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建筑类文物
【字体: 】   【时间:2020/10/8】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建筑类文物

【老司城祖师殿】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魏家湾组。年代为明代。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943),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修。坐东朝西。由祖师殿、皇经台、玉皇阁组成,占地面积582平方米。其中祖师殿宽13米,深17米,高20米;基础为圆石柱基,较低矮;以34根大柱支撑屋顶,柱大而沉稳;重檐歇山顶木结构,一斗二升式、一斗三升式斗拱承鼎,翘角;顶盖小青瓦。具有明显的明代建筑风格。保存完好。19831010日,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625日,归入“老司城遗址”类,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司观莲台】位于永顺县吊井乡吊井村永(顺)(家界)公路坎下。年代为明代。明代土司在此建池塘,面积6700平方米。原筑有长50米、宽7米、高5米的石堤,为蓄水之用,养鱼种莲,据史载池塘内半部为红莲,外半部为白莲。池中原建有长、宽各30米,高出水面2米的观莲台,为土司游玩避暑之所。遗址今为农田。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吊井钓矶岩】 位于永顺县吊井乡吊井村司河畔。年代为明代。钓矶岩为天然红砂岩,高6米,宽4米。石上凿有阶梯,直通深潭处。钓矶岩为明代土司避暑垂钓之所。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司城凉洞】 位于永顺县颗砂乡颗砂村新司城,原永桑公路(现颗砂街上)东边20米卢玉屋右边3米处,溪河第二台地。年代为明代。该凉洞为青砖砌成,门口呈券顶形,两进,正后方有一气窗,洞深11米,宽5米。对面不远处原有一热洞。是土司游玩避署驱寒之地。198058日,被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牌楼村牌坊】位于永顺县石堤镇牌楼村。明代诰封昭毅将军升授云南右布政使湖广永顺宣慰彭翼南建,原为四柱三门,今仅存左门两立柱两横档,柱石巨丰,灰暗苍凉,无铭文。年代为明代。该牌坊由青石制成,高5.5米,宽6米,牌坊上浮雕人、马、麒麟,下有抱鼓石一个,整个建筑破坏严重,仅留残余。该牌坊是研究土司历史时期的重要实物资料。于1988129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吊井三拱桥】位于永顺县吊井乡人民政府南侧100米,原吊井小学旁。明代永顺土司所建。用长30厘米、宽12厘米、厚5.5厘米的青砖拱成,三拱券顶,每拱进深5.8米,宽2.04米,整个三拱桥长15.8米。此桥横跨护城河,属进入土司吊矶别墅北门的交通要道。现残存两个桥洞。年代为明代。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颗砂九拱桥】位于永顺县颗砂乡颗砂村九拱桥寨。明代土司所建。原有3座桥并排排列,每桥3拱,共9拱,俗称“九拱桥”,总占地面积350平方米,两桥间相距2.5米,横跨护城河,是进入土司住地的必经之道。桥为青砖拱砌,券顶式。现仅存一座较为完整的桥,3拱,长8米,宽3米,高4米,桥拱高3.5米,进深3米。现周边为民房。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芷州土知州衙署】位于永顺县列夕乡友和村芷州组。年代为清代。土知州衙署为元代南渭州土司彭氏所建,清雍正四年(1726)重修,整个遗址呈一个椭圆形,分为四个台地,长150米,宽40米,面积6000平方米。保存较完整的遗迹有衙署旧址、建筑基址、摆手堂遗址、石级阶梯、石碑、地牢、马槽、“被带山河”匾额等,是湘西地区现存不多的土司建筑之一,对于研究土家族建筑历史、土司制度、民族关系和司治时期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5714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顺翼南楼】位于永顺县城协操坪旁,1937年为号召永顺人民参加抗日战争而建。全木结构,六方三层转角楼,占地面积约66平方米,坐北朝南,大门上书“翼南楼”3字,清光绪永顺举人彭施涤题联:“破虏溯当年,浙海东南创伟绩;鼓鼙思壮志,大乡西北有高楼。”挂于大门两侧,以志抗日战争必胜。

【列夕古建筑群】位于永顺县列夕乡列夕村。年代为唐代至清代。经湖南省考古所研究专家实地考察,认为古镇形成于汉代,明清时期日渐兴盛。古镇形制为椭圆形,周边残存部分城墙,方向坐北朝南,前为猛洞河与酉水河交汇处,是古代重要商埠码头。古镇现存明代建筑3栋,清代建筑11栋,民国建筑15栋,石朝门8个,民国石牌坊1座,古街道4条长2000余米,古朴典雅,曲径通幽。

【双凤村古建筑群】位于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村寨居民56200多人。木房沿小溪两侧选地而建,多为四排三间,五柱八棋或四柱三棋。不少为清代、民国时的建筑。民居板壁上保留有许多“毛主席语录”,系“文化大革命”时代的产物。这里山林茂密,古树参天,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民风淳朴。2005714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巴家湖吊脚楼群】位于永顺县泽家镇西那居委会巴家湖组,该楼群坐落在永保公路旁的一个小山坡上,209国道穿吊脚楼群而过。山寨前后森林茂密,现存吊脚楼6栋,年代为近代。小青瓦,飞檐翘角,房脊装饰有葫芦,四角立有喜鹊含鱼雕塑,意为年年有余。造型精巧,古朴别致,多为两层,保存完好,具有典型的土家族建筑特色。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利必洞吊脚楼群】位于永顺县泽家镇砂土村利比洞组。年代为近代。该楼群建筑于大判山脚坡上,山寨吊脚楼层叠别致,古朴精巧,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现存吊脚楼7栋,多为一正二厢或一正一厢房,具有典型的土家族建筑特色,保存完好。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村飞水寨】位于永顺县芙蓉镇河畔社区瀑布南侧。分为正屋、吊脚楼、楼门,形成一个建筑群体,有悬山顶抬梁式、穿斗式多种木质结构。正屋属于明代建筑,抬梁式与穿斗式并存,木柱硕大;门窗花板为清代,其上雕有“福、禄、寿、喜”等图案,雕刻精美,凿工精致;楼门为民国时所建,悬北斗金瓜;吊脚楼为现代修建。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古香古色。

【芙蓉广场吊脚楼】位于永顺县芙蓉镇商合社区芙蓉广场旁,年代为清代。为悬山穿斗式全木结构一正两厢吊脚楼,分上下两层,面积328平方米。正房堂屋大门雕饰有花瓶、蝴蝶、龙纹、莲花、寿桃及双喜纹等图案,檐口卷棚装饰“万”字格,走廊围栏为竹节栏杆,门窗装饰变形“万字格”。

【东山郁氏居宅】位于永顺县毛坝乡东山村2组。年代为清代。坐南朝北,面阔36米,进深22.6米,占地面积300平方米,一进两院,共计8间。正房、倒座均为五柱四棋,穿斗式结构,木柱硕大。东西厢房窗户有雕花。四周围墙砖石结构,顶盖小青瓦。保存完整。

【统坪寿家大院】位于永顺县大坝乡合兴村统坪组。始建于清中期。方位坐北朝南,四合院式结构,分前后两进,面积352平方米。主建筑为木质结构,穿斗式,五柱八棋,门窗图案为“万字格”。房屋周边青砖墙合围,砖墙上盖青瓦,瓦边有花鸟鱼虫丹青彩绘。院落前为石朝门,题有楹联。

【崧溪李家大院】位于永顺县万民乡崧溪村2组。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保留有一定的明代建筑风格。大院进深22米,面阔25米,有倒座1栋,正房1栋,左右配厢房。倒座五柱四棋,正房五柱六棋。天井长14.7米,宽4.9米,中央有茶台1个,宽3.7米,长9.7米。柱础精雕细刻,木柱硕大。窗户雕花多而美。

【西库刘家大院】位于永顺县万民乡西库村2组。建于清末。木构四合院,坐西朝东,面阔14.9米,进深19.1米,占地面积320平方米。正房四排,五柱六棋,柱粗屋高。天井八棱形,排水盖透雕,图案为土家族织锦“四十八勾”。门窗雕花,中堂悬匾,柱础为鼓墩式。

