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保靖县古墓葬
【字体: 】   【时间:2020/10/8】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保靖县古墓葬

【和尚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下码头村酉水南岸二级台地。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南北方向。大部分封土堆已毁。调查中发现墓葬一座,高约80厘米,周长15米,开口长2.4米。时代为东周。

【四方城墓葬】  1974年发掘梅花乡洞庭村东汉墓葬4座;197410月,在凤滩电站淹没区龙溪乡要坝村非山枯发掘元墓1座;1977年因修209国道和农田水利建设在保靖四方城先后出土战国铜短剑、铜镜等器物9件;1980年出土唐代缽5件、碟2件、铜镜2件;1982年要坝村农民在挖瓦泥时出土鎏金铜龙饰1件;198210月,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在四方城发掘清理战国墓10座,汉墓4座,宋墓1座;19841月发掘梅花洞庭汉代砖室墓1座;1990年在修保靖县化工厂时出土文物11件;199348月,州县联合考古队对湘泉集团保靖县有限责任公司在四方城遗址征地范围内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墓葬49座;1995年州县考古队联合发掘墓葬10座;1997年州县考古队在四方城联合发掘墓11座;1998年清理战国至汉代墓葬7座;1998年发现并清理宋瓦室墓1座;1999年县文物所在惹巴枯调查发现汉代墓葬40多座;2004年在社坛堡发现战国至汉代墓群以及社坛堡战国冢墓和沙坪旧石器点,并抢救性清理战国、晋代墓葬各1座。

【神枯列山脚墓群】 神枯列山脚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东北,被酉水河所环抱,地势平坦。1982年清理15座古墓,其中战国墓12座、汉墓2座、宋墓1座,均为土坑竖穴墓。战国墓出土陶器有鼎、合、壶、豆、钵、碗、罐等,铜兵器有扁茎无格或套格短剑。

【清水坪战国及汉墓】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清水坪村西。时代为战国至汉代。墓群分布在高出酉水河面50米的3个成鼎形的自然平台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配合基本建设,共清理战国西汉竖穴土坑墓近300座,在官山堡等地发现直径达10米至30米的巨型冢墓10余座。1973年发掘农民烧砖取土暴露东汉古墓葬1座,出土文物30件;1974年清理清代墓葬1座,出土文物30件;198211月抢救性发掘汉墓13座,出土文物147件;19964月抢救性发掘汉墓5座,出土文物30件;19973月抢救性发掘汉墓9座,出土文物31件;199845月抢救性发掘汉墓22座,出土文物260件。19984月在官山调查发现5座巨冢;2002年,因碗米坡库区移民建镇,对清水坪汉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墓葬25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6000余件。清水坪发掘清理的古墓葬特点为:一是墓葬多东西向,墓越大越以东西向为主;二是刻画人面纹首次出现在陶鼎上,这在湖南也是第一次发现;三是青铜龟纽“陈过之印”的出土,有其特殊的价值。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龟纽铜印当为六百石以上贵族。”距此墓不到1千米处是魏家寨汉代城址,河对面又是里耶战国古城,由此看来,“陈过”应为魏家寨城内一个有地位的贵族。

【下码头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下码头村酉水河畔,包含华堡、梳子堡、下庵堡墓群等。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土质肥沃,现种植蔬菜和柑橘。200310月发掘墓葬10座。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战国时期。

【烟墩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下码头村酉水二级台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墓群面积约1.2万平方米,现为耕地。200310月,因修建碗米坡电站而建移民新区,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竖穴土坑墓10座,有头龛、棺板保存尚完好,出土文物有豆、罐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战国时期。

【杨家湾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下码头村南酉水右岸三级台地。墓群面积约1.5万平方米,呈圆形分布,现为耕地。第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成土母质为石灰岩,是酉水河流域特别是里耶盆地典型的高台地战国墓群。

【水坝洞墓群】  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水坝洞村北。时代为战国。1974年清理1座土坑竖穴墓。墓底长2.6米,宽1.8米,出土有陶罐、豆、壶及铜剑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战国时期。

【四方城墓群】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新寨组,系四方城遗址的重要墓葬区之一。墓群由丢人岩墓地、新极枯墓地、汰乃枯墓地、乳香岩墓地、河边墓地等组成,北至209国道,南至酉水河,西至非山,东至物质局仓库。时代为汉代。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

【柑子园墓地】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清水坪村。此墓由村民挖瓦泥时暴露,据观察,墓地坐南朝北,为竖穴土坑墓,墓底长1.9米,宽1.6米。从头部清理出有陶鼎3件,泥质灰陶,软陶,一触即碎;滑石璧2件;铜洗1件。墓底见有不少的棺木碎块残片。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西汉时期。

