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湘西土家网!
站内搜索:
浏览信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浏览信息
保靖县文物
【字体: 】   【时间:2020/10/8】  【作者:校无忧-Xiao5u.com】  【关 闭】  【打 印

保靖县文物

【四方城遗址】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南酉水河西岸二级台地,属“汉迁陵县故城”。时代为战国、西汉、东汉、唐代。面积200万平方米。1973年,省、州、县配合凤滩电站工程调查发现四方城遗址。l9736月、l99348月、19954月、l99768月、l9983月、20136次发掘。总发掘面积达4万平方米,清理战国、汉代、晋、唐、宋墓葬95座,发现汉代青铜冶炼遗址1处、战国粮窖遗址1处。其中,19736月开挖探沟一条,文化层堆积层:第一层厚3550厘米,系呈黑褐色、土质松软、黏性较大的耕土层,夹杂有近代砖块、瓦片、瓷器片、石片及卵石,还有汉代的陶片;第二层厚3650厘米,出土有泥质灰陶、泥质红陶残片,器形为钵、豆、罐、碗、瓦、砖等,纹饰有绳纹、麻布纹,但多为素面,遗物年代大至为晋唐时期;第三层厚81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泥质红陶、泥质褐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圈点纹、附加堆纹、弦纹,但多为素面,器形有钵、盆、壶、盘、罐、瓷盖等。此层还发现灰坑2个,编号为HlH2Hl采集陶片有泥质灰陶、泥质红陶、泥质黄褐陶,纹饰有绳纹、方格纹、麻布纹和素面,器形有罐、豆、碗、瓷缸、瓷盖、瓦、砖等。另还出土汉“五铢”币1枚,动物骨骼2件。H2出土情况与Hl大致相同。此层文化遗存大致在西汉中、晚期。201335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方城青铜冶炼场遗址】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古迁陵县城四方城遗址”中心地段,今保靖县陶瓷有限公司院内。青铜冶炼场遗址为正方形,距地表1.7米。19936月,在大型基建中发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尚存灶台、炉罩、坩锅铜片和大量铜渣;还有铜柱洞数个,中间一个最大为轴,原有屋面应为四面倒水式。遗址年代为西汉,是继麻阳县之后湘西地区发现的第二处青铜冶炼场,是研究古代湘西冶炼技术和探索西北流域文明史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

【三亭县城遗址】  位于保靖县迁陵镇堡子街,酉水河中上游北岸二级台地。遗址由3个相连的台地组成,东西残长86米,南北残长12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唐贞观八年(634)析大乡县置三亭县,治堡子街。遗址背后有一碉堡,估计为当时的重要军事设施。遗址南部及西部有风筝坪、新基园等明代墓葬,出土了大量与土司相关的珍贵文物。200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迁陵镇城区遗址】  4处:〖龙马嘴遗址〗位于保靖县城北部的龙马嘴仓库,属酉水河二级台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在此发现两件人工打制的石器,从器物的打制痕迹和形制分析,为几万年前远古人类生活石器。在网纹红土上面的堆积层上还发现大量明清墓葬。该石器的发现,是继该县东洛旧石器遗址、四方城旧石器遗址发现后的又一重大发现。该石器点于20097月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布5×5米探方19个。〖喜鹊桥遗址〗位于迁陵镇社锋社区喜鹊大桥上游50米处。20世纪80年代修公路时暴露于外,面积约6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层厚2060厘米不等,距表土深80120厘米不等。土质为褐色泥质夹沙土,有少量红烧颗粒土。采集陶片有夹砂红陶、夹岩灰陶,纹饰有戳印纹、粗方格纹、粗纹等,可辨器形有商周时期的罐、豆及战国时期的钵等。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于商至西周、战国时期。〖教场坪遗址〗位于迁陵镇大月坡社区龙马嘴,地处酉水河右岸一级台地,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15230厘米,7层:第一层为现代耕作层,厚2060厘米;第二层为红色黏土,板结,夹大量红烧土颗粒,采集有汉、唐、宋时期的遗物及铜铃1件;第三层为灰色土,板结,夹少量烧土颗粒;第四层为黑色黏土,板结,夹大量炭末及烧土颗粒,采集有晋代陶片;第五层为深灰色土,板结,夹大量烧土颗粒及炭末,采集有汉代硬陶片;第六层为黑色土,采集有战国陶片及燧石质细石器;第七层为原生土。〖艨艟溪造船遗址〗位于竹子坪社区艨朣溪与酉水的交汇处,面积约3000平方米,为保靖宣慰使彭荩臣于嘉靖年间为赴江浙抗倭营造战船“艨艟”的基地。彭荩臣两次奉征,在江浙痛击倭寇,获“东南战功第一”美称。后人为纪其功,将这溪命名为艨朣溪。

【迁陵镇腊水村遗址】  8处:〖渴洞洞穴遗址〗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腊水村渴洞组酉水河东岸,座东朝西。洞高5米,宽2米,进深约7米,文化层堆积层厚约50厘米。采集有人牙、人头盖骨、猪牙等化石,另采集有夹沙褐陶残片。时代为新石器时期。〖田坎上遗址〗位于腊水村信坪组,地处酉水东岸第二台地。遗址大体呈长方形,面积约116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层厚2米:第一层为耕作层,厚1.2米;第二层为红烧土,夹炭,厚15厘米;第三层为黑色土壤并夹炭,厚50厘米,其中包含有大量黑衣陶片和泥质灰陶片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商周时期文化遗存。〖牛角尖遗址〗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腊水村信坪组酉水河右岸,东与永顺县泽家镇南渭村隔河相望,东临信坪码头50米,距肖家湾1500米。遗址呈梯形状分布,南北稍长,东西略窄,地势较为平坦,由南向北倾斜。地表土质为夹沙黄壤,文化层堆积40100厘米,包含物有汉代灰陶片1块,宋代釉陶口沿1块。〖三角滩遗址〗位于腊水村三角滩组,处酉水南岸二级台地,河对面为钟灵山宝塔。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约7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大田遗址〗位于腊水村信坪组,地处酉水东岸第二台地。遗址带状形分布,面积为1200平方米,土质为夹沙土壤。文化层堆积层厚约65厘米,其中包含有夹沙红陶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文化遗存。〖麻阳遗址〗位于腊水村信坪组酉水河右岸,东与永顺县泽家镇南渭村隔河相望。地表土质为夹沙黄壤,文化层堆积3045厘米,采集陶片有素面硬陶、夹沙灰陶和青花瓷片等。据标本特征分析,遗址时代应是唐代至宋元时期。〖三角滩古战壕遗址〗位于腊水村北酉水河右岸,处极为高峻的第二级台地,悬崖壁立,险如刀削。下为渡口,对岸有石磴古道,一支近连钟灵山古庙,一支远通永顺。战壕遗址处于杂草中,为一残宽80厘米,残深78厘米的环形战壕,残存面积约500平方米。从战壕所处的位置、布局和规模分析,该战壕是保靖土司与永顺土司对峙时期的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时代为明清时期。〖云台山遗址〗位于腊水村渴洞组酉水河畔。遗址面积800平方米。据传云台山顶原建有庙宇,毁于百余年前。遗址土质为夹沙黄壤,包含有大量瓦片,但未发现有陶片。时代为清代。