【董先立居宅】位于永顺县列夕乡列夕村109号。年代为明代。始建于明嘉靖,后经多次复修。硬山顶穿斗式结构。柱础为圆墩式,基石高1米,为红岩条石。大厚青砖砌高墙,四周院墙突起,绘以花鸟。顶盖青瓦,檐牙高跷。四面高墙,方方正正,铁桶一般,当地称之为“一颗印”。坐北朝南,有朝门、大门、中门、天井。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傅仁和居宅】位于永顺县盐井乡落地村2组。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坐东南朝西北,悬山顶穿斗式木质结构,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原为四合院建筑,今存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五柱七棋,面阔15.9米,进深11.2米,木柱硕大;厢房三柱五棋。窗花雕刻精美。

【杨代禄居宅】位于永顺县泽家镇九水村下寨组。年代为清代。建筑占地面积689平方米,正屋三开间,面阔13.2米。右侧配吊脚楼,飞檐翘角,柱垂金瓜装饰。分为两层,下层空高2.2米,上层空高3.6米。正房、吊脚楼共计7间。吊脚楼典雅,窗花图案为喜鹊闹梅、凤凰牡丹、平安福贵,雕刻精细。屋脊古铜钱纹图案,顶盖小青瓦。

【向乃栋居宅】位于永顺县芙蓉镇商合社区原王村老医院。年代为清代。坐南朝北,建筑占地面积323平方米。悬山顶,全木质穿斗式结构,前厅三柱四棋,后厅五柱八棋,西侧为厢房,中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四合井,临街面有两个商铺台。房屋花窗雕饰较为粗犷的几何纹及万字格。新中国建立后,曾长期作为镇卫生院使用,保存较好。

【杨崇燧居宅】位于永顺县芙蓉镇商合社区73号。年代为清代。坐南朝北,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占地面积232平方米。临街有商用铺台一个。前厅本为五柱六棋,因采用减柱法,使厅堂更为开阔;后厅五柱四棋。两厅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天井。天井两边为对称的厢房。明间三合土地面,次间装木地板。天井四角屋檐挑枋处装有一斗一升斗拱,门窗雕刻连环纹、梭子纹、铜钱纹等图案。

【杨绍远居宅】位于永顺县芙蓉镇商合社区86号。年代为清代。坐南朝北,悬山顶、穿斗式木质结构,占地面积465平方米。原房屋高大,有两个楼门,毁于“文化大革命”中。现存一正两厢三合院式建筑一栋。门窗雕刻精细,分别为“八仙过海、平安富贵、紫气东来、国恩家庆”等镂空浮雕,刀法精致,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四合院中央为青石板铺就的天井,明间三合土地面,次间饰木地板,四周装木板。

【谢根生居宅】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连洞村全家坡。谢家老屋,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300平方米,由正房、吊脚楼和门楼组成,穿斗式全木结构。正房五柱四棋,坐北朝南,面阔15米,进深7米,高6.5米,共四排三间,木柱硕大,沉稳,扁檐上盖小青瓦。大门有精细的雕花及人物故事,悬“绵延世泽”纂书匾。永顺县典型的古民居。

【宋自恭居宅】位于永顺县列夕乡列夕村139号。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原为三进四合院,现存1个四合院。大门面两边为柜台。房屋两边有青砖封火墙,题“延寿堂”和“种寿堂”。穿斗式构架,檐角处装饰有雕刻精致的螯鱼。今木质部分潮朽严重。

【向永祺居宅】位于永顺县西歧乡西龙村向家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房屋全木质结构,穿斗式构架,坐北朝南,五柱八棋,木柱较大,房屋较高,堂屋地面为“三合土”,门窗均有雕花,天井为青石板铺成。房屋四周原有青砖砌成的封火山墙,现大部分已残缺。大门前原悬有“进士”扁额一块,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

【符官清居宅】位于永顺县首车镇伴湖村锁塔湖组。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占地面积596平方米,坐南朝北。全木质结构,穿斗式构架,五柱六棋,木柱较大,顶盖小青瓦。原窗户上有雕花及刻字,字为篆体“幸福”,毁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该建筑建造时比较讲究,屋顶部中央梁上有修建时用毛笔写下的记事:“大清咸丰元年二月十日寅时立柱,卯时上梁。大吉大利,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字迹。

【何星伯居宅】位于永顺县首车镇龙珠村。建于清末。旧居主人何星伯原为清末举人。居宅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坐东朝西,建筑规模宏大,原为四合院,围墙青石火砖砌成,正屋五柱八棋,柱粗板宽,左右配厢房。今围墙残损,仅存正屋一栋,窗花一块。

【李烛尘故居】位于永顺县毛坝乡毛坝村9组。年代为清代。李烛尘故居是晚清时期典型四合院民居,故居坐东南朝西北,原为穿斗式木质建筑,扁椽上直铺小青瓦,占地面积609平方米,建筑面积178平方米,外有围墙。现东西厢房不存,残存有倒座4间和正房2间,呈“吕”字形。残存建筑营造规范严谨,结构精巧、独特。该故居是李烛尘童年生活成长的摇篮,影响了一代伟人的成长。2011124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连洞谢家祠堂】位于永顺县灵溪镇连洞村。年代为清代。由连洞谢氏家族于同治九年(1870)建。坐北朝南略偏西。面阔18米,进深60米,占地面积1020平方米。分为五进,由5栋木质结构建筑组成,四周为青砖砌成的封火墙。正面为砖砌牌楼式大门,两侧大青石柱上有联:“凤毛齐美须从江左溯河流,玉树生辉好向门庭往□□”。永顺县文物管理局曾多次维修,现保存较好。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伦刘氏祠堂】位于永顺县万民乡五伦村。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宗祠大门楣阴刻“刘氏宗祠”,联“基肇东岗,宗唐祖汉源流远;派绵西库,右穆左昭禋祀长”。祠内建筑惜于1953年拆毁,现仅存封火山墙及记事碑5通。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坝胡氏祠堂】位于永顺县毛坝乡乾坤村。胡氏宗族族长胡其升于清末建造。坐南朝北,面阔20米,进深35米。为穿斗式木质二进四合院式结构,由门厅、正厅、内厅及两侧厢房组成,门厅为一开间二层木楼、厢房为三开间二层木楼,木柱多为柏木,柱体硕大,房屋框架稳固。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官坝田氏祠堂】位于永顺县砂坝镇官坝居委会5组。始建于清代。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进深33米,面阔16.5米,建筑面积545平方米。四面有封火山墙,正房五柱四棋,倒座三柱四棋,两个四合院。新中国建立后做为小学使用,20世纪80年代新修小学后,祠堂做民居使用。今仅存前院。

【列夕董家祠堂】 位于永顺县列夕乡中街174号。1912年建,四合院穿斗式砖木结构,柱大而沉稳。门窗结构具有西洋风格;前壁顶部为弧线型,装饰圆形时钟,两边对称一对“和平鸽”。时钟下为石楼门,有对联一副:“家传晋史诛心笔,世守汉儒对策书。”该祠堂是一栋中西结合的建筑,说明早在清末时期,西方的建筑文化就已融合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岩古庙】位于永顺县灵溪镇宝塔村不二门公园内。始建于明,重修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后经多次整修。寺庙建筑由嵩山堂、水府阁、山门、大小客堂、接引庵、文昌阁、地藏庵等组成,地藏庵还保存有明代建筑风格,其余皆保留有典型的清代早期建筑风格。寺庙隐藏于古柏苍松间,环境极为幽静。观音岩庙与不二门摩崖石刻、商周洞穴遗址群、温泉、牌坊、培英塔等景点构成观音岩风景名胜区,1979313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盐井雷显寺】位于永顺县大坝乡盐井村两条小河交汇处的一小岩石山上。坐南朝北,为木质结构建筑,始建于明末清初。据寺内碑刻记载,1645年闯王大将李德淳携妻蔡氏隐居于此。原寺由大佛殿、观音阁、玉皇阁、灵官殿等组成四合院,并雕有如来、观音、灵官、地藏王等百余尊菩萨,惜于民国6年(1917)被一疯僧烧毁,次年复修。山门对联由清代贡生彭勇行撰写:“水如碧玉山如黛,石作莲花云作台”,改名雷显寺。“文化大革命”时期,除大殿外,其余诸殿和设施均被毁。1989年,先后整修庙宇、通电、新修厨房餐厅等设施。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村观音阁】位于永顺县芙蓉镇河畔街49号。年代为民国。占地面积258平方米,为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两层。山门石朝门,刻有二龙抢宝浮雕,阴刻对联:“烧香拜佛用真心问路,叩首求天莫假意言哀。”前壁有4个窗户,几何花纹装饰,门窗有木质雕花,双凤朝阳、寿字图案。保存完好。