【王家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村南王家堡,酉水河三级台地。墓群呈不规则形状分布,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可见部分封土堆。墓葬区第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土质较纯净。该墓群系魏家寨西汉古城的重要墓葬区。

【黄土田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村。墓群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属西汉墓。

【清水坪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清水坪村酉水河畔。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分布面积约5万平方米,由陈家堡、麻阳堡、印家堡、聋子堡、河山堡、落斗湾、粟家坨、大鸡笼岩、小鸡笼岩、土地堡、瓦厂等10余个墓地组成。墓群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地表坡度斜缓,地面开阔平坦,现为居住地。1982年清理13座西汉墓,均系土坑竖穴墓,出土陶器有鼎、罐、豆、壶、盉、灶等,铜器有洗、鍪、釜、钫、镜、矛等,铁器有斧、灯、鍪等;另有滑石璧、印章等。1998年、20022003年,为配合清水坪小城镇建设,发掘了官山堡等300余座汉墓葬。

【瓦厂汉墓】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清水坪村瓦厂一小山包上,现为柑橘园。时代为汉代。1973年清理1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底长4.5米,宽1.5米,出土陶器有鼎、罐、豆、灶、钵、坛,铜器有鼎、壶、釜、镜,另有“五铢”铜钱和滑石璧等。

【金鸡窝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坝木村4组。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其中一墓在20世纪80年中大部分墓砖被用于建烤烟房。据村民回忆,此墓大,分两室,可能为夫妻合葬墓。今墓地散落有墓砖,长33厘米,宽17厘米,厚1厘米,一侧饰有凸出的花纹。根据花纹砖标本特征分析,此墓葬为东汉时期。

【狮子山墓】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里外城小溪旁。该墓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据当事人回忆,墓砖形式有二:一为长方形砖,花纹在侧面;二为正方形砖,花纹在正面。正方形墓砖不多,且全部在墓葬的头部。墓砖全部用于建校舍。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该墓属于东汉墓葬。

【枫香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里外城村四川河畔。分布面积约9500平方米。地面已暴露券顶砖室墓,墓砖为素面。该墓群属于东汉墓葬。

【花果山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里外城村东花果山顶处。呈不规则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采集有汉代墓砖,属于汉代墓群。

【大明坡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村大明坡。分布面积1.1万平方米。据采集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墓群。

【圆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大桥村1组。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地面已暴露券顶砖室墓,墓砖饰几何形纹。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墓群。

【莫急着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水坝村3组莫急着农科站台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属于汉代墓群。

【魏家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糯里村新寨组。墓群呈一椭圆形山堡,现为柑橘园。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属于汉代墓群。

【梁家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糯里村。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该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调查手段主要是断面查找迹象,根据地形、土质、土色分析,该地墓葬基本为土坑竖穴墓。据标本特征分析,时代为汉代。

【庙堡山墓群】  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沙湾村北一山脚下洼地。残留面积约300平方米。地面已暴露券顶砖室墓,砖饰草叶纹。墓区内采集有铜剑、铜矛及铁剑等残器。时代为汉代。

【茶树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兴隆村2组。分布面积约7000平方米,四周为柑橘园。属于汉代墓群。

【谭家坳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糯里村。该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第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调查时在农户家屋基发现被破坏的墓葬,根据暴露的墓边及填土分析,该墓为汉代土坑竖穴墓。墓群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

【撮箕湾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兴隆村1组。墓群所在地地势开阔,座南朝北,大致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500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墓群内第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现为椪柑园。时代为汉代。

【长坳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糯里村。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第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形成一山间盆地。属于汉代。

【锦鸡坪墓群】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花井村洞庭组南锦鸡坪。该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第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现为橘园。该墓地调查时已有盗洞,地面墓砖散乱,墓砖为素面。据散落于地的墓砖及结合周边分布遗存判定为汉代墓群。

【洞庭墓群】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花井村洞庭组。地形为丘陵状,土质为沙岩土。东西长500米,南北宽约300米,整个面积约15万平方米。该墓群规模较大,与四方城遗址隔酉水河相望,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是四方城的重要墓葬区和组成部分。

【杨家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糯里村村级公路左侧。分布面积约1800平方米。属于汉代墓群。

【岩脑壳崖墓】  位于保靖县毛沟镇舍坪村清水江南岸的悬崖峭壁上,北距石板滩约800米,南距凉风洞约1000米,西距土地坳约1200米。共有3处崖墓,墓穴均呈长方形,高0.50.7米,宽1.72.5米,深0.30.5米。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墓群。