【迁陵镇花井村遗址】  7处:〖檀木枯遗址〗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花井村洞庭组北部200米处,属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方城遗址的保护范围。地处酉水河南岸二级台地,大体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150米,南北宽80米,面积1.2万平方米。地表为灰色沙壤,文化层堆积厚2555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可辨器形有陶罐口沿、板瓦等。时代为汉代。现为耕地。〖包包上遗址〗位于花井村洞庭组西北,酉水河南岸,河旁一、二、三级台地中部隆起,形成龟盖形浅丘漫岗。岗东端有水沟,大体呈东西宽30米、南北长200米的长方形,面积6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约80厘米,地表采集有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器形为钵、罐等。时代为汉代。〖皮包屋场遗址〗位于花井村洞庭组,北临酉水,地处二级台地。遗址南北长,东西宽,呈长方形,分布面积15521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层厚约5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泥质褐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器形有罐、缽。根据标本特征,可定为汉代。〖去古牛遗址〗位于花井村蔡家庄。面积约4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层厚30140厘米:第一层为表土层,黑色,厚约30厘米;第二层为褐色土,厚约50厘米,土质较疏松,包含物有宋元时期陶片;第三层为黄色土,土质较疏松;第四层为黑色土,夹杂有红烧颗粒等。〖坳田遗址〗位于花井村蔡家庄,南距麻子包约1500米,西距老鸦包约1000米。遗址分布面积约8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80厘米。发现有包含物,为陶瓷残片。据特征分析,属于宋元时期。〖大冲湾寺庙遗址〗位于花井村洞庭组,保靖县城通往永顺县城的四里坡古驿道从庙前经过,北部50米处有一古井,为寺庙用水之地。遗址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寺庙曾是保靖县城附近香火极为旺盛的一处宗教场所,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地面散落有大量的清代残砖和青花瓷片。遗址北边还保存有一座僧人墓,封土堆为圆形,青石条过细钻错缝围砌,石灰拌桐油勾缝,墓碑部分损毁。〖石楼洞古庙遗址〗位于花井村洞庭组,北临酉水河,与酉溪森林公园隔河相望。沿河登石蹬迂回而上至洞口,外窄内宽,流水汩汩。清咸丰年间,邑人募捐在洞口建寺庙,成为保靖古八景之一。现古庙已不存。

【迁陵镇要坝村遗址】  4处:〖沙坪旧石器点〗位于保靖县迁陵镇要坝村西300米,酉水河左岸二级阶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库区河水冲刷,在距地表2.4米深的第四纪褐色砂土层中发现灰色砂岩质砍砸器1件,属旧石器文化点。〖猫屋场遗址〗位于要坝村,东距酉水约200米,西北距要坝约1千米,东北距三角滩约3千米。呈长方形,长约80米,宽约40米,分布面积约3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60厘米,为黄褐色泥土,内有包含物泥质灰陶片、泥质红陶片。据特征分析,属于战国时期。〖水塘遗址〗位于要坝村,东靠酉水河。遗址长50米,宽30米。文化层堆积厚约80厘米,土质灰色夹砂,发现有少量红烧土粒和炭粒,出土陶器以泥质灰硬陶为主,有少量软陶。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等,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于汉至元代。〖龙溪塘古道〗位于要坝村龙溪塘组。古道始建于明代,重修于清代,为保靖通往永顺的官道,官道上曾设有茶亭,今毁。现存青石板古道长约800米,宽1.62米,保存较好。

【迁陵镇龙溪坪土司遗址】  2处:〖龙溪坪土司故城遗址〗位于保靖县迁陵镇龙溪坪5组的甲枯列山脚,年代为唐宋时期。传为三国时蜀将马德信所筑之龙标城,后为保靖土司所据。故城座北朝南,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中宫殿区面积约2500平方米,一级台地长26米,宽28米;二级台地长18米,宽26米。在宫殿区采集明代墙砖1块。故城东北角岩羊堡为墓葬区,发现土司墓葬1座,20世纪50年代被村民破坏,墓砖流散,发现两块带有八卦图案的墓砖。城址境内多处发现红烧土和夯筑迹象。〖土司屋场遗址〗位于龙溪坪村彭运富屋场,东距关天水库20米。大体呈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90120厘米。第二层为褐色土,土质较为疏松,夹杂有青花瓷片,器形有碗底、杯底等。当地群众称该地为土司王屋场。

【迁陵镇大田村遗址】  2处:〖天坑坪遗址〗位于保靖县迁陵镇大田村2(龚家湾组),现为菜地,南距贾胜权家居宅150米,西距龚家湾100米,209国道后,跳岩河一级台地,地势平坦开阔。文化层厚1米,土呈黑色,土较板结。时代为汉代。〖鸭儿坝遗址〗位于大田村魏家庄鸭儿坝,地处鸭儿坝溪二级台地。由数个台地组成,三面环水,地势较开阔平坦,土质肥沃,是典型的河流冲积台地。遗址南北长120米,东西宽60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二级台地的耕地边有一断面,为文化层堆积分布,厚约80厘米,其中黑色土厚约40厘米。地表采集陶罐残片1块,泥质硬陶。据标本特征分析,为宋元时期。该遗址为酉水支流高台地的一典型遗址。

【迁陵镇其他遗址】  2处:〖窑子边遗址〗位于泗溪村,地处酉水河支流泗溪河北岸一级台地。遗址为带状分布,面积约8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为3070厘米,土质为黑灰色,较疏松,包含物有泥质灰陶和夹砂黄陶、釉陶,纹饰有方格纹、戮印纹,可辨器形有泥质陶罐。时代为汉代。〖大河口遗址〗位于朝阳社区大河口,地处南门河与酉水河交汇口。文化层堆积:第一层现代耕作层,厚2030厘米;第二层为浅灰色砂土,较疏松,厚3040厘米,夹大量近代瓦砾;第三层为黑色砂土,较板结,厚3040厘米,夹大量碳末及烧土颗粒,采集有宋代瓷片;第四层为褐色土,板结,厚3050厘米,夹少量烧土颗粒,采集有汉代硬陶片。

【碗米坡镇东洛村遗址】  5处:〖东洛旧石器出土点〗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东洛村酉水河畔,西距酉水10米,北距龙洞3千米,在酉水左岸一级台地上。石器出土点长30米,宽10米,距地表约70厘米。由于长期掘瓦泥,文化层暴露于外,上层为堆积土,下层为黄色黏土,深2米,在土层中发现旧石器时代打击石片,器形为刮削器,原料为砂岩。据标本特征分析,距今有15万年。〖瓦厂遗址〗位于东洛村西北。时代为商。残存面积13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2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夹砂白陶、泥质灰陶、泥质褐陶、泥质红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弦纹及镂孔,器形有大口缸、鬲、豆、罐及花边圈足盆等。〖下河边遗址〗位于东洛村南。时代为战国、汉代。残存面积约6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层厚约3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器形有战国时期的鼎、罐及汉代纺织纹陶坛等。〖东洛渡口遗址〗位于东洛村西。时代为战国、汉代。残存面积约15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泥质红陶残片,纹饰有刻划纹、绳纹,器形有战国时期的罐、器盖及汉代编织纹陶罐等。〖下河遗址〗位于东洛村西。时代为商、西周、战国、汉代。残存面积约3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9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刻划纹、方格纹,器形有商周时期的罐及战国时期的钵,以及汉代的编织纹陶坛等。