【王村福音堂】位于永顺县芙蓉镇河畔社区14号,现为湘西民俗风光馆所在地。年代为民国。为英国传教士于1931年修建,占地面积675平方米,主体建筑宽8米,深16米,前小后大,呈喇叭状。两层,中西合璧殿堂建筑,穿斗式抬梁式砖木混合构架,硬山顶,拱形门窗。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村天主堂】位于永顺县芙蓉镇河畔社区凉水井旁。1931年建。占地面积8642平方米,东西长98米,南北宽88米。庭院式,周边有椭圆形小青砖围墙,北墙中心点为石楼门,门上装饰圆形时钟,院内古树参天,铺麦穗形图案砾石通道。教堂砖木结构,两层,通宽22.6米,进深11米,硬山顶砖木结构,西侧建有壁炉、密室。面壁嵌有一块大理石板,阴刻1931”。屋檐处有花鸟彩绘,山墙飞檐翘角。西方建筑特点明显,但仍有部分民族建筑特色。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龙石拱桥】位于永顺县芙蓉镇保坪村。明代腊惹洞土司所建。青石桥,单拱,桥面宽4.5米,全长30米,高7米。于1988年整修,保存完整。明代土司所建文庙、武庙,分别位于桥东20米和桥西500米处。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猛晓石拱桥】位于永顺县大坝乡猛晓村北面约1千米处的小河上。清代石拱桥,南北走向,单拱,长11.6米,宽3.1米,高4.8米,拱高4.2米,跨度5.1米。据说此桥为清代泽家杨氏为方便其女回娘家而建。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桥村石拱桥】位于永顺县芙蓉镇双桥村小溪河上,原为王村古镇通往营盘溪的古道。桥为青石质,单拱,三层券顶,全长40米,宽5.5米,高11米,石拱长16米,桥两端有青石铺就的台阶。始建于清代,为营盘溪一大户召集乡民所建,原有记事碑1通,今毁。桥两侧青石护栏部分损毁。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门石拱桥】位于永顺县灵溪镇府正街,桥横跨于东门小河之上。时代为清代。石桥为单拱,三层券顶,跨度13米,全长16米,宽4.5米,桥面两侧有青石条砌成的围栏。20世纪70年代,桥两侧曾进行过维修和加固处理。现桥保存较好,可通行小型车辆。

【樟木石拱桥】位于永顺县永茂镇樟木村小河上。年代为清代。桥高6.6米,宽3.2米,长11米,单拱。桥基建在两岸自然生长的山石上,十分稳固。桥身由大小一致的青石砌成,采用油石灰作粘合剂。石桥北岸有两棵皮檩木大古树,环境十分优美。

【冗迪湖石拱桥】位于永顺县两岔乡冗迪村拱桥组冗迪湖小河上。时代为清代。青石质,单拱,三层券顶,全长9米,桥面宽6米,桥两端各有8级台阶,桥面上立清嘉庆年间修桥记事碑1通。现该桥周围为居民居住地。

【坝溶石拱桥】位于永顺县松柏镇坝溶村潘家组,建于清代。青石砌成,单拱、三层券顶,桥面宽3.3米、高5米、全长13.7米,桥两侧有石栏,桥东边缘有柱洞,直径25厘米。原桥面建有木质建筑,现不存。

【海角溪石拱桥】位于永顺县万民乡海角村。建于清末。石桥青石质,单拱,全长24米,高8米,宽5米。该桥用石粗大,最大一块长3.6米、宽0.4米,厚0.44米。因年久失修,原记事碑不存,桥两端青石护拦部分损坏。

【盐卡同仁桥】位于永顺县砂坝镇盐卡村武官庄。始建于清末,石质拱桥,纵联圏砌,单拱,桥面宽6.7米,跨度17.8米,高8.65米。桥栏中间有用青石板砌成的土地堂一座。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雨龙聚福桥】位于永顺县首车镇伴湖村雨龙组永(顺)(山)公路北侧雨龙小溪。年代为民国。桥墩两个,由青石条砌成。上架4根大柏木,铺木板,立7排屋架,盖小青瓦,桥两侧挡木栅栏。全长20米,宽3.5米。据当地老人介绍,该桥为1934年由贺龙元帅捐资修建。

【纸棚风雨桥】位于永顺县西歧乡西歧村纸棚组西歧河上。始建于清代,全长33米,宽4.2米。4个青石条砌成的桥墩,横架4根大柏木铺垫作桥面,立12排穿斗式木质构架,两侧设木质栅栏,上盖小青瓦。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一次维修。

【西库风雨桥】位于永顺县万民乡西库村3组。年代为清代。桥墩3个,青石条堆砌,菱形。墩上铺大柏木和椿木,桥面宽3.7米,长19米,距河面高4.5米。桥头悬挂一块护桥公约匾。部分桥板腐朽。

【白竹山花桥】位于永顺县北部砂坝镇爱民村。年代为民国。在麻石彻成的石板上,建抬梁式2层木质长廊,长廊中部建四椽取水式廊顶,扃椽盖小青瓦,长廊两侧有护栏和供人休息用的坐板。桥跨度9.3米,桥面宽3.6米,桥面至桥底部高3米,桥面至桥顶部高4.4米。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首车花桥】位于永顺县首车乡首车村。该桥为石拱木廊风雨桥,称花桥。建于1930年。南北走向。桥长30米,宽8米。桥廊共9间,穿斗式构架,重檐歇山顶,盖小青瓦。该花桥由木石结构造成,两面有0.5米的歇凉过廊,有两座桥墩。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经永顺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核实,该花桥已消失。

【学堂堡风雨桥】位于永顺县松柏镇坝溶村学堂堡组。建于1940年。两个青石桥墩,上横巨木,树四柱十排木架,盖双坡小青瓦。桥面宽4米,高4.5米,距顶4.2米,全长27米。桥两边有纪事碑7块。保存完整。

【里仁坪钟灵塔】位于永顺县车坪乡里仁坪村岩板铺。该石塔始建于清代,青麻石砌成,六方体,五级中空,楼阁式,每级有拱形窗,檐角呈鱼尾状上翘,高15米,底层直径4.5米,每级檐角呈鱼尾状上翘,第一层门上嵌有青石阴刻楷书“钟灵塔”3字,保存完好。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凤桥镇水塔】位于永顺县首车镇小干溪村。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楼阁式,六方,青砂石建造嵌“永镇万年”碑1通。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塔山宝塔】位于永顺县石堤镇冷水村南。时代为清代。该塔为六角五级楼阁式石塔,高9米,底径5.5米,上置宝顶,每层均辟拱形门,各层檐角起翘。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洞坎福石塔】位于永顺县勺哈乡洞坎村1组。青石制成,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通高3.24米。其中塔基边长1.86米,高0.68米;塔身呈八角形,3级,每级顶部有八个向上翘起的角,第一级高0.95米,第二级高0.83米,东部嵌有石碑一块,正中阴刻“福”字,两边阴刻“光绪十四年,陈兆兰造□”等几个字,第三级高0.78米。保存完整。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寿宫石坊】位于永顺县城坡子街。建于清代。由大青石条、石板制成,高8米,宽7.5米,楼阁式建筑,一门四柱,上有石斗拱和浮雕“人马麒麟”、花纹,前柱跟有4个抱鼓石,额题“万寿宫”3个大字。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桥碾坊】位于永顺县芙蓉镇双桥村石拱桥西岸,新桥小瀑布下。始建于明代,20世纪70年代依然使用,今废弃。碾坊由榨油坊和碾米坊两部分组成。现可见碾米坊的构件,主要有碾槽、碾盘、木轴等,碾槽、碾盘为青石质,碾槽直径3.6米、槽口宽35厘米,槽内饰有牙齿状纹路;碾盘直径2.4米,主要是依靠水力冲动木鼓带动碾盘转动,从而达到碾米的效果。