【永和崖墓群】  位于保靖县毛沟镇永和村清水江左岸,即毛沟四中校园下悬崖峭壁处,高出河面2030米。共7座崖墓洞,呈V字形排列密集分布,墓与墓间距35米。崖洞由人工开凿,开凿痕迹清晰,形式有三种:一种为长方形崖墓,长约3米,宽约2米,深约1.5米;一种为正方形崖墓,边长约2米,深约1.5米;一种为圆弧形崖墓,墓底平直,墓口上部分为圆弧形,高约2米,深约1.5米。今崖墓洞内悬棺均无存。墓群时代为宋代。20111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泥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驼背村,地处酉水河南岸三级台地。分布面积约2800平方米。部分封土堆尚存。墓群时代为汉代。

【黄土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沙湾村酉水河二级台地。分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第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调查时发现有直径15米的封土堆墓葬。地面采集有墓砖、陶豆等器物,墓砖饰几何形纹。据标本特征分析,该墓群时代为汉代。

【王家湾墓群】  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新码头村新桥组,处马路溪与酉水河交汇处二级台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被现代瓦窑厂施工破坏。墓群时代为汉代。

【茶树湾墓群】  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陡滩村,酉水河东岸5个相连的高地上,整个墓群分布面积约16万平方米。墓地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墓地主要作物为橘园,由碗米坡镇通往陡滩村的村级公路从墓地穿过。在公路的断面上暴露土坑竖穴墓1座,根据墓葬的土质土色,结合原在陡滩村发现的铜器标本可以断定,该墓群时代为汉代。

【赵家山墓群】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花井村洞庭组。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墓葬密集。1976年清理3座,均系土炕竖穴墓,出土有釜、灶、坛、甄等陶瓷及剑、釜等铜器和铁支架等。现经调查,在向家寨村头南50米新基坪柑橘园内发现有两个盗洞,南北相距不过10米,南侧为汉墓,北侧坝脚为明砖式墓,盗洞周围散落有墓砖。

【向家寨墓】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花井村洞庭组向家寨。墓于1984年被发现并发掘清理。墓座东南朝西北方向。墓室距表土层20厘米,墓顶和两壁遭到严重破坏,墓右壁残高6080厘米,左壁残高6070厘米。墓底淤土30厘米,随葬器物尽在其中。墓室为砖筑单室结构,券顶,平面呈长方形,封门为平砖叠砌,两侧采用平砖横错缝叠砌。距底砖1米高时开始砌券,券顶全部用刀形砖券砌。墓底铺刀形砖,头部至腹部铺成一纵三横式,腹部至足部铺成一纵三横交错式。墓室左右边长同为3.3米,头端宽1.1米,足端宽1.2米,高1.5米。墓室砖为青灰色花纹砖,火候较低,刀形砖长32.5厘米,宽15厘米,厚5.5厘米;长方形砖长33厘米,宽15厘米,厚5.5厘米,砖平面饰绳纹,长侧面饰人字纹、斜条纹、树纹,短侧面饰米字纹、方格纹、几何纹Ⅰ式、Ⅱ式、Ⅲ式。墓内葬具及人体均已腐蚀无存,除少数铜器、铁器锈烂无法复元外,其他大部分随葬物品保存完好。出土陶瓷、铜器、银器、铁器、石器等共有25件。墓葬时代为汉代。

【曲曲坡墓群】  位于保靖县复兴镇普溪村1组。墓葬遭受破坏,长50米,宽35米。墓为长方形,单拱,铺砖四层,两平两竖,两边各为一路单砖,墓底稍宽。据标本特征分析,该墓葬属于隋唐年代。

【张家坪墓群】  位于保靖县复兴镇普溪村1组张家坪寨。墓群呈带状分布,坐东朝西,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墓葬为双拱式墓,部分墓室暴露,地面有素面墓砖。根据墓砖特征分析,该墓群属于唐代。

【董界坡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水坝村5组董盖坡。分布面积约300平方米。券顶砖室墓,砖有长方形、梯形,长方形砖长30厘米,宽22厘米,厚6.5厘米。根据墓砖特征分析,属于唐宋时代。

【那母滩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糯里村。分布面积约700平方米。该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调查手段主要是断面查找迹象,根据地形、土质、土色分析,该地墓葬基本为土坑竖穴墓。据标本特征分析,墓葬时代为唐宋。

【禁山包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禁山包。分布面积约4500平方米。地面已暴露,墓为单室券顶拱型砖墓,附近残留有很多断砖,为长方形和梯形墓砖(又名斧头砖),砖面为素面。据标本特征分析,该墓葬属于唐宋时代。

【竹园墓群】  位于保靖县复兴镇普溪村。呈长约50米、宽约35米的长方形。现为菜地和水田。因生产活动使墓葬遭到较为严重破坏,大部分封土堆已经被毁,地面散落有大量墓葬断砖。墓葬时代为唐宋。

【张家脚墓群】  位于保靖县复兴镇普溪村,清水江右岸高台地。该墓群保存状况较好,轻微破坏,地面散落有墓葬断砖,有少量完整墓砖,其中采集的墓砖1块,长27厘米,宽13厘米,厚4厘米,墓群时代为宋代。