【碗米坡镇押马村遗址】  7处:〖押马坪遗址〗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押马村。遗址长50米,宽20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上层土呈灰褐色,含少量泥质黄褐陶片;下层土为原生黄土,厚30厘米,出土大量鹅卵石打击石片,有砍砸器、刮削器及磨制石斧等石器。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坪上遗址〗位于押马村2组,酉水东岸二级台地,东距押马小学约300米,西距河岸约50米,北距押马3组约250米。遗址距表土深1米,文化层约20厘米,土呈褐色,内含泥质灰陶、泥质夹砂红陶残片,器形有罐、坛等;在下层发现磨制石斧一把。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和平田遗址〗位于押马村3组。遗址距表土约1米,暴露遗物有泥质灰陶、夹砂红陶、黑衣陶等陶片;另在遗址的坎上发现有文化层出露,厚约20厘米,出土有少量陶片。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驼丘遗址〗位于押马村南,镇政府东部3千米,东距押马小学约350米,西临酉水。遗址文化层堆积厚约3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泥质褐陶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潜水泵遗址〗位于押马村,东距押马小学约400米,西距押马潜水电泵站20米,北距押马村村寨30米。遗址土层灰褐色,文化层厚30厘米,出土泥质灰陶片,火候较高,方格纹,可辨器形有坛、罐等。时代为汉代。〖椿树田遗址〗位于押马村3组,西距酉水20米。遗址长20米,宽15米,文化层堆积厚约40厘米,内含红烧土质。采集有泥质红褐陶,火候较高,纹饰为方格纹、绳纹;以及泥质灰陶、泥质褐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等,器形有坛、钵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那步梯遗址〗位于押马村3组,西距驼背村约100米,东为酉水。遗址面积约4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层约7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

【碗米坡镇沙湾村遗址】  7处:〖麻土遗址〗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沙湾村沙湾组。遗址长15米,宽10米,地质黄土色。地面暴露遗物有泥质灰陶、红陶,火候较低,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器形有缸等。时代为东周。〖庙堡遗址〗位于沙湾村,地处酉水河二级台地,东靠岩上,南距向家坡850米,西临酉水约80米。遗址呈不规则椭圆形,长20米,宽15米,残存面积约3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层厚约30厘米,呈黑褐色,内含炭粒和红烧土颗粒,陶片较厚,火候较低。采集有夹砂褐陶、夹砂红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器形有罐。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于商至西周时期。〖河坝遗址〗位于沙湾村南。遗址文化层堆积厚约1.4米。采集有石斧和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残片,陶片纹饰有绳纹、刻划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商周时期的罐、大口缸及战国时期的豆、鬲等。〖黄土堡遗址〗位于沙湾村西,处酉水河东岸,高出河床约65米,坐东朝西,北距八部大王庙约250米。遗址长30米,宽20米,分布面积约3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40厘米。采集有泥质褐陶、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器形有鬲、罐、豆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战国时期。〖魏家屋场遗址〗位于沙湾村南部,西临酉水,属二级台地。遗址呈长方形,长约30米,宽约15米,分布面积约45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2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器形有罐、豆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战国时期遗址。〖竹科堡遗址〗位于沙湾村北。时代为商、战国。面积约16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2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刻划纹等,器形有商的大口缸及战国时期的鬲、罐、豆等。〖沙湾庄屋遗址〗位于沙湾村沙湾组,面积约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

【沙湾八部大王神庙遗址】  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沙湾村黔山脚下,酉水河畔。神庙依山势呈阶梯状分三级。据调查,一级宽阔之地为调年坪。二、三级建大殿,门前有置石兽、嵌楹联、门楣,门内树营建记事碑数通,一进为摆手堂,二进为戏场,三进供八部大王神位。据碑记及长者回忆,沙湾八部大王庙始建于何时不明,清乾隆二年(1737)、嘉庆年间(17961820)分别重建,增其式廓,规模宏大;道光二十年(1840)又复增修;咸丰四年(1854)复修。毁于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墙石、石碑用于新开耕地保坎。现残存神道,布局可辨识;殿门前一对石兽保存尚好;存少量础石、残碑。沙湾八部大王神庙遗址,是研究湘西土司制度及土家族祭祀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2005714日,公布为第三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碗米坡镇水坝村遗址】  4处:〖戴家码头遗址〗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水坝村南。时代为商、西周、战国。残存面积约3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7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器形有商周时期的缸及战国时期的豆、罐等。〖团鱼背遗址〗位于水坝村南。时代为商至西周。残存面积约1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2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泥质红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刻划纹,器形有罐、缸等。〖阳对门遗址〗位于水坝村南。时代为商至西周。残存面积约15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60厘米。采集有陶网坠。〖荒地坪遗址〗位于水坝村南。时代为商至西周。残存面积约16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刻划水波纹,器形有罐等。

【碗米坡镇驼背村遗址】  2处:〖下寨旧石器出土点〗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驼背村北,地处酉水河南岸二级台地,面积约300平方米。采集有砍砸器、削刮器等石器标本,距今约5万年。〖柳树坪遗址〗位于驼背村竹山组,南靠公路内坎,西距柳树坪约40米,东北距驼背村500米。遗址距表土80厘米,文化层堆积厚约70厘米,土呈黄褐色,含红烧颗粒土,形同生土,文化层难辨。出土有石斧、石片、刮削器;另有泥质夹砂附加堆纹大口缸残片、陶片口沿等。时代为商代。

【碗米坡镇陡滩村遗址】  3处:〖茶树湾遗址〗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陡滩村江口组,酉水河左岸二级台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2米。采集有商周、汉代石器、泥质陶片,陶器形为钵、罐等。时代为商周至汉代。现遗址区为柑橘园。〖侯家屋场遗址〗位于陡滩村,酉水河岸一级台地。文化层堆积约40厘米,土呈褐色,内含少量红烧颗粒及炭泥土,出土红陶方格陶片、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器形有壶、坛等;另出土黑衣陶缸底部残片,陶网坠1个。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于汉代。〖公坊田遗址〗位于陡滩村1组公坊田,残存面积约14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10厘米,分为3层,第一层厚约20厘米,第二层厚约22厘米,第三层厚约40厘米。在第二文化层发现包含物有红烧颗粒土、陶罐残片等,采集有泥质釉陶片。时代为汉代。

【碗米坡镇新码头村遗址】  2处:〖尾巴田遗址〗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新码头村酉水河左岸二级台地,面积5000平方米,地势较开阔,由北向南倾斜。文化层堆积厚1.2米。采集有夹砂灰陶残片,纹饰有方格纹、绳纹等,可辨器形为坛、罐等。时代为汉代。〖天平田遗址〗位于新码头村西。遗址长150米,宽60米,呈团堡状分布。表层土厚10厘米;文化层堆积层厚约15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泥质红陶残片,纹饰有方格纹、刻划纹、编织纹等,器形有罐、坛等,火候较高。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晚期。