【王村古井】位于永顺县芙蓉镇河畔社区天主堂北侧。秦汉时期开凿。古井前为青石板街道,两旁人口众多,一直沿用该井。井水四季不涸,水质清凉甘甜。2008年芙蓉镇山水旅游开发公司对该井进行了修缮,复建井亭,使该井更加干净,方便众人饮用。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颗砂金壶井】位于永顺县颗砂乡颗砂村1组。年代为明代。金壶井为一古石洞井,传说深不可测。相传土司王女儿拿金壶来此打水,金壶不慎落入井内,故称为金壶井。今井上部用青条石拱成券顶,高约2米,宽约2米。井水汩汩,仍为村民取水之所。1988129日,被公布为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鱼塘古井】位于永顺县灵溪镇高峰村金鱼塘。明代永顺土司所建。古井宽4.7米,进深4.0米,红岩铺地。井盖红岩券顶,井口圆形,青砖券顶,高2.5米,开5个方形通气孔。井水凉爽甘甜,沿用至今。201462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靖石山丛桂】位于保靖县迁陵镇原县政府大院,保靖八大景之一。据清同治《保靖县志》记载:“县衙之西前,有六桂树生于石罅中,堆阜突怒,浓翠如兀。当秋中桂花发香动,炎人心脾,洵佳景也。”民国时石山丛桂中有5株树倒伏,新中国建立后县人民政府对此进行了修复,至今还保留有3株桂树,其中一株有150年树龄。

【保靖狮子庵】位于保靖县城西酉水河对岸狮子洞。狮子洞为一大溶洞,洞口状如狮口,故名狮子洞。洞内石景峥嵘,清幽雅静。洞口在清代时建有庵,立碑摩崖。今庵修复,规模超前,香火兴旺.古碑与摩崖不存,存清代铭文钟一口。

【竹子坪地母庙】位于保靖县迁陵镇竹子坪社区,酉水北岸的临江峭壁。地母庙依山就势而建,背靠酉溪公园的无关山,坐北朝南,为混合式仿木建筑,始建于清代,今复修。

【杰坳离尘寺】位于保靖县野竹坪镇杰坳村西部。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面阔32.3米,进深41米,建筑面积651平方米,穿斗式木架结构,四周围青砖墙。由门厅、正厅、两侧厢房组成四合院。保存较好。

【普戎白佛寺】位于保靖县普戎镇普戎村庙脚里双印山。始建于清末,20世纪40年代,释心真及村民修复。坐东朝西。庙内建筑有寺门1个,佛殿1栋,四开间,斋食堂1栋,凉亭1座。另庙内有释心真及其父母墓。

【河边村三拱桥】位于保靖县清水乡河边村清水溪上。桥长17.5米,面宽3.88米,高4米,桥护栏高0.7米,共有桥拱3个,故名三拱桥。三拱均宽3.4米,桥墩底座菱形,宽1.4米,高0.85米。该桥系青条石块磊砌而成,砌法考究,石块间用桐油拌石灰勾缝,牢固美观。

【米溪沟石塔】位于保靖县阳朝乡米溪村岩牛山腰。该塔为人工过细钻的青石块砌成,石灰拌桐油勾缝,实心塔。圆形青石块基座,上为六面八角,檐角稍翘,底层边长1米。5层,通高约7米。第二层东面有人物浮雕,一男一女,面貌清晰。第五层东面有一为长方形门,宽约30厘米,高约60厘米。塔顶安葫芦状直立大小两石球。

【黄土堡水库纪念塔】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原马王乡)客寨村黄土堡。建于1960312日。塔身外观三层六面八角,空心,底层边长2.4米,塔高3.2米,青石板水泥黏结构成。六面均镌刻文字和图案,有18幅标语和“黄土堡水库容示意图”,记载了黄土堡水库的有关建设数据。保存完整。

【里耶镇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龙山县里耶镇。现保存完好的街巷有中孚街(又分北、中、南街)、万寿街、河街、阜平街、夹街、辟疆街、菜行街,以及闻香巷、景丰巷、保险巷等“七街六巷”,其中以略成S型的中孚街为街巷骨架,整体呈现八卦式的空间布局。中孚街的命名来自于《易经》中孚卦,其卦辞为“风泽中孚,诚信立身”,寄意为商当以诚信为本,体现出里耶镇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现街巷内保存完好的商号有数十家,其中较为知名的有李同发商号、葛元记国药铺、大兴荣号、天心益、唐福记等,其建筑多沿街布置,结构布局紧凑,且临街面多设有铺台,少部分为带有天井的多进院落。建筑之间隔以封火山墙,墙头飞檐翘起,叠落有致,极其美观。2005714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916日,里耶镇被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李同发商号】位于龙山县里耶镇阜平街。时代为清至民国时期。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李同发商号又名“同心恒”,是湘鄂川边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商号,由近代民族资本家李瑞林兄弟共同经营。商号建筑为典型的清末民初砖木结构建筑,面阔三间、临街面设有铺台,外立面以西式弧形拱门进行装饰,同时又保留湘西传统的砖木建筑构筑手法,集中体现了湘西地区古代集镇及建筑风格的演进变化。李氏兄弟拥有庄园、商铺、船队,并办有织布厂和印钞厂,财资雄厚,德高义重。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葛元记国药铺】位于龙山县里耶镇阜平街。时代为清至民国时期。葛元记国药铺又名“立生堂”,系穿斗式清代木结构建筑,原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现保存约100平方米。药铺面阔三间,外垒封火山墙,原后院有晒药坪及水井,呈两进式平面布局模式,且采取前店后宅模式,融商用与民用为一体,精巧实用。据传,药铺药目齐全,服务周到,采取按处方发药,实行零包售药制,在湘鄂川边区享有盛名。房屋建筑类型属于湘西地区商业铺号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湘鄂川边区的传统文脉和地方特色。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升万茂染坊】位于龙山县里耶镇中孚北街。时代:清至民国。升万茂染坊又名“长九间”,系穿斗式悬山顶清代木结构建筑,面阔九间,长40余米,进深15米有余,前店后坊,占地面积超过800平方米,堪称土家族民居建筑中的瑰宝。染坊店主为杨氏,善于经营,且注重培育染坊铺号文化,据传其所有用具均打上“升万茂”印记。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瞿家大院】位于龙山县里耶镇阜平街。时代为清至民国时期。瞿家大院为里耶望族瞿氏旧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具有典型的明清风格,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1937年里耶火灾中大院被烧毁。现存建筑为灾后在原址的重修建筑,大院正门八字墙敞开,朝门匾为乾隆题字“作赋名家”。中轴线上三个天井相连,周围住房是主人起居、读书、会客、祭祀的主要场所。邮局、银行(第一任行长叫贺昌恒)和戏院位于右侧。生活区的左面是瞿家的油榨房,右面为瞿家花园。整个建筑雅致、实用,地方特色十分突出。瞿家人才辈出,瞿方梅、瞿方书皆为近代湘西地区的知名人物。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洗车河古建筑群】位于龙山县洗车河镇,处红岩溪河与猛西河交汇处,以下称洗车河。洗车河镇以“津通巴蜀,水达辰沅”之地利,民国以前为湘鄂渝边区水陆交通、人货出入的重要通道,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商业发达。古镇建筑群由东平街、湾子街、坡子街、小河街、大河桥等几个街区建筑、桥梁及河边数个码头组成,沿街建筑规模属清代规制,多为深宅大院和寺庙会馆。建筑群主次分明,古朴宏伟,布局规整,错落有致,对研究武陵山区古民居建筑具有参考价值。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坡子街古建筑群】位于龙山县洗车河镇西部五峰堡东侧的半山腰,东西走向,东端与凉亭桥相连接,向西经五峰堡,古街两侧民居依山势而建,拾级而上,故称“坡子街”。街面用过细錾的青石板铺就,长185米,340级。随古街梯形地势,居民用青岩石堆砌出一块块宅基地,顺势建修各具特色的木质和砖木结构民居,富者还配建绣楼、书斋、棋亭、花园等附属建筑。“退后宽”是一栋特色鲜明的民居,处坡子街坡头上,南北长8.5米,东西宽7.8米,占地面积60余平方米。始建于民国,砖木结构,正面为青石拱门,门额书“退后宽”3字。左右门柱书“满屋和风流市面,四周清荫到坡头”门联。墙体开3个西洋式圆形窗户,为古镇中西结合的建筑典范,与古镇另一民国建筑“王家大屋”一道,被称为古镇民居建筑的双魁。