【新寨瓦室墓】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新寨组。墓葬时代为宋代。该墓为楔形瓦室墓。墓口长1.7米,宽1米,斜壁;墓底长1.3米,头壁宽0.55米,足壁宽0.75米。北壁墓口下0.5米处置一壁二层台,台长60厘米,宽16厘米。墓底设有台式棺木,经清理登记,发现板瓦、筒瓦70余块,均为黑色素面。其中筒瓦完整的有9件,残26件,并有大小厚薄之分;板瓦略呈梯形。墓内散落有几枚人牙和10余枚棒槌形铁棺钉,并出土银饰件若干件、铜节带1条。

【下寨墩墓群】  位于保靖县毛沟镇阳坪村东南下寨半山腰。墓群时代为宋代。面积约1万平方米,第四纪网纹红土发育较好。在调查中采集宋代陶碗器底1件。

【酉水崖墓群】  分布于保靖县酉水两岸峭壁上,主要集中分布在迁陵镇的腊水、龙马嘴、乳香岩、盔甲滩、螺洞、水塘、磨鹰岩等地。崖墓距河面高2040米,形制可分为方形、长方形和圆弧形等。1975年、1978年两次清理了22座,墓穴高0.73.5米,宽0.754.95米,深0.42.8米,残存棺板,出土银手镯及麻、棉、丝绸衣料残片和人字形竹垫。据考古调查和部分崖墓清理的资料初步判定,其年代为宋。这一批崖墓葬是西南地区、长江三峡流域保存较好而又十分特殊的一个墓群,是研究古代丧葬文化的重要资料。

【饶家堡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糯里村。时代为宋、元代。分布面积约2500平方米。采集有泥质硬陶罐残片和泥质釉陶罐残片。

【云山岩石墓】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清水坪村4组。此墓为村民开挖自留地时发现,尾部已破坏,其余部分完整。从尾部看,墓棺入土约2米深,棺材四周全由石块拼成,顶部与底部分别为一块整石板,两侧各由石块砌成,紫页质地。风化严重。石墓时代为元代。

【非山墓群】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南。1974年清理1座圆形土坑墓。墓深1.1米,直径0.73米,出土有黄釉瓷碗1件、白釉瓷碗2件。墓内碗中盛有骨灰。时代为元代。

【罗汉坡墓地】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风筝坪社区酉水河畔罗汉坡山顶。面积约500平方米。1984年清理1座土坑竖穴墓,出土有金环、剪刀、花钗等12件。从出土器物判断,该墓系明代墓葬。

【驼田墓群】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他不洞组通村公路旁。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封土堆已毁,现为椪柑园,地面散落有大量的榫卯砖,砖两端分别有一个凸起(榫)和凹陷的部分(卯),为典型的明代墓砖,长25厘米,宽10厘米,厚4厘米,侧面饰有花纹。

【马场坪墓群】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沙水井社区。墓地呈一个方形的洼地,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目前还可见有为数不多的封土堆。20世纪60年代曾挖出大量棺木和器物。墓群时代为清代。

【花桥墓群】  位于保靖县水银乡花桥村北。该墓群系花桥彭氏土官墓地,当地百姓称为“土司王墓”。墓群由3座封土堆墓和2座砖室墓组成,封土堆墓保存较好,由青条石围砌,砖墓室已暴露于地表,地面散落有大量墓砖,墓室残高3.6米,残宽4.2米,内拱宽1.4米,拱高1.5米,拱券上图案丰富,雕刻精美。

【风筝坪墓群】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西门口附近,为一高约50米的圆形小山坡,西距酉水河约1000米,南距罗汉坡约100米,东距毛庵约500米。清同治《保靖县志·卷二冢墓》转引府志载:“保靖土司彭南木杵、彭显宗、彭九霄、彭荩臣、彭养正、彭朝柱、彭泽龙、彭泽虹等夫妇墓二十七冢俱在南枋后山。”“南枋后山”即风筝坪。故此地系明、清保靖土司家族墓地。

【香坛土司墓群】  位于保靖县普戎镇亨章村香坛山。根据保靖《彭氏族谱》记载,该墓群葬有彭天元、彭明佐、彭辅等长官司墓葬13座。目前被盗2座,从墓葬痕迹分析,该墓葬为拱形砖室墓葬。墓群东部庙山,保存有土司祠堂遗址,今存《彭氏续派碑》1通。

【非山墓地】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非山组中部。197410月,凤滩水电站淹没区文物考古队在这里进行发掘。墓葬被历年生产破坏,墓为圆形土坑墓,墓口至地表深0.6米,直径0.73米。坑内填土为黑灰泥。随葬品有瓷碗3件,碗底有烧过的骨灰。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