【碗米坡镇其他遗址】  3处:〖龚家湾遗址〗位于保靖县碗米坡镇拔茅村马络组,酉水河右岸二级台地。遗址表土距文化层约30厘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土呈褐色,内含大量红烧颗粒。采集有夹砂褐陶、泥质灰陶片,纹饰有方格纹、绳纹,器形有商周时期的罐及战国时期的钵等。时代为东周。〖大田坝遗址〗位于迎丰村,东北临酉水河,与押马村隔河相望,东距新桥约800米,南距迎丰村寨约300米。遗址呈长50米、宽20米的长方形分布。北面临河处有一断面,文化层堆积厚2070厘米,共3层,土呈黑褐色,土质较疏松,夹杂有红烧土陶残片等包含物,器形有罐、钵等。该遗址是酉水河干流中一处重要的汉代遗址。〖何家遗址〗位于撒珠村。遗址南北宽约40米、东西长约80米,基本呈长方形,为高于四周的一块台地。文化层堆积厚0.52米,共4层:第一层黑色土,厚约40厘米;第二层黑色土,厚约70厘米,内夹杂有红烧残瓦;第三层呈褐色土,厚约45厘米;第四层呈黄色土,厚约50厘米。采集标本器形有罐、钵等。时代为宋元时期。

【清水坪镇清水坪村遗址】  2处:〖官山堡旧石器出土点〗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政府西约200米,酉水右岸三级阶地,面积约500平方米。采集石器,种类以砍砸器为主,少量刮削器。其中两件砍砸器出自第四纪黄色亚黏土层中,距地表1.22米,原料为黄砂岩石质。属旧石器文化点。〖麻阳堡旧石器出土点〗位于清水坪村1组,地处酉水河二级台地,高出河床约10米,北距清水坪老政府300米,总面积约35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在第四纪网纹红色土中,采集标本有石斧等石器。属旧石器文化点。

【清水坪镇大桥村遗址】  6处:〖下大坪田遗址〗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大桥村3组,四川河右岸二级台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在第四纪黄色亚黏土层内采集石器1件,距地表约80厘米。石器为刮削器,石质为石英岩。属新石器时代遗址。〖下寨坪遗址〗位于大桥村北约2千米,处酉水河右岸第二台地,东临岩山脚,西为溪口,北与龙山里耶湾潭隔河相望。遗址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40厘米。土质较疏松且肥沃,呈褐黑色。采集有数片汉代方格纹陶片。〖岩山脚遗址〗位于大桥村北约2千米,处酉水河右岸第二台地,北与龙山里耶大寨坪隔河相望。遗址呈东西长约40米、南北宽约30米的长方形,面积约1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4080厘米。土质较疏松且肥沃,呈褐黑色。采集有汉代方格纹陶片,泥质红陶片。〖下大坪遗址〗位于大桥村,西北距涂家堡约300米,东距张家坝约800米。遗址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时代属于汉代。〖张家坝遗址〗位于大桥村,地处四川河第二台地。面积约5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官礼坪遗址〗位于大桥村,处四川河北岸二级台地,东距张家坝100米,南距马家坡800米,西南距烂泥湾200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

【清水坪镇下码头村遗址】  4处:〖沙刀湾遗址〗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下码头村,地处酉水河第二级台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东为稻田,南靠小山包,西距下码头500米,北临酉水河。遗址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分布面积约4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等,器形有豆、罐等。时代为东周。〖清水坪马颈坳遗址〗位于下码头村酉水河南岸第二台地,西距镇政府约4千米,南距码头村约1.5千米,西北为酉水。遗址坐南朝北,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刻划纹,器形有战国时期的罐、钵、鬲及汉代的编织纹陶坛等。〖下码头遗址〗位于下码头村西酉水河东岸临河台地,东距彭家湾约150米,南临下码头,北距和尚堡约1000米。遗址土质疏松肥沃,呈褐黑色。大体呈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面积约1.4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50150厘米。采集有汉代方格纹陶残片。〖和尚堡遗址〗位于下码村西部,东距沙刀沟1000米,北与里耶隔河相望,南距下码头村约300米。遗址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0厘米。采集有夹砂红褐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器形有罐等。时代为汉代。

【魏家寨古城遗址】  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村,地处酉水河中上游南岸,与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隔河相望。整个遗址包括魏家寨古城遗址和古墓群,城址分布在高出酉水河30米的第二台地上,呈方形,坐南朝北,城墙残高2.2米。城址东北缘土坎断面发现大量板瓦、筒瓦,呈水平分布,瓦砾下层均系夯筑土层,厚1米有余。城南缘有一条自西向东延伸的城壕沟,经勘探,环城墙内分布有较密集的住房遗址,居住面平整光滑,较为考究。魏家寨古城与里耶古城、大板古城在酉水河两岸构成一个“品”字形,对研究酉水流域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及早期城市建制提供了重要资料。201335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水坪镇魏家寨村遗址】  2处:〖河山堡遗址〗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魏家寨村酉水河东岸第二台地。大体呈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50米的长方形,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5060厘米,采集有数片方格纹陶残片。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魏家遗址〗位于魏家村西,处酉水河南岸第三台地,东临魏家村,南临湘川公路,西距大桥村约2.5千米左右,北距码头约200米。遗址呈东西略长、南北略窄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14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0厘米。采集有泥质夹砂红陶残片,纹饰有绳纹、编织纹等,器形有坛等,另采集有石网坠和筒瓦。时代为汉代。

【毛沟镇略水村遗址】  5处:〖沙田遗址〗位于保靖县毛沟镇略水村123组,清水江西岸临河台地。呈长方形分布,东西宽30米,南北长500米,面积约1500平方米。文化层厚1.51.8米,土质呈黑色,较疏松肥沃。未采集标本,时代为汉代。〖略水大田遗址〗位于略水村西北部,清水江北岸的第二级台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90厘米。采集有夹砂红褐陶残片、夹砂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器形有罐。根据地层堆积和采集标本特征分析,时代应属于汉代。〖桥边遗址〗位于略水村4组李顺刚坎下,清水江西岸临河台地,沙田遗址下游500米处。遗址大体呈圆形分布,面积为1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3060厘米。地表采集有汉方格纹陶片等。〖大田坝上遗址〗位于略水村,清水江西岸临河二级台地,居桥边遗址下游西南侧50米处。呈长方形分布,东西宽80米,南北长100米,面积约8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3080厘米,褐黄色壤,较疏松,包含汉代方格纹陶片。〖米打可遗址〗位于略水村清水江西岸临河台地,北为大田坝上遗址。呈带状形分布,东西宽80米,南北长300米,面积为2.4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1.22米,呈黑灰色土,较为疏松,包含有汉方格纹陶片、商周软陶粿粒等。

【毛沟镇阳坪村遗址】  3处:〖湾寨田遗址〗位于保靖县毛沟镇阳坪村,清水江北岸一级台地,阳坪村民彭明平屋前。遗址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300米,南北宽50米,面积1.5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为3075厘米:第一层为黑灰色夹沙土;第二层为红烧土,其中包含有黑衣陶数片。遗址现为水田。时代为商。〖下寨遗址〗位于阳坪村,清水江北岸一级台地,下寨蹲山脚。遗址呈长方形分布,东西长300米,南北宽80米,面积2.4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为4080厘米,地表采集有7片汉代方格陶片。现为耕地。〖瓦场遗址〗位于阳坪村,清水江北岸一级台地。遗址呈长方形分布,南北宽50米,东西长10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3080厘米,呈褐黑色壤,土质较疏松,地表为黄壤,土质肥沃,种有玉米。地表采集有方格纹陶片、黑衣陶片。时代为汉代。