【捞车河古建筑群】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河村、惹巴拉村(含苗儿滩镇树比冲天楼,洗车河镇虎巢溪田家大屋,他砂乡天桥刘家大屋、高平周家大屋)。时代为清至民国。以捞车河村、惹巴拉村为主及周边地区现存土家族古民居183栋,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独特,包含了土家族古民居建筑形式的众多范本,被称为“土家族原生态民居博物馆”。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贾市古建筑群】位于龙山县贾市乡街上村老街区,贾市河西岸。始建于清代。街道呈南北走向,路面铺青石板,两边民居依地势而建,建筑呈现典型的民族特色,古色古香。

【树比冲天楼】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树比村5组阿柯寨半山腰。时代为清代。建筑坐西南朝东北,木质结构,六开间,右侧配厢房、转角楼,两个明间房顶均配有冲天楼。整个建筑保存较好,为武陵山区较为少见的建筑形式。

【高平周家大屋】位于龙山县他砂乡高平村6组。时代为清代。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坐南朝北,系砖木混合结构,五开间,配左右厢房,前有青石板坪院、朝门,周边有围墙。建筑构件雕刻精美,巧夺天工,堪称典范。大部保存完整。

【天桥刘家大屋】位于龙山县他砂乡天桥村刘家寨村级公路边。时代为清代。原刘家大屋由左、中、右3栋单体建筑组成,中部和右侧建筑毁于火。今残存建筑坐东朝西,砖混结构,合院式,面积约400平方米。内有天井,前有青石板坪院。建筑做工精细,构建讲究。

【虎巢溪田家大屋】位于龙山县洗车河镇沙坪村虎巢溪寨东南侧。时代为晚清。田家大屋坐西朝东,三开间五架梁配左右厢房,为典型土家民居建筑,隔扇门、窗格雕花做工精细,保存完整。

【巴沙湖向志安居宅】位于龙山县贾市乡巴沙湖村东南方山腰。时代为清代。房屋坐东朝西,合院式,五开间,北侧有厢房,主体建筑前有院坪。大门在南侧,面南而开,门楣悬匾额,书“谦受益”,行揩,书法苍劲有力。建筑本体做工讲究,院墙有彩绘。

【巴沙湖向安富居宅】位于龙山县贾市乡巴沙湖村南。时代为清代。朝门为三开间,中为甬道,两边为次间。甬道通院坪,院坪为青石板铺就。主体建筑为四合院,五开间,配左右厢房。今左厢房拆毁。整个建筑设计合理,做工讲究,建筑构建雕刻精细,工艺精湛。

【二梯岩彭氏居宅】位于龙山县桂塘镇桂塘社区二梯岩。时代为清代。坐西朝东,建筑设计复杂,依地势分级而上,两台。大院朝门气势宏大,左右院墙分别嵌有石碑“绰有”“古风”。四合院式,院内有坪、梯步。

【隆头元春药室】位于龙山县隆头镇隆头村老街,时代为清代。由于地势不平,该建筑依山而建,坐西朝东,三开间,设左右厢房,厢房有上下两层,前有庭院和围墙,石砌朝门,朝门较为讲究。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木质结构,三架梁,院墙为砖石混砌。朝门外残留有始建时书写的“元春药室”4字。

【西沙湖鲁氏居宅】位于龙山县苗儿滩镇西沙湖村,时代为清代。由5栋合院式单体建筑并排组成的建筑群,均坐东南朝西北。5户均有朝门,院墙为青石砖砌,青石板坪院。主体建筑均为三开间,配左右厢房。建筑上各构件雕花精细美观,自成一体。建筑群整体气势恢宏。

【凉风寨老屋】位于龙山县红岩溪镇凉风村6组永龙公路西边。时代为清代。为合院式砖木混合建筑,三开间,中有罩厅、甬道,左右各置一天井。建筑各种构件讲究,窗花、栏杆木雕精细,图案精美,颇具代表性。

【龙洞肖氏居宅】位于龙山县桶车乡龙洞村4组龙山到石牌的公路边。时代为清代。建筑座南朝北,五柱九架梁,五开间,正门可见门当,建筑构建雕花精细,观赏性强。系肖氏祖屋。

【兔吐坪摆手堂】位于龙山县贾市乡兔吐村南。该堂建于清初,占地面积120平方米,坐南朝北,木结构,两进六间,中以天井联结,小青瓦硬山顶,穿斗式构架。

【太平山古建筑群】太平山,位于龙山县桶车乡太平山村。为佛教圣地。时代为清代、民国。太平山雄奇险峻,仅一条石径小路可攀山顶,路旁铁链护栏。沿途设三道山门,山顶建有寺庙一座,始建于清早期,道光六年(1826)重修。传说该寺第五代主持宏松禅师云游京城时,曾为光绪皇帝治愈奇险之疾“背花”,受到封赐奖赏,回太平山后,光绪二十四年(1898)修建了藏经楼、观音阁等,使太平山显赫一时。今存楼阁、松月塔、山门、铁索道、摩崖等。2005714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南岳宫】又名长沙会馆。位于龙山县民安街道办事处朝阳西路。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占地面积1128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前、中、后三殿。前殿正门为戏台,中殿置佛像及罗汉塑像数尊,并有修缮石碑2通。后殿木柱高约7米,围径1米,梁上悬挂铁钟和大鼓。殿顶为飞檐翘角硬山顶,穿斗式构架。2005714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山东岳宫】又名“三仪宫”“朗江会馆”。位于龙山县民安街道办事处朝阳西路东南。该宫建于清道光年间。占地面积148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前、中、后三殿。前殿正门为戏楼,中殿置佛像数尊。后殿木柱高约7米,围径1米,梁上悬挂铁钟和大鼓。殿皆为飞檐翘角硬山顶,穿斗式构架。但建筑已毁。

【洗车河凉亭桥】位于龙山县洗车镇洗车居委会,东西横跨洗车河。为石拱木廊凉亭桥。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桥长43米,宽5米。木廊为青瓦双坡顶。桥身伸臂梁结构,有两青石桥墩。1954年、1999年两次维修。

【红岩溪头车风雨桥】位于龙山县红岩溪镇头车村红岩溪。时代为清代。伸臂梁结构,河中两桥墩为青石砌成。桥面共10排廊柱,两侧有座枋以供路人歇息之用。桥上凉亭覆盖小青瓦,歇山顶式。桥长约38米、宽7米,水面至屋顶约11米。

【桶车新桥凉亭桥】位于龙山县桶车乡新桥村4组小河。时代为清代。凉亭桥南北向横跨小河,河中有石砌桥墩一座。桥为伸臂梁结构,桥上有长廊,长廊为八排梁架。桥两头有石梯步。桥长25米,阔4.4米,桥面距河面高9米。

【芭蕉坨石拱桥】位于龙山县洗洛乡芭蕉村东南。时代为清代。该桥为半圆拱单拱石桥。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南北走向。桥长10米,宽5米,青石铺面,两端铺石级。桥头立建桥碑,碑文楷书,记载乡民杜诗赋之妻资助千金修桥事。

【庆口石拱桥】位于龙山县隆头镇庆口村庆口溪。时代为清代。该桥为半圆拱联拱石桥。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南北走向。桥长20米,宽15米,青石铺面,两侧有石护栏。现存修桥碑,碑文记载当地乡民集资修桥事由。

【兴隆街贺龙桥】位于龙山县兴隆街乡兴隆村。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东北-西南走向。为悬臂式木廊风雨桥,桥长12米,桥廊飞檐翘角,梁上有建造题记。

