准确,铜柱实际通高298厘米,重约600千克,底部为圆柱体,上部为八方体,周长约120厘米,中空,壁厚约2厘米。196134日,溪州铜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宝”铜镜铭文】  该镜今藏保靖县文物管理局,保存完整。明代铸造,直径9.5厘米。铭文为:“国宝。一潭秋水,万圣明蟾。”

【老司城观音阁钟铭】  该钟原在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观音阁,明正德二年(1507)永顺宣慰使彭世麒置并铭。铭文为“维虚有容,厥声斯洪。随其所扣,应之无穷。以启昭昭,以觉梦梦。晨昏之节,永惟茂功”。此钟毁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铭文64字,收入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

【蟠桃庵铜炉词】  该铜炉原置于永顺县颗砂蟠桃庵龙虎殿前,明正德十六年(1521)喜舍七品散官彭世麟造,前宣慰使彭世麒同造。记世麟常怀母亲养育之恩、提携之德,无以回报,今创建蟠桃庵,命铜匠铸造观世音菩萨一尊、炉瓶一个,上祈母亲长寿、兄长世麒健康;再祝现任宣慰使彭明辅官星显耀,仕途亨通;所有眷属,全受庇佑。今铜炉不存。铭文201字,收入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

【蟠桃庵铜罄题铭】  该罄原置于永顺县颗砂蟠桃庵,明正德十六年(1521)覃彭监等造。铭文为“正德辛巳八月二十二日造。提缘信士覃彭监、张天祚、彭俊,住持僧妙寿、永明”。今铜罄不存。铭文30字,收入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

【会溪坪伏波宫铜炉铭】  该铜炉原置于古丈县会溪坪伏波宫,明正德年间永顺宣慰使彭明辅敬献。铭词为“溪州宣慰使彭明辅敬献,侍奉汉朝伏波将军”。今宫毁铜炉不存。铭文30字,收入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

【祖师殿雄狮抱钟铭】  该钟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祖师殿,明嘉靖十年(1531)永顺前宣慰使彭世麒、前宣慰使彭明辅、宣慰使彭宗舜造。铭文266字,记时光如梭,深恩未报,没齿难忘,众信士舍资财,造洪钟,献于马浦圣殿,永远供奉。“上愿皇用,清穆圣寿,攸长更始,官长安荣,封疆永固;下及众属,均优康宁,俗美岁丰,民安物阜。”铭面分四等份,每份前铸“皇图巩固”“轮常转”“道日增辉”“帝道遐昌”大字。并铭合司官舍、经历、舍把、把总、管家、头目16信士姓名。铁钟保存完整,通高134厘米,口径93.5厘米,腰围235厘米。

【彭永年墓铜炉铭】  该铜炉原置于永顺县老司城彭永年墓前,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宣慰使彭元锦铸造。铭文为“桓桓义勇,赫赫声灵。河流狱峙,惠我蒸蒸。维彼祝融,少昊以成。云兴风烈,永佐佳城。”铜炉后置于老司城关帝庙,1967年前后毁坏。铭文47字,收入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

【老司城关帝庙铜钟铭】  该铜钟原置于老司城关帝庙,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永顺宣慰使彭元锦撰文,宣慰使彭廷机同造。铭记明万历十五年(1587),元锦袭职之次年,梦见关帝赐给大刀红马,即雕刻帝像立于将军山顶神武祠。又蒙神护持,“酉之役三战三胜,播之役捷音屡奏,保之役十一战十一胜”。并蒙神赐子嗣,所以再在回龙山造圣英宝殿,铸铜钟、鼎各一,以彰神武,并为之铭:“洪惟圣帝,惟心天日。默佑于予,魍魉无济。镇我边庭,时和岁利。亿万斯年,彭氏永祀。”1967年前后,铜钟被火烧水浇敲成碎块,作废铜卖掉。铭文283字,收入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志载:“老司城铜钟,高六尺八寸,大逾两人合抱。”

【蟠桃庵铁香筒铭】  该铁香筒原置于永顺县颗砂蟠桃庵。明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造。铭文为“隆武二年九月十九日造”。今香筒不存。铭文10字,收入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

【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印】  印面篆书阳刻同内容的满文、汉文合璧:“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印”;背面楷书阴刻:“永顺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印。礼部造,康熙十九年二月  日,康字五千二百十六号。”该印于1981330日在永顺县老司城土司衙署旧址开垦稻田时出土,今藏永顺县文物管理局。印面青铜质,正方形,边长8.2厘米,厚1.6厘米;柄红铜质,柱式,高7.8厘米,径2.4厘米;通高9.4厘米,重1300克。

【蟠桃庵铁炉铭】  该铁炉原置于永顺县颗砂蟠桃庵,清雍正四年(1726)永顺宣慰使彭肇槐造。铭文为“大清雍正四年岁在丙午,信官彭肇槐供奉蟠桃庵佛前。冶氏:靖州绥宁县,黄月明父子四人造。”今铁炉不存。铭文37字,收入民国《永顺县志·卷三十四艺文二》。

【白头溪黔王庙铁钟铭】  该钟位于泸溪县浦市镇毛茂田村白头溪组黔王庙,清乾隆四十年(1775)浦市印家衖张子湋阖家敬献,常德府武陵县金火匠刘廷弼造。铭文记子湋全家人在自家神龛前焚香敬神,求护国黔王庇佑,果为灵验,以故“不敢久负宏恩,择吉敬献,祈保合家清泰,人眷平安,诸般遂意,财发人兴,凡在光中,全叨庇佑”。钟通高87厘米,底部口径64厘米,保存完好。

【观音岩寺铁香炉铭】  该铁香炉位于永顺县不二门观音岩寺,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铸。铭文为:“观音岩。大清嘉庆丁丑年仲秋月吉旦。众首士敬献。”香炉呈梯形,通高20厘米,宽55厘米,保存完好。

【盘桃山寺铁磬铭】  该磬原在永顺县颗砂乡盘桃山寺,1974年移入不二门观音岩寺,清道光八年(1828)田敖远率家人敬献。铭文为:“永顺县车窝保小地名上白竹,信士弟子田敖远、室人梁氏、胡氏、子田光翠,敬献盘桃山诸佛神前磬一口,供俸。”通高24厘米,宽30厘米,保存完好。

【能滩吊桥限载铁牌】  位于泸溪县洗溪镇能溪河319国道能滩吊桥,1937年湘川公路工程处建,湖南机械厂承造。铁牌悬挂于桥头两立柱间,东西两边各一块,宽约4.8米,高约1米。铸文限制过往车辆重量,分别为“能滩吊桥,钢炼载重限度为十五吨车一辆”;“桥面载重限度为十吨车一辆”。20111月,该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