【复兴镇普溪村遗址】  4处:〖长丘遗址〗位于保靖县复兴镇普溪村1组,清水江东岸的二、三级台地。大体呈东西宽、南北长的长方形,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采集有石斧和夹砂灰陶、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篦纹,器形有钵。时代为商周时期。〖魏新遗址〗位于普溪村2组清水江东岸一级台地,东距普溪村村部150米,北部为码头。遗址大体呈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米,地势平坦开阔。文化层堆积厚50厘米。采集有夹砂黑陶、泥质黑皮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刻划纹等,可辩器形有罐、坛等。时代为战国时期。〖麻园堡遗址〗位于普溪村2组,清水江东岸150米处,西、北临近普溪村村部,东距普溪码头100米。遗址呈不规则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3080厘米,为褐色壤,较疏松。采集有石器1件;陶片3件,器形有罐、坛等。根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于宋元时期。〖聂家碾房遗址〗位于普溪村3组聂祖林家北侧,清水江南岸一级台地。呈不规则分布,面积约4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6080厘米。遗址东部为大面积的红烧土,应为窑址。采集有夹沙红陶1片。时代为汉代。

【复兴镇复兴村遗址】  4处:〖上河坝遗址〗位于保靖县复兴镇复兴村新寨组,东距新寨组200米,西距大妥乡马洛村香家湾组500米隔河相望,距庙嘴遗址300米隔河相望。遗址大体呈南北长、东西宽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80厘米,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编织纹、绳纹等,器形有罐、坛等。时代为商周时期。〖油房大田遗址〗位于复兴村1组,复兴镇政府东南方30米,北距复兴中学50米,东距209国道50米。遗址呈南北长20米、东西宽10米的长方形,面积约200平方米。临河处有一断面,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共5层,土质较为疏松,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据标本特征分析,时代属于汉代。〖沙湾窑址〗位于复兴村1组,清水江东岸一级台地,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0厘米。有大量碎陶片,大量红烧土堆积,残留有一窑拱,采集有陶残片、口沿等标本。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宋元时期。〖沙湾遗址〗位于复兴村1组,清水江右岸二级台地,西南距清水江约300米,东北距岩人坡约1000米,西距秦家坡约1000米。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呈南北长、东西略窄的长方形。文化层厚80厘米。采集有陶器口沿、硬陶等器物。据标本特征分析,属宋元时期。因张花高速公路便道修建,遗址东部表层遭受部分破坏。

【复兴镇其他遗址】  3处:〖燕子坳遗址〗位于保靖县复兴镇那铁村吉甫组江口,酉水河右岸第二台地,清水江与酉水河交汇处,地势较为开阔,由南向北倾斜。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第三层的黑土中夹有大量瓦砾、泥质灰陶残片。该遗址为宋元时期的聚落遗址。〖大路坡屯堡〗位于扁朝村3组。屯堡呈椭圆形,石质干打垒结构,岩石墙体大部分已拆毁,长度192米,面积约2492平方米。〖梁子上屯堡遗址〗位于扁朝村大寨组梁子山上。屯堡为石质干打垒结构,长201米,占地面积3117平方米。

【比耳镇比耳村遗址】  5处:〖火麻屯遗址〗位于保靖县比耳镇比耳村镇政府后,酉水河东岸第三级台地。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60米,南北宽5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地表土层距文化层约30厘米,分为两层:第一层为褐色土,土质疏松,夹杂有明代瓦片、残陶片;第二层为黑色土,土质较疏松,含有红烧颗粒土及陶片口沿等,器形有罐、坛等。时代为宋元时期。〖尚家桥遗址〗位于比耳村镇政府后,酉水河东岸第三级台地,地势较为开阔,由东向西倾斜。遗址呈长方形,东西宽50米,南北长8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地表土层距文化层约30厘米,文化层堆积厚约70厘米,土质呈黑色,较疏松,含有红烧颗粒土及泥质灰陶、泥质釉陶残片,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为宋元时期聚落遗址。〖大丘堡遗址〗位于比耳村南,地处酉水河岸之东,高出酉水约80米,东为稻田,南为保靖比耳公路,北为小山包,属山坡类型,坐南朝北。遗址呈长25米、宽20米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泥质红陶残片,纹饰有绳纹、方格纹,器形有罐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商至西周时期。〖芭蕉湾遗址〗位于比耳村南。残存面积约7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40厘米。采集有夹砂红褐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器形有罐。时代为商至西周。〖驼田遗址〗位于比耳村他不洞组驼田橘园内。因修建公路,遗址西面有一断面,高约2.5米,文化层堆积厚约60厘米,褐色土,较为疏松,夹杂有青花瓷碗底、硬陶残片,器形有罐、杯等。据标本特征分析,时代属于明代。

【比耳镇兴隆村遗址】  4处:〖大田坎遗址〗位于保靖县比耳镇兴隆村4组,地处酉水河右岸二级台地。遗址残长35米,残宽20米。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表土距文化层深30厘米,文化层厚20厘米,土呈褐色,出土夹砂黑衣红陶片,火候甚低,一触即碎,纹饰多为绳纹,也有素面,可辨器形有钵口沿。时代为商周时期。〖大平遗址〗位于兴隆村南。残存面积约6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器形有罐等。时代为商至西周时期。〖申家湾遗址〗位于兴隆村2组,北为酉水河,东为黄龙山小溪,地势平坦开阔,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遗址呈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表土层距文化层约40厘米,文化层厚约30厘米,夹杂有红烧颗粒土陶残片等,器形为罐。根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于汉代。〖长坪遗址〗位于兴隆村2组,酉水河南岸二级台地。遗址呈东西长150米、南北宽60米的长方形分布。文化层堆积厚约80厘米第一层为褐色土,土质较疏松,含有花瓷等残片;第二层为黄色土,土质较疏松,含有泥质釉陶、泥质红陶等残片,器形为陶罐等;第三层为黑色土,厚20厘米,较疏松,含有红烧颗粒土等,采集有灰陶片,器形有坛、罐等。属于宋元时期。