【苦竹河继善桥】位于龙山县塔泥乡汝池河村北苦竹河。时代为清代。桥南北走向,为连接汝池村与乡镇驻地的主干道,为龙山至永顺的古栈道。该桥为石砌单拱,桥面宽4米、拱高4.3米,跨度宽7米,全长11米。桥面东侧有碑,记乡民捐款修桥事。

【兴寨坪兴平桥】位于龙山县兴隆街乡兴寨坪村西。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悬臂式木廊风雨桥。东北—西南走向。桥长12米,宽3米,桥面横铺枕木。桥廊飞檐翘角,梁上有建桥题记。

【兴隆石拱桥】位于龙山县新城街道办事处兴隆村,时代为民国。桥东西横跨果利河上游,桥长34米,宽7米,距河面高35米,北侧有记事石碑。

【民安钟英塔】位于龙山县民安街道办事处宝塔村西。该塔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砖石塔,高30米,底层边长12米,中空,内设螺旋形石梯。

【张家井水井遗址】位于龙山县石羔镇正南坝村张家井,时代为明清时期。共存3口。第一口,正南坝5组张家井。井圈由一整块红砂岩打凿而成,环形,外径75厘米、内径54厘米,井圈高30厘米,磨蚀严重。井深5.46米。第二口,正南坝7组伍家院子。井圈由一整块质地坚硬的红色麻石打凿琢磨而成,内壁磨蚀有32道井绳凹槽,其中有15道较深。井圈外径74厘米、内径42厘米,井圈高25厘米,井深6.2米。第三口,正南坝11组向家寨。井圈为8块长石板组成的八边形,大部分残损或残缺。单块条石长86厘米、宽57厘米、厚10厘米。井圈内径2.12.2米,井深5米。

【老司岩古建筑群】位于古丈县红石林镇老司岩村,时代为明清时期。民宅14栋、古街道一条、古井一口、古树一棵、伏波将军庙一座、民间传统用具一批。街道、坪院、台阶、天井全部用青石和红石铺就,门窗格栅透雕山水、花鸟及人物故事。古街道依山而上,两旁老宅仍保留有鼎盛时期的商铺。2002519日,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岩排溪建筑群】位于古丈县高峰乡岩排溪村。时代为明末清初。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建筑群有古建筑数十栋,古梯田79级,数百亩,古引水渠9条,古矿井3口。民居宅院主要为封闭式建筑格局,以木构吊脚楼为主要特色,居室内设“火床”的建筑手法,是区别于湘西其他地区建筑风格的最大特点。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寨石塔】位于古丈县断龙山乡大龙热村南。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六角三级楼阁式石塔,高5米,中空、宝顶。塔内有碑,正楷阴刻“万古千秋”4字及捐资人姓名。

【西泉古井】位于古丈县古阳镇车站社区。时代为明代至今。面积约30平方米。历来是人们饮水、休息、避暑之地。

【南泉古井】位于古丈县古阳镇柑子坪村老塘坊组。时代为清代至今。分布面积约30平方米。历来是人们饮水、休息、避暑之地。

【花兰古井】位于古丈县红石林镇花兰村大坝组。时代为清代。面积20平方米。用青石凿砌而成。

【凤凰古城古建筑群】位于凤凰县城。古城周边群山环绕,中间沱江穿城而过,数百栋明清建筑分布在东正街、十字街、老菜街、老营哨、南边街等十多条古街两旁,均为砖木结构,穿斗式平房建筑。形制有单体、三合院、四合院、吊脚楼及角楼建筑,布局呈“一脚干”“窨子屋”“四水归堂”等,多设封火马头墙,上饰鳌头,可作居住、商铺两用。有的临街外设腰门、隔扇门,窗花雕饰精良,古朴典雅。

【凤凰古城北门城楼】又名璧辉门。位于凤凰县城沱江河南岸北门码头。清康熙末年建。占地面积95平方米。样式仿北京前门,以清砖砌筑,砖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一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构架,楼高13米。两扇城门以铁皮包裹,大铁钉密钉。城楼两端连接城墙,城墙高6.37.8米不等,对外一侧修瞭望孔及射眼,砌筑箭垛。璧辉门是凤凰古城四门中最具代表性的城楼,成为凤凰古城标志性建筑。2006531日,被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古城东门城楼】又名升恒门城楼。位于凤凰县城沱江河南岸东正街东侧。始建于清康熙末年。城楼占地面积96平方米,砖木结构,面宽三间,进深一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构架,高11米。对外一侧修瞭望孔及射眼,砌筑箭垛。两扇城门以铁皮包裹,大铁钉密钉。城楼两端连接城墙,城墙高6.37.8米不等。2006531日,被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靖边关接官亭】又名凉亭。位于凤凰县城西北1.5千米处的雷烧坡山顶马鞍山坳。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六年(1880)增修。按官亭由关门和亭楼两部分组成。关门以红岩方块石为基,上部砌青砖,墙高6米,长10米,厚3.6米;门高2.7米,宽2米,进深3米。亭楼高15米,面阔4米,进深2.5米。亭中脊檩子中段被人锯走,留下的两端可见有文字,右端为“大清光绪六年岁次庚辰二月□”,左端为“钦加布政史司衔前贵东道勖勇巴图鲁□□□”和“钦加总镇衔留南镇协都督府镇筸镇标□□□”。

【回龙阁吊脚楼群】位于凤凰县县城沱江河东岸,长约300米。始建于清末。在沿河斜坡上临空悬起一排排小木楼,其结构为穿斗式吊脚楼。楼下斜撑木柱,参差不齐,扩大一楼面积;楼上有栏杆、门窗,小青瓦硬山顶,部分设鳌头封火山墙。

【凤凰东关门城楼】位于凤凰县城沙湾沱江河北岸小溪桥处。始建于清末。是沙湾通往古城的重要隘口之一。东关门城楼木石结构,单檐歇山顶,面阔10米,进深5米,高12米。保存较为完整。

【凤凰杨氏祠堂】位于凤凰县城东老菜街。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为杨氏族人祭祀、议事、执法等场所。坐南朝北,整体呈长方形,面阔15.5米,进深40.5米,占地面积770平方米。由山门、过厅、正殿、戏台、廊房及两个天井坪组成。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山墙为猫拱背形,分一明二暗3间;戏台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建筑,4根台柱雕龙刻凤,横梁有人物故事彩色浮雕。祠内门檐、斗拱均采用镂空雕花,琢工精细。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田氏祠堂】位于凤凰县城北老营哨喜鹊坡西关门。清光绪《凤凰厅续志·卷四坛庙志》载,田氏宗祠旧在厅城西门外,久废。清道光十七年(1837),贡生田景星千总重建于老营哨喜鹊坡。清咸丰十年(1860),田兴恕捐银数千改建,“天池中立石牌三间”。祠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大门、过屋、厢房、回廊、戏楼、正殿、牌坊组成,规模庞大,设计精巧。2006531日,被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文庙大成殿】又名孔庙。位于凤凰县城北门登瀛街第一中学校内。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后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修葺,扩建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分三进院落,由崇圣祠、大成殿、乡贤祠、名宦祠、泮池、棂星门、照墙等建筑组成。民国33年(1944)改建学校后,大部分厅堂、祠馆撤毁,今仅存核心建筑大成殿,占地面积381平方米,系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2002519日,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准提庵】又名江心禅寺。位于凤凰县城东部回龙阁关门旁。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四年(1616),后毁于火灾。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嘉庆十二年(1807)、十三年3次重建。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间,小青瓦硬山顶,单檐抬梁式建筑。由大门、正殿、厢房、后堂、画廊、三神殿、观音殿、地藏殿组成。大门为砖券门,正殿设圆形雕花窗。正殿供奉诸多罗汉、菩萨雕像。建筑外墙体均刷暗红色朱砂,是一栋具有浓郁宗教气息的代表性建筑。

【凤凰天后宫】位于凤凰县城东正街97号。始建于明朝末年,清乾隆四十年(1775)毁于火灾,四十五年由厅城总兵尹德榜重修扩建,设为福建商会馆,作为福建商人集会、祭祀妈祖的重要场所。占地2000平方米,整体布局为砖木结构四合院式建筑,由戏台、妈祖殿、观音堂、财神殿、通神殿、回廊、坪院所组成。临街面设牌坊式的大门,连着高深的封火院墙,具有窨子屋特点。保存较好。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伏波宫】位于凤凰县城东关门沙湾处。清嘉庆六年(1801),凤凰厅同知傅鼎率众所建。正殿3间,左右厢房2间,头门1座,深32米,宽22米,占地面积704平方米。正殿3间共18根柱子,两边各为五柱九挂,中间两排柱子为四柱十挂,宽为17米,深11米,设伏波将军塑像,高大威武,栩栩如生;厢房长14米,深5米。

【凤凰万寿宫】位于凤凰县城东沙湾沱江河北岸。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占地面积约2100平方米,坐东朝西,砖木结构。中轴线上自西向东依次有山门、戏楼、遐昌阁、万寿宫、后花园等建筑。山门面阔三间,明间建歇山顶戏楼,天花有方形藻井;遐昌阁又名羊式阁,占地面积约70平方米,砖木结构,阁呈六角形,三层,高35米,重檐攒尖顶,六方藻井,各层檐角翘起,并系铜铃,各方有雕花门窗,内有名人题记;万寿宫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小青瓦硬山顶,抬梁式构架。2003年进行大面积维修。2005714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朝阳宫】又名陈家祠堂。位于凤凰县城西侧文星街41号。始建于民国4年(1915),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由大门、戏台、天井坪、正殿、廊房等组成。戏台为房殿顶,如意斗拱,高15米,4根台柱雕龙刻凤;正殿为三开间穿斗式建筑,通面阔20米,进深8米,房屋为猫拱背。整个建筑小巧玲珑,美观大方,民族风格浓郁。199614日,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城隍庙】位于凤凰县城城隍巷5号。清雍正十三年(1735),凤凰厅通判何潜率众修建,后毁于火。嘉庆六年(1801),凤凰同知傅鼐捐资扩建。道光二年(1822),厅人捐资添建左右卷棚一座。城隍庙整体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坐东朝西,硬山顶抬梁式建筑,头门为砖石牌楼,由正殿、后殿、偏殿、戏台组成。今屋顶垮塌,基墙犹存。

【凤凰天王庙】又名三王庙。位于凤凰县城东观景山山麓。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由大门、石阶、天井坪、正殿、天后宫、左右厢房组成。穿斗式歇山顶建筑。正殿三间,供三大天王神像;左为天后宫,供三大天王母神像。保存完整。2002519日,被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凰马王庙】位于凤凰县城城隍巷13号。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坐东朝西,砖木结构,硬山顶,穿斗式平房建筑。庙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以红砂石为屋基,外设马头山墙。建筑整体保存较好。

【三王阁阎王殿】位于凤凰县城南岩脑坡。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坐南朝北,砖木结构,中轴线上自北而南依次为山门、过亭、大殿,左右厢房,硬山顶,抬梁式构架。今存左右厢房。

【沙湾万名塔】又名字纸炉。位于凤凰县城东面沙湾沱江河北岸青云山脚下。万名塔原为镇妖塔,为三层砖瓦结构,秀丽精美,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1988年,由著名画家黄永玉捐画筹款和沱江地区居民集资在原基上重建。塔六方体,七层,通高22.98米,第一层楼直径为4.5米,往上每层楼直径缩小0.3米。每层6个翘角,均悬挂铜风铃。塔面装饰雅致,塔身挺拔秀丽,映入沱江清波里,显得格外秀丽动人。

【凤凰虹桥】又名卧虹桥,或风雨桥。位于凤凰县城东门外沱江河上。南北走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1670)、五十四年(1715)两次加固维修。桥型为半圆拱联拱石桥,两墩三孔,每孔净跨13.8米,桥长79米,宽9米,高11米,为红砂石砌筑。桥面原为驼峰式,两端各设28级踏步,桥面两侧各建有12间悬出桥外的吊脚楼廊房。民国初年,湘西镇守使田应诏首倡集资重加修葺,更名为“虹桥”。1955年修建成公路桥,2000年修复为虹桥风雨楼。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昌阁石拱桥】又名文昌阁荷塘石桥。位于凤凰县城文昌阁小学小荷花塘。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南北走向,桥长12米,宽2米,高3米,为半圆拱单孔驼峰石桥,由红砂岩石拱圈纵联砌置,坚固牢实。桥面原有过亭一座,有雕花木栏杆,毁于1958年。

【凤凰北门跳岩】位于凤凰县城北门外沱江河道中。东连老营哨、西接北门码头。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凤凰城墙由土城改为砖城后,即在沱江河道上修建一列石跳岩,后因失修毁坏。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在这石跳岩20米上游处修建一道木板桥,桥长约100米,宽1米,以铁链系于礅上,桥礅用红砂岩砌筑,共15墩,木板铺面。2002年,复在原跳岩遗址处重修两列跳岩,成为沱江河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标营红岩古井】原名洪公井。位于凤凰县城北标营街30号门前。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咸丰二年(1852)重修。井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长3米,宽3米,南端入口设332米宽的石阶下到井边。井顶端为石构券顶,拱额阴刻楷体“洪公井”3个大字。井屋、井壁、井台、井坎均用红砂石过细钻砌成。井底凿有涵道,与沱江相通。该井是当时古城最大的人工凿井,为居民饮水用井。今废。

【洞井坎上古井】位于凤凰县城南华山公园东北山脚洞井坎上。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南朝北,占地面积26平方米,井呈长方形,长2.5米,宽1.9米,深2.2米。有“南华第一泉”之称。后由黄永玉等捐资重修,并书碑立石。

【滕家湾西门古井】位于凤凰县城滕家湾护城河西侧。始凿于清道光四年(1824)。占地面积12平方米,坐东朝西,呈长方形,长1.6米,宽1米,深1.5米。井壁、井面均用红砂石过细钻砌筑,9级石阶。井壁内侧嵌有禁碑一通,阴刻楷体,记载修井人姓名及保护井水规约。今废。

【南边街南门古井】位于凤凰县城南边街观景山山脚。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占地面积6平方米,坐南朝北,呈长方形,长2米,宽1.2米,深2.5米,四周砌井围,并有6级石阶。南端井壁立有石碑两通,即功德碑及禁碑,碑文记载保护井水的规章及捐资人姓名。该井水质清纯甘甜,是尚好的饮用泉水,沿用至今。

【文昌阁阑泉古井】位于凤凰县城南华山麓文昌阁小学东北角。凿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占地面积61平方米,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长12米,宽2米,顶棚高1.5米。井前有石碑1通,清光绪十七年立。1982年沈从文回乡探亲,重游母校饮井水,书题行楷“一瓢饮”,嵌于井壁坎中央。

【三皇阁古井】位于凤凰县城三皇阁社区金勾挂玉处。建于清代。占地面积96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呈长方形,井长1.8米,宽1.3米,深1.31米。顶端为石质券顶,井屋、井壁、井台、井坎均以红砂石砌筑。古井长年水流不衰,水质清澈甘冽,冬暖夏凉,沿用至今。

【凤凰东门古井】位于凤凰县城南边街东侧。始建于民国元年(1912)。面积29平方米,坐南朝北,呈长方形,井长2.2米,宽2米,深3米,四周砌井围,铺设9级台阶。井东壁嵌有禁碑1通,高70厘米,宽35厘米,阴刻楷书铭文:“不准在井边漱洗衣服及蔬菜等类,以免污黩。违则议罚。”东门井近年遭到污染,已停止使用,但古井建筑完好保存。

【舒家塘城堡】舒家塘,又名书家塘。位于凤凰县阿拉营镇舒家塘村。城堡依山而建,北高南低,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内设东、南、西3门,其中东门最大,三进。城墙残长1500余米,残高35米,砌法独特,以块石竖立干砌。主街道为T”字形,与寨内巷道连成三横、三纵格局。今保存有明清民居建筑10余栋,均为硬山顶穿斗式砖木结构建筑,平面多呈“凹”字形合院式,一般设石槽门,石额匾内容多为求进、求利字语。建筑雕花图案精美生动,雅俗共赏。20065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随同“凤凰区域性防御体系”进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龙潭古堡寨】位于凤凰县官庄乡龙潭村田家寨。背靠青山,前临沱江,坐北朝南,占地约1.3万平方米。原有寨墙,以红砂石砌筑,以桐油拌石灰勾缝,开设东、南、北3门。今南门保存较好,门高3米,宽2.2米;寨墙残存长300米,厚1.4米,残高3米。寨道呈“田”字形,四通八达。民居多为红砂石为基,红泥夯土为墙,穿斗式平房建筑。