【比耳镇糯里村遗址】  8处:〖杨家大丘遗址〗位于保靖县比耳镇糯里村西的一台地上,地势较平缓开阔。遗址呈南北长20米、东西宽30米的长方形分布。文化层堆积层厚约70厘米,呈褐色,土质较疏松,夹杂有大量红烧颗粒和泥质灰陶残片。时代为汉代。〖后头堡遗址〗位于糯里村西。地势平缓开阔,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东西长50米、南北宽100米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第四级网纹红土发育较好,表土距文化层约30厘米,堆积层厚约40厘米,呈褐色,土质较疏松,采集有夹砂泥质红陶残片、口沿等,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宋元时期。〖水井坪遗址〗位于糯里村新寨组,北为酉水河,地势开阔平缓,由南向北倾斜,呈缓坡状台地,呈东西长40米、南北宽20米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8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90厘米:第一层为表土层;第二层为褐色土,厚40厘米,夹杂有陶残片;第三层为黑色土,土质较疏松,夹杂大量红烧颗粒土。遗址原为挖矿坡,现为椪柑园。〖四方丘遗址〗位于糯里村四方丘,地势较开阔,由南向北倾斜。表土层距文化层厚40厘米,文化层厚30厘米,系黑色土,土质较疏松,夹杂有釉陶残片,红烧颗粒土等,器形有罐、坛等。根据标本特征分析,属唐宋时期文化遗存。遗址现为柑橘园。〖当门前遗址〗位于糯里村中寨组,地处酉水南岸二级台地。遗址呈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50厘米,土质呈黑色,疏松,叠压于黄壤土之上,夹杂灰陶口沿等残片,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宋元时期文化遗存。〖糯里大丘遗址〗位于糯里村。遗址呈长方形分布,面积约8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60厘米。第一层为耕土层,黑色土,较疏松;第二层为褐色土,较疏松,有明清时期包含物;第三层为黑色土,夹杂有灰陶残片,采集有泥质灰陶残片,器形有罐、坛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宋元时期文化遗存。〖梯子田遗址〗位于糯里村。遗址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60厘米:第一层为耕土层,黑色土,较疏松;第二层为褐色土,较疏松,有明清时期包含物;第三层为褐黄色土,较疏松,有元代包含物;第四层黑色土,夹杂有釉陶残片、泥质灰陶残片等。时代为宋代。〖字塔遗址〗位于糯里村。字塔也称焚纸楼或惜字塔,始建于清代,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仅存基座,面积约500平方米。塔基为自然生成的石灰岩,人工开凿痕迹十分明显。该字塔是糯里附近文人烧毁字稿的场所。时代为清代。

【利湖八部大王庙遗址】  位于保靖县比耳镇利湖村小学所在地,西距利湖小溪100米。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由3个人工修筑的台地组成,现一级台地为村小球场,其他两个台地为稻田。遗址内保存有青石围砌的墙基和3个石础。该八部大王庙是利湖周围10多个村村民祭祀摆手活动的中心。时代为元代。

【比耳镇其他遗址】  5处:〖比耳溪口遗址〗位于保靖县比耳镇雅鱼村北。残存面积约4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6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弦纹,器形有商周时期的罐、豆及汉代的纺织纹陶坛等。时代为商、西周、战国、汉代。〖枫香堡遗址〗 位于田丘村西。残存面积约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90厘米。采集有夹砂褐陶、夹砂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器形有罐。时代为商至西周时期。〖比耳仓库堡遗址〗位于新寨村东。面积约105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采集有多角坛、罐等陶器残片。时代为宋代。〖牛角田遗址〗位于雅鱼村北。面积约8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2560厘米。采集有陶壶、陶钵、陶罐等残片。时代为元代。〖肖家湾遗址〗位于雅鱼村北。残存面积约3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30厘米。采集有陶罐、陶钵等残片,其中有的饰弦纹。时代为元代。

【洛浦县城遗址】  位于保靖县大妥乡甘溪村,背靠凤凰山、新沏坟山,前临甘溪河。座西朝东,大体呈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200米的长方形,面积约24万平方米,现为甘溪村寨及农田。城址境内平坦开阔,四面环山,前有小溪,环境优美。据史载及民间传说,唐建洛浦县,治凤凰山下,城有72巷,82拐,有上门、中门、下门。今还保存有丁家巷、腾家巷、金銮殿等遗迹。

【大妥乡马洛村遗址】  4处:〖庙嘴遗址〗位于保靖县大妥乡马洛村北,东临清水江,南距马洛约700米,西距大路坡约1000米,北距渡口约700米。遗址长50米,宽30米。由于人为烧窑,文化层被打乱,文化层堆积厚约50厘米,陶片分布较广。采集有石斧和夹砂褐陶、夹砂红陶残片,陶片纹饰有绳纹、刻划纹,器形有罐、豆等。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属于商至西周。〖庙湾遗址〗位于马洛坪村,清水江西岸一级台地,南距南冲山400米,北距田冲山800米,东距大包山400米隔河相望。大体呈东西宽、南北长的长方形,分布面积约7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米。采集有石斧和夹砂褐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残片。纹饰有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器形有商周时期的罐、豆及战国时期的钵等。〖乡湾遗址〗位于马洛村,清水江西岸,为河旁二级台地,大体呈南北稍长,东西略窄的长方形,遗址周围为耕地,东侧20米处是由西南流向东北的清水江,南距南冲山700米,北距旧冲山500米。遗址呈带状分布,南北长450米,东西宽200米,分布面积约9万平方米,文化层堆积5060厘米。时代为汉代。〖车马坪遗址〗位于马洛村渡口组,地处酉水河支流清水江左岸的二级台地上,地势较平坦开阔,由西向东倾斜,略高于四周耕地,土壤肥沃。面积约2000平方米,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分布。遗址文化层厚40120厘米,土层疏松,夹杂有红烧颗粒土、汉代硬陶片口沿等,器物有钵、罐等。

【大妥乡江口遗址】  位于保靖县大妥乡府库村江口组,处酉水河右岸二级台地,北距江口码头约30米,东距庙堡约50米。遗址呈长方形,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势开阔平坦,南高北低,属典型的侵蚀构造地质。遗址中部有一断面,文化层堆积厚约80厘米,地面采集有残陶片等,器形有罐、碗等。据标本特征分析,时代属于宋元时期。遗址周围现为居民区和菜地,码头石板路穿过遗址西面。

【阳朝乡甫吉村遗址】  5处:〖尚家堡遗址〗位于保靖县阳朝乡甫吉村4组。该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遗址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形状近似长方形。20096月,因修建保靖县迁陵镇至古丈县河西镇公路,州、县文物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公路沿线进行抢救性发掘,布5×5米探方20个,文化层堆积层厚1.2米。采集有泥质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编织纹,器形有罐等。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汉代。〖大坳田遗址〗位于甫吉村4组。该地地形平坦,地势开阔,遗址分布面积约2万平方米,形状近似长方形。文化层堆积厚约1.5米,共5层:第一层为耕作层;第二层为褐色土;第三层为黑壤,土质较疏松;第四层为黄土,土质较板结;第五层夹杂有部分瓦片和残瓷片。该遗址属于酉水支流的高山台地,地处高山丘陵,在保靖县的遗址中少见,对酉水支流的政治、经济、文化研究有重要的价值。时代为宋代。〖仓库坪遗址〗位于甫吉村南部,东南距马儿冲约1.5千米,北距绵羊山约2千米。地形平坦,地势开阔。遗址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呈东西长60米、南北长50米的长方形。文化层堆积厚3080厘米,第二层黑色土夹杂有部分明代残砖、残瓦及青花瓷片,包含物较丰富,土质较疏松。该遗址是高台地中的一典型遗址,20096月,州、县文物考古队进行过试掘。甫吉村公路呈南北走向打破遗址东部。时代为明代。〖屋场田遗址〗位于甫吉村1组,东南距马儿冲约1.5千米,北距绵羊山约2千米。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约1.2米。采集有多角坛、罐等陶器残片。据标本特征分析,属于明代。〖溪州三百八十八家遗址〗位于甫吉村马儿冲组,处海拔568米的高山台地上。遗址呈南北长、东西宽的近长方形,分布面积约1200平方米,文化层堆积厚70厘米。出土有泥质陶片、夹砂褐陶残片,纹饰有花草纹,器形有罐、钵等。时代为明清时期。

【阳朝乡陈先田遗址】  位于保靖县阳朝乡溪州村1组迁(陵)(西)公路旁,地形平坦,地势开阔。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形状呈长方形。文化层3层,堆积厚2040厘米,第二层黑土中包含有明代瓦片及大量青花瓷片。根据标本特征分析,时代为宋、明时期。

【清水乡遗址】  2处:〖河上坪遗址〗位于保靖县清水乡河边村1组小溪汇入清水江交汇口,西面为岩坎上,上游是竹篙滩,地势较平坦,土质肥沃。遗址长50米,宽30米,呈长方形分布。文化层厚20厘米,系黑色土,无包含物。地面暴露物有红陶片,外素面,内为旋纹,火候较高。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采集有红陶陶片及其他陶片共26枚。根据标本特征分析,该遗址为五代时期。〖桐木旋遗址〗位于教化村。长60米,宽40米,呈长方形分布,文化层厚30厘米。遗址中暴露有少量红陶,内有旋纹,外系素面,共采集24片泥质红陶缽底。时代为元代。由于河水水位抬升,遗址小部分被水淹。

【涂乍乡营盘屯堡】  4处:〖浪篙营盘〗位于保靖县涂乍乡鱼塘村2组。呈椭圆形,建筑面积约1543平方米。建筑墙体四周均存,保存较好,残高1.22.7米。营盘内还保存有大量建筑墙体。〖鱼塘屯堡〗位于鱼塘村塘上坡,地势平缓,视野开阔。屯堡呈圆形状分布,系青石干砌而成,重要部位使用桐油拌石灰勾缝。墙体保存较完整,有门楼1个,宽约2.3米;城墙外侧残高3.3米,残宽1.75米;内部营房布局还可别识;地表散落有明清瓦片及青花瓷片,器形有碗杯等。〖马路屯堡〗 位于马路村5组。该屯堡保存较好,呈椭圆形,长180米,面积2021平方米。四周用青石干砌而成,墙体残高24.7米,宽0.81.5米。遗址内分为5个台阶,各用小石墙隔开。〖涂乍屯堡〗位于涂乍村1组,东南部与水田、葫芦交界,西北与阳朝、水银两乡以长潭河隔水相望,为保靖通往乾州厅(吉首)的要道。该屯堡门楼城墙皆用青石块砌筑,选料、砌法讲究,城门等重要部位均用糯米石灰拌桐油浆勾缝。整个屯堡坐北朝南,呈圆形,直径约80米,墙高约3米,厚约1.6米,建筑面积4946平方米,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开前后两门,前门已毁,后门残高1.6米。

【涂乍乡碉楼】  2处:〖渡船口碉楼〗位于保靖县涂乍乡涂乍村,处涂乍乡与水银乡交界的长潭河东岸,地势开阔而险要。碉楼外围用青石垒砌,内部黏土夯筑,呈正方形,周长43米,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碉楼顶部四面有12个碉垛,东壁、南壁上下角各有两个枪眼,西壁下方有1个枪眼,北面开一小石门。该碉楼于1998年进行修复,是目前保靖县保存最为完好的碉楼。〖浪篙碉楼〗位于鱼塘村2组,距浪篙营盘约400米。碉楼形制为正方形,青石干砌而成。今碉楼上部已基本垮塌,下部残存。墙宽80厘米,残长4.8米,底部内宽3.2米;西面墙体外侧残高2.6米,内侧残高2.2米;东面墙体外侧残高1.35米,内侧残高1.4米。在东、南、西三面墙体还保留有枪眼6个,枪眼内高30厘米、长40厘米,外高25厘米、长20厘米。整个碉楼保存相对较好,为浪篙营盘的重要附属军事防御点。

【涂乍乡关卡】  3处:〖岩朝坡关卡〗位于保靖县涂乍乡马路村岩朝坡,北临岩朝坡石板路,南距长潭河1000米,东西面为岩朝坡。关卡坐东北朝西南,布局清晰可见,墙基尚存,西面残高2.1米,东面残高1.6米,系青石干打垒结构,保存较好。〖粑槽坡关卡〗位于马路村粑槽坡半山腰。关卡横截于葫芦至马路的古驿道之上,是马路屯堡南部的第一道关卡,屯堡与关卡两者之间相互策应。关卡呈长方形,为条石干打垒结构,建筑面积22平方米。墙体残高2.2米,厚4.5米,宽11.8米。西墙较为完整,东墙基本毁坏。〖卡列湖关卡〗位于鱼塘村2组,北距塘上坡碉楼450米,南距浪蒿营盘300米。遗址形制呈长方形,分布面积200余平方米,残存占地面积25平方米,质地为石质。

【涂乍乡其他遗址】  2处:〖杨家寨遗址〗位于保靖县涂乍乡下涂乍村,地处卡东街河右岸二级台地的水田中。文化层堆积厚40160厘米:第一层为黑土,土质较疏松;第二层为褐色土,土质较疏松,包含物有宋元时期陶片等;第三层为黄土,厚50厘米,较板结。遗址受人类生产破坏较小。时代为宋元时期。〖鱼塘古驿道〗西起涂乍乡鱼塘村,东至葫芦镇印山村村口,接印山古驿道和麻阳古驿道,全长5500米,均用青条石铺砌,宽1.51.8米,是涂乍至葫芦的交通要道,古称“官道”。该驿道将鱼塘汛、龙洞屯、龙洞碉、印山汛等串连起来,沿途地势险要,森林密布。

【水银乡屯堡】  10处:〖五里坡汛堡〗位于保靖县水银乡马湖村五里坡山顶。汛堡呈椭圆形,周长22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城墙系青石干砌而成,外侧残高1.8米,内侧残高1.3米,东西两个城门口尚存,中间为衙署区。地表堆积有一堆明清时期残瓦片,散落有大量青花瓷片。该汛堡是南接水银他卜等屯堡的重要军事设施。〖水荫场汛堡〗位于水银村,距县城23千米,南与水田河镇交界,西与花垣相连。今境内遗存有营盘碉楼10余座,东、西边各有大小营盘一个,中间为通往水田河镇中心村方向的隘口。水银乡政府驻地水荫场守备衙署经修复后保存完好,保留有明清时代的建筑特色。〖梭西洞屯堡〗位于哪东村梭西洞组,南接斑鸠井汛。屯堡呈圆形状分布,占据整个山顶,城墙系青石垒砌而成,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城门位于屯堡的东北部,残宽2.2米;保存较好的北面墙体残高2.1米,残宽2.1米。屯堡现已被开垦为耕地,地面采集有明清瓦片及青花瓷片。〖斑鸠井屯堡〗位于马湖村北的斑鸠井,地势较开阔,周围群山起伏,南接五里坡屯堡,两屯堡之间遥相呼应。该屯堡呈圆形,系青条石垒砌,占地面积约1962平方米。屯堡墙基大部分已损毁,仅存部分墙基,残高约2米,残宽1.5米。另斑鸠井碉楼呈正方形,青石干打垒结构,面积约28平方米,今存青石废弃堆,为斑鸠井屯堡的一个附属军事据点,其主要作用是瞭望和传递信息。〖五里坡屯堡〗位于马湖村3组五里坡山顶。屯堡周围群山起伏,视野开阔,屯内地势平坦。屯堡呈椭圆状分布,面积约2200平方米,墙体系青石干打垒筑砌,周长186米。屯门尚存,残高1.8米;北面墙体保存较好,残宽2.2米,外侧残高4.5米;垛口等设施已毁。在屯堡地面采集有明清时期瓦片及青花瓷等,器形有罐残体、碗底、杯底等。〖后衙门屯堡〗位于官庄村后衙门山上,东距长潭河900米,南距屋场堡200米。屯堡分布面积2709平方米,呈椭圆形,有围墙环绕,墙体厚实,宽2.23米,高1.82.65米,石质干打垒结构。规模较大,保存较好。〖小营汛屯堡〗位于水银村。因该营汛的西侧为大营盘,故名小营汛。该营汛呈圆形,周长170米,面积2205平方米,占据整个山顶。城墙为青石垒砌构成,内侧残高1.4米,外侧残高2米,残宽3.9米。小营汛与大营盘遥相呼应,互为策应。〖他不屯堡〗位于水银村他不组。该营汛为圆形,周长215米,占地面积3334平方米。城墙为青石干打垒结构。〖官庄屯堡〗位于官庄村。屯堡地势平坦开阔,由西向东倾斜,形状为方形,周长为74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青石干打垒结构,重要部位用桐油拌石灰勾缝。城门坐西朝北,城墙残宽50厘米,内侧残高80厘米,外侧残高2.2米。地面散落有明清瓦片及青花碗底等残片。〖柏子木屯堡〗位于官庄村6组。屯堡地势平坦,视野开阔。屯堡东西长76米,南北宽56米,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城墙系青石干打垒结构,重要部分用石灰拌桐油勾缝。城墙高3.5米,宽3.8米;残存东、西两个城门;地表散落有大量明清瓦片及青花瓷残片。该屯堡为保靖县目前保存较好的屯堡之一。

【水银乡碉楼】  2处:〖水银大碉楼〗位于保靖县水银乡水银村3组碉楼山上。碉楼呈正方形,边长5米,残高0.51.6米,建筑面积约25平方米。时代为明清时期。水银大碉楼是水荫场汛堡的重要附属设施。〖梭西洞碉楼〗位于哪东村梭洞组东北,西距梭西洞村寨300米,西南约350米处为梭西洞小学,南距梭西洞老堡约100米。该碉楼已被损毁,地面散落大量青石,墙体残高1.2米,残宽1.2米,为正方形干打垒结构,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平方米。

【葫芦镇兵营屯堡】  4处:〖葫芦寨兵营〗位于保靖县葫芦镇葫芦村1组,南距葫芦中学50米,西北方距镇政府250米,东西边基本为民居。该兵营遗址东西长100米,南北宽3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内散落有大量明清陶片及青花瓷片,南面的石板街道保存较为完好。〖枫香坡屯堡〗位于印山村1组枫香坡,占据整个枫香坡山头。圆形,总建筑面积2008平方米。城墙系青石干打垒结构,保存较好,西屯门墙基清晰可见;东、西面残墙尚存,残宽1.9米,残高1.5米;东面城墙上保存一枪眼,外窄内宽。在屯堡内地表散落有明清时期瓦砾、青花瓷残片,器形有碗底、杯底、罐残片等。〖印山屯堡〗位于印山村,南面为悬崖峭壁,北面的山岗设有碉堡一个。屯堡坐北朝南,城内基本格局保存较为完整,尚存衙门遗址;东城门完整,宽2.34米,进深5.4米,高3.1米,为保靖古军事城堡内最为完好的城门之一;城内还有少量明清时期古建筑。屯堡西侧为教场坪;东侧200米处有枫香坡屯及碉堡,周围还有印山碉、烟台碉、庙边碉等附属军事设施,三位一体,拱卫印山屯堡。〖印山龙洞屯堡〗位于印山村龙洞西南方,东临小山包,东北方距龙洞天潭200米。屯堡形制呈长方形,占地面积420平方米,建筑面积357平方米。四面有围墙,围墙残高0.51.5米,墙为石质。屯堡西侧和南侧分别设有碉堡1个,碉堡形制正方形,面积约25平方米。

【葫芦镇边墙关卡】  3处:〖大夯乌边墙〗位于保靖县葫芦镇新民村1组,南起新民至米溪的驿道,北至大夯乌坡山顶。系青条石干打垒结构。数段边墙共长约300米,占地面积3120平方米,其中北端大夯乌坡段墙身保存较为完好,外侧残高1.2米,内侧残高1.4米,宽1.3米。边墙周围为荒山,近年来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植被逐渐恢复。〖木耳关卡〗位于木耳村北,地处涂乍与葫芦交界的绿绿河南岸一绝壁上,为涂乍鱼塘汛通往葫芦、木耳等地的必经之路。关卡是在一巨大岩壁上经人工开凿而成,两边山势陡峭。关卡长11米,宽2.6米,高6.2米,建筑面积22.5平方米。〖其都关卡〗位于新民村1组,地处葫芦镇、阳朝乡交界处。地势险要,视野开阔,喀斯特地貌发育较好,南10米处有一自然形成的溶洞,为当时的屯兵洞。该关卡呈长方形,系青石干打垒结构,残长4米,残高22.8米,面积约10平方米。关卡底座保存较为完整,东西横跨于古丈至葫芦的古驿道当中,四周均为悬崖绝壁。

【葫芦镇碉楼】  2处:〖下河碉楼〗位于保靖县葫芦镇排花村1组,南距歇场坳100米,东距排花村100米。该碉楼保存较好,呈正方形,边长4.5米,残高1.8米,建筑面积约22.5平方米,占地面积约85平方米。〖枫香坡碉楼〗位于印山村1组枫香坡。据《保靖志稿辑要》记载:“枫香屯,门楼二,碉台二。”该碉为其中之一。碉楼筑于枫香坡屯200米外的一山包上,视野开阔,地势险要。碉楼石质干打垒结构,用石灰拌桐油勾缝,呈正方形分布,底座5×5米,建筑面积25平方米。南面的墙体保存较好,残高2.2米。

【葫芦镇印山古驿道】  位于保靖县葫芦镇印山村1组。驿道全长1073米,宽约1.5米,为青石板铺砌,最大的青石板长1.5米,宽70厘米。整个驿道呈阶梯状沿山分布,南连葫芦龙泉坡,北接鱼塘,两旁古树参天,环境优美。在距天王庙200米处设有关卡1座,今毁。

【保靖明清军事城堡群】  分布于保靖县复兴镇、水银乡、涂乍乡、葫芦镇、阳朝乡等乡镇,西起复兴镇狮子桥汛堡,东至葫芦镇大岩汛堡接古丈万岩、龙鼻嘴等地。始建于明代,沿用至清代。目前保存较好的有水银大营盘、涂乍渡口碉、涂乍汛堡、马路屯堡、鱼塘汛堡、印山城堡。屯堡群由汛堡、关卡、碉等各种军事设施构成,规模较大,保存较好。2011124日,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闭页面】【页面顶部
本站所有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违者必究。
© Copyright 2021 湘西土家网 All Right Reaserved.   技术支持:校无忧科技