【老官潭古建筑群】位于凤凰县林峰乡前进村老官潭自然寨。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坐南朝北,设“十”字形主街道。寨内保存有清末民初古民居建筑37栋,保家楼2座,分别为3层、4层楼,砖木结构,穿斗式,三开间,开放式建筑。寨内建筑大多以青石为基,黄泥土砖为墙,或黄泥夯土为墙,少部分墙体外黄泥抹面。古寨建筑整体美观、色调一致。

【田军德居宅】位于凤凰县官庄乡龙潭村田家寨中心。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系砖木结构,五柱五挂,穿斗式,四合院平房,属典型的明清建筑。由门厅、过厅、正厅、厢房、骑楼及坪院组成。正厅两进三开间,檐下镂雕卷棚,堂前设花牙子,开设六合隔扇雕花门,门窗雕饰麒麟送子、喜鹊闹梅、鹿鹤同科等精美图案。宅院南北两侧均设封火山墙,形成封闭式的院落。

【木江坪古码头】位于凤凰县木江坪镇木江坪村西南沱江河。始建于清代。古码头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原沿河面铺红砂石台阶而上,码头南侧可见有“石鼻子”等遗迹。码头北端与跳岩相连,呈东西走向,凿埋红砂石跳岩90余墩,每石长0.4米,宽0.3米,高1米,每墩相距一步。由于年久失修,部分跳岩已被水冲走,现存66墩,是目前凤凰县保存最长的跳岩。

【西门江石拱桥】位于凤凰县吉信镇满家村万溶江上。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今作公路桥,保存完整。桥总长36.2米,单孔净跨17米,桥孔宽15米,桥高16米,宽8.7米。拱圈紧贴峡谷两岸石壁,为鹅蛋形实腹拱,桥面原为驼峰式,两端各设36级踏步登上桥顶。所用料石加工精细,密钻条纹,用糯米粥拌石灰浆砌,灰缝细小。

【大木坪五眼石墩桥】又名五孔桥。位于凤凰县新场乡合水村大木坪寨白泥江。建于清代。桥长40米,宽3.8米,高6.2米,六墩五孔。用过细钻的青石砌筑,工艺讲究,坚固牢实,是凤凰县最具特色的古桥建筑之一。

【河溪营城址】位于吉首市河溪镇河溪社区大城组。该城修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与乾州石城、西门口石城同时建造,后改哨为营,嘉庆五年建都司衙门。现存朝阳门,保存完好,城墙通高6.2米,门楼为歇山顶穿斗式木建筑,通高5.3米,门洞上方阴刻“朝阳”2字。脊梁上保存有嘉庆二年建造书文。

【乾州罗荣光故居】位于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古城社区解放路52号。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现存大部分为现代修建的构筑物。主体建筑为三进四合院,均为穿斗抬梁、烽火墙式砖木结构。整个院落用青石、青砖铺垫,台基、墙基、柱础、门楣皆用青条石精雕细刻。窗棂雕花刻木,构图精美,工艺精湛,极富湘西民族传统工艺特色。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雅溪罗荣光故居】位于吉首市镇溪街道办事处雅溪社区。始建于清乾嘉年间,重建于光绪初年。现存大部为清代建筑,马头墙式砖木结构。主体建筑为二进小四合,马房为吊脚楼式,其余为烽火墙砖木构筑。整个院落用青条石铺垫,台基、墙基、柱础、门楣皆用条石精雕细刻,窗棂雕花刻木,构图精美,工艺精湛,极富湘西民族传统工艺特色。

【乾州文庙建筑群】位于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古城社区解放路14号。始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相续重修、续修、扩建、修缮等,留存的基本都是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中轴线上五间三进,第一进为影壁、正门、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第二进为戟门、乡贤名宦两祠,东、西两庑,遁石级、御路上大成殿;第三进为崇圣祠,两侧前有头门,后有明伦堂、文昌宫(尊经阁)。棂星门、状元桥、御路、柱础、撑拱、雀替石刻木雕,构图精美,工艺精湛。19381946年,安徽国立八中女师部曾设于此,朱镕基总理与夫人劳安、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将军均在此就读。新中国建立后一直为乾州粮站仓库,现由吉首市文物部门保护管理。2012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乾州城隍庙】位于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古城社区河街。始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清乾隆六十年(1795)毁于战火。清嘉庆六年(1801)捐资重建。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中轴线上设有山门、通道、过厅、游廊、庭院以及大殿。建筑格局严谨,错落有致。今保存完整。

【乾州观音阁】位于吉首市乾州街道办事处万溶江南岸。始建于清早期,嘉庆二年(1797)重建,道光十六年(1836)同知杨镇源添建偏房3间、门楼1座。民国初被毁,民国8年(1919)重建,二楼通柱题载:“凤凰三乡六保施溪畈绳墨师田茂煊造修”。该阁为四角攒尖塔式木楼,通柱合抱,四角龙腾凤栖,风铃摇曳,顶饰宝顶,门棂雕花,额枋绘彩,虽具宫式建筑法式的特点。

【向阳街伏波宫】位于吉首市峒河街道办事处向阳街社区向阳坝峒河与小溪两河交汇处。为祭祀汉新息侯伏波将军马援而建。始建于清早期,乾隆六十年(1795)毁于战火,嘉庆三年(1799)重建,后经多次整修,今保存完整。有正殿3间、厅3间、戏台1座。

【河溪小河庵】位于吉首市河溪镇小河墈社区。始建于清代早期,道光十八年(1838)重修。原名为云谷寺,后改名小河庵。主体建筑座东南朝西北,为三开间二进四合院,结构为硬山顶穿斗抬梁、烽火墙式砖木结构。正殿面阔11米,进深28米,大门开于东北方,位于建筑左侧。正殿左侧为偏房,右侧为风水塔。

【浦市镇古建筑群】位于泸溪县浦市镇。时代为清代中、晚期。今保存有砖木结构单体建筑12栋,占地面积16780平方米,建筑面积9607平方米。这些建筑的特点:一是自成独立院落,竖有平头式封火墙,门墙两重,之间有门庭,封闭性能较强;二是庭院内格局工整,空间开敞,通风采光条件俱佳,冬暖夏凉,宜人居住;三是院内建筑均为两层木质穿斗式结构,底层为居住环境,上层楼承枋密度较大50厘米左右),楼板厚实45厘米),且以板壁隔成房间,构成环形通道,以便货物仓储之用;四是做工精致,讲究门、窗及额枋上的雕饰;五是出檐偏大,多在1.2米以上,撩檐枋下均施斜撑,斜撑木雕式样各不相同,十分别致。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茶洞古码头】位于花垣县边城镇。年代为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即为重要渡口。新中国建立后多次进行维修。石条砌成,8级台阶,铁索拉渡,俗称“拉拉渡”。今仍使用,过渡者众。200661日,被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茶洞古建筑群】位于花垣县边城镇。清代、民国建筑。茶洞被马鞍山、香炉山、回龙山所环抱,清水江自北流过。清嘉庆五年(1800),茶洞修建石城,设协台,先后修建衙署、文庙、香炉寺、天王庙、马王庙等。今存各类古建筑200余栋,面积3万余平方米。大部分为砖木穿斗式结构,小青瓦,砌有封火墙,门窗有雕花,临河处多吊脚楼,极具民族特色。2005714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门陶家大院】位于花垣县花垣镇南门村浮桥街东。清代建筑。由门厅、正厅及两侧厢房组成四合院。大院用条石围砌,坐南朝北,东西长12米,南北宽15米,两侧修有封火墙。内部为穿斗式全木结构,四柱九瓜。大门正上方悬清末进士张称达所书横额“彭泽家声